活力湧動 再立潮頭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閲讀
靠着“拓荒牛”精神推動改革發展與經濟建設;營商環境、營創環境、營智環境的優化為創新要素集聚提供沃土;“數字政府”建設讓政府服務隨時在身邊……從龍湖起步,40年間汕頭經濟特區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如今,再立開放潮頭,汕頭經濟特區正奮力書寫着新時代的新篇章。
從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黨政大樓遠眺,道路筆直寬敞,高樓林立。樓前廣場中央,汕頭經濟特區的標誌性雕塑聳立。
凝望腳下這片熱土,依然能感受到40年前特區開荒者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精神在閃耀。
在這汕頭經濟特區“夢”開始的地方,“特區再出發,開創新輝煌”的號角已經吹響。
從“巴掌特區”到現代化新城
汕頭經濟特區一開始被稱為“巴掌特區”,剛成立的時候,面積只有市區東部龍湖村西北側的1.6平方公里。“30多個工作人員、600多萬元啓建資金,加上一輛破舊吉普車,就是我們全部的家當。”特區管委會第一任主任劉峯迴憶。
當年的特區,樓房破舊、燈不明、水常停、電話不通、道路不平……但劉峯和最早的一幫“拓荒牛”們,憑着“一定要探索出一條路子來,一定要多辦點實事,為改善人民生活作貢獻”的信念,在這片沙丘地上開啓了征程。
除了物質的匱乏,思想的制約更是特區發展的“攔路虎”。“上世紀80年代初,不少人一方面迫切要求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另一方面難以接受一些新的東西。”1983年來到汕頭經濟特區工作,已逾八十高齡的謝繼儒,對特區初創歲月記憶猶新。
正是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汕頭經濟特區“拓荒牛”們衝破思想束縛,“啃”下了一塊塊“硬骨頭”——制訂出台《汕頭經濟特區個人獨資企業條例》;成立“顧問委員會”;在用人制度上推行任期制、聘任制;實施領導幹部定期述職、評議……
與此同時,汕頭經濟特區充分利用僑鄉資源,鼓勵、吸引潮籍僑胞回鄉投資建廠,在招商引資、機制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環境等方面積極探索,開創了一個個富有汕頭特色的招商引資項目,興辦了一大批“三來一補”和“三資”企業,充分發揮了“試驗田”和窗口作用,為特區發展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
汕頭經濟特區從龍湖起步,探索出“開發一片、建設一片、投產一片、獲益一片”的滾動式發展模式,推動經濟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此後特區多次擴大範圍,2011年5月1日起,汕頭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市。
現在,龍湖正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創新之區。規劃350萬平方米的龍湖中央商務區啓動建設,依託汕頭高鐵站和龍湖中央商務區,提升龍湖的發展能級,增強汕潮揭都市圈綜合服務功能,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創新為發展插上騰飛之翼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位於龍湖科創中心一樓的“車庫咖啡”迎來了一天之中最熱鬧的時光,來自四面八方的創業者匯聚在這裏,分享創意、共享資源。
龍湖科創中心運營負責人嶽小平告訴記者:“項目啓動不足一年,這一棟11層樓就全滿了,不少雙創大咖都落户這裏。”
入駐龍湖區兩年多的潮創智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錫雄説:“當時我們邊設計邊施工邊完善邊招商,短短半年就順利啓動項目並實現入駐企業80%以上,這就是特區效率。”
類似的故事,每一天都在龍湖上演。龍湖科創中心、潮創智谷、潮人創客、五維創意園……總園區面積近20萬平方米的創新平台,讓龍湖成為創業者競相逐夢的熱土。
目前,龍湖區已建成國家級、省級眾創空間3家,並以夜間經濟、旅遊經濟、庭院經濟、網紅經濟等特色經濟為發展突破口,積極探索新經濟,使得當地的營商環境、營創環境、營智環境有了質的飛躍提升。
龍湖區委書記林定亮表示,龍湖要成為創新的集聚地、策源地、支撐地,就要為發展科技創新和培育新業態創造基礎條件,集聚創新要素,整合優質資源。
為此,龍湖引入共享經濟、謀劃文創經濟、孵化“雙創”經濟,出台一系列“量身定製”的政策,以龍湖工業園區獲批省級高新區為契機,加快各類創新要素優化升級,打造創新型引領型產業集羣。
隨着一項項創新之舉相繼實施,龍湖發展蹄疾步穩,產業創新力、競爭力不斷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從1992年的14.4億元增至2019年的522.6億元,年均增長14%;2019年人均生產總值達9.3萬元,區域税收達115億元。
“24小時內答覆”理念再升級
上世紀80年代,“24小時內答覆”這一理念在龍湖響亮喊出。
原汕頭經濟特區管委會資料科科長鄭鴻奇回憶,1987年4月28日,香港商人陳錫謙向《汕頭特區報》投訴個別工業區環境管理問題,時任特區管委會主任劉峯得知後,主動約陳錫謙瞭解情況。會談時陳錫謙提出,特區搞對外開放,不但要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設備,更要引進國外的先進管理辦法,提高工作效率。隨後,汕頭經濟特區管委會明確規定,各職能工作部門對外商詢問的問題都應在24小時內作出答覆。
如今,“24小時內答覆”理念再升級:汕頭推進政務服務“1124”模式,企業開辦時間縮短至1天;“數字政府”建設打破空間界限,讓信息替羣眾“跑腿”,全區81%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99%“最多跑一次”……
“4月提出用地申請,5月就拿到了地。”廣東正誠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益栓感嘆,“企業發展需要什麼,黨委政府就支持什麼;企業有什麼難題,職能部門就幫着解決什麼問題。”
“取消、免(停)徵、降低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小微企業税收優惠”“城鎮土地使用税困難性減免”“支持個轉企”……在汕頭,一項項涉及税費減負、土地使用、資金扶持、創業發展、產業政策、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政務服務問題的政策性解答,附上職能部門聯繫電話,被匯聚成“企業發展寶典”全覆蓋推送,讓企業和投資者能夠便捷地查閲相關惠企政策,真正感受到政府的服務隨時在身邊。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0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