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8% 中國經濟持續恢復
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在當日國新辦舉行的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下一步,要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動力、釋放內需潛力,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
上半年,中國經濟保持穩定恢復的態勢,但進入三季度以後,國內部分地區受到疫情、汛情多重衝擊,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經濟轉型調整壓力有所顯現。如何看待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總體狀況?
“國民經濟保持了恢復態勢”“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付凌暉説。具體來看——
主要宏觀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恢復態勢持續。受上年同期基數抬升影響以及疫情汛情的衝擊,前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環比延續擴張勢頭,兩年平均增速仍保持較快增長。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4.9%,環比增長0.2%,兩年平均增長4.9%。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質量效益提升。看產業結構,前三季度,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2%,比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製造業佔比提高,高技術製造業較快增長。看需求結構,前三季度,最終消費貢獻率為64.8%,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升級類消費和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等因素,1-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9.5%,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35.7%。隨着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前三季度,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7%;1-8月,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22.3%。
“這些情況表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續顯現,發展韌性強、潛力大、迴旋空間廣闊的特點明顯。”付凌暉説。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經濟穩步恢復的同時,各類民生指標更凸顯了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前三季度,就業、收入、物價等方面表現良好。
就業基本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04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5%;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2%,低於全年5.5%左右的預期目標。三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18303萬人,同比增長2%,規模基本恢復至疫情前同期水平。
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經濟持續恢復,企業效益改善,就業總體穩定,均為居民增收創造有利條件。
消費價格漲勢温和——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生豬產能恢復,工業服務業生產增加,重要民生產品供給充足,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穩定。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6%,低於3%左右的預期目標。
具體以就業來説,付凌暉表示,三季度就業形勢基本穩定,主要由於經濟持續恢復有利於增加就業崗位,服務業恢復改善促進擴大就業容量。此外,就業優先政策持續顯效,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羣體的就業得到改善,平台經濟、靈活就業的發展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就業選擇。“要繼續做好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推動經濟穩定恢復,為就業創造良好條件。”付凌暉説。
有能力完成全年目標
當前,國內外形勢仍面臨挑戰,下階段經濟運行前景怎麼看?“總的看,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任務。”付凌暉説。
一方面,經濟恢復有支撐。從消費、投資、進出口這“三駕馬車”來看,就業基本穩定,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有利於消費能力增強;今年以來製造業投資整體呈現改善的態勢,“十四五”開局之年,一系列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政府專項債發行進度加快,有利於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世界經濟總體復甦,中國企業靈活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出口仍有望保持較快增長。
另一方面,產業發展保持穩中有進。夏糧和早稻均實現增產,秋糧播種面積增加,氣候條件總體有利,糧食生產有望實現豐收。前三季度,規上工業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速;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3%,現代服務業增勢較好。此外,創新驅動持續增強,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政策方面,中國政府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調控經驗。付凌暉表示,“當前,我國財政實力不斷增強,貨幣政策仍然有較大空間,能夠及時根據形勢變化推出有力措施,促進經濟穩定運行。”
李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