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表示,對不斷飆升的通脹會自我實現的擔憂,可能會讓金融市場定價受到過多關注,而忽視了來自消費者家庭相對温和的觀點。
塞勒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消費者肯定感受到了高價格的影響,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他們預計通脹會進一步大幅上漲,或者正在採取行動彌補薪資談判中的這種情況。
塞勒表示,“中央銀行家,債券交易員,更廣泛的金融部門對通脹預期有很多討論。”
這位行為經濟學專家説,雖然旅遊等受員工短缺困擾的行業的薪酬出現了大幅增長,但其他行業的薪酬增長較為緩慢。
塞勒表示,“在那些不急於讓人們工作的行業,我認為工資不會有太大壓力。”
由於能源成本飆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全球範圍內的通脹,許多央行大幅加息更多是為了確保人們不會預期物價繼續飆升。
塞勒説,到目前為止,工人們不知道“這是否是永久性的”,也不知道如果在俄烏衝突等重大全球危機中出現積極進展,會發生什麼。
他説:“如果戰爭結束,新冠疫情在亞洲停止,我認為我們可能會出現通縮。”“當然,天然氣的價格是被人為抬高的。芯片的價格之所以高,是因為中國生產的芯片不夠多,而且還有航運問題。”
塞勒淡化了未來幾年通脹形勢將發生根本變化的觀點。他不認為“全球化是可逆的”,並表示與綠色轉型相關的一次性成本不太可能引發一輪曠日持久的高通脹。
他警告説,在更短期內,家庭、企業高管和投資者的通脹預期可能會“大相徑庭”。"央行官員通常會觀察兩種不同債券的相對價格,然後説,這是通脹預期,"
塞勒説,"這是交易這些債券的人的通脹預期,他們可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