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組委會 供圖
中新網廣州6月12日電 題:眾金融專家齊聚羊城 共論大灣區融合發展
作者 王堅 王子傑
“金融是支撐世界經濟的重要血脈。”在近日舉行的第12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暨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金融論壇上,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表示,應建立上海/北京的雙金融中心和香港/廣州/深圳的勞動分工中心。
對於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鄭永年認為,當前中國要更加關注創新、創業和創投三者間的有機關係,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具體而言,一是發展民營銀行或者組建一定數量的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中小型國有銀行;二是注重金融的信用屬性;三是增加有效投資,建立居民財富增值和保護機制。
作為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新灣區、新思想、新未來”系列研討會的第二場活動,該論壇分設主旨演講和圓桌討論兩個環節,吸引粵港澳大灣區眾多企業代表和專家人士共謀大灣區發展,對於推動區域經濟融合與金融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其中,主旨演講嘉賓包括鄭永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鍾正生以及方達律師事務所金融資產管理業務牽頭合夥人任志毅;圓桌討論嘉賓包括香港朝雲集團執行董事兼CFO鍾胥易、來恩生物首席執行官彭曉明、香港匯盛禾辰金融集團創始合夥人許恆琿等。
在宏觀經濟方面,中國首席經濟學論壇理事鍾正生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以“恢復性”為主要特徵,宏觀政策以“暖風”為主。應提升居民消費,修復房地產投資,理性看待“類通縮”。
在圓桌討論環節,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嘉賓充分討論了廣州、香港和新加坡的比較優勢,並就大灣區內地城市如何與香港建立更多連接,以及香港與新加坡的競爭態勢等話題各抒己見。
香港朝雲集團執行董事兼CFO鍾胥易認為,廣州作為千年商都、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具有濃厚的商業底藴,可以利用金交會平台和大灣區研究院智庫等優勢,重構其在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中的地位。
斯坦福大學香港校友會執行董事梅品和表示,以廣州為代表的大灣區內地城市和香港各具優勢,可以互補。香港金融業發展的法制基礎較好;內地城市在製造業和貿易方面更出色。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後將舉辦各類高層次論壇以及“新灣區、新思想、新未來”系列活動,共享灣區發展洞見,共建灣區美好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