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搶着去銀行當“碼農”:有人幹5年存首付,工作生活兩不誤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幸雯雯 周立
圖片來源:Pexels
九月,銀行秋季招聘再次啓動,從“攬新”人員需求看,金融科技類人才仍然搶手。
業內人士表示,金融機構裏的程序員不僅有“碼農”,還有測試、需求分析、項目管理、架構師等崗位,如果既瞭解金融業務,又懂得技術,那必定是金融機構爭搶的“香餑餑”。
金融行業技術招聘機構Falcon Talent(凡爾康諮詢)發佈的《2021金融科技行業薪資報告及人才市場洞見》(下稱“《報告》”)指出,相比前幾年互聯網公司滲透金融行業帶來的熱潮,在互金爆雷、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人才流動更傾向於券商、銀行、保險等大型傳統金融機構。
同時,傳統金融機構加速數字化佈局,紛紛成立金融科技部門甚至平台公司,金融科技人才數量在多家銀行中呈現增長勢態。
如招商銀行2022年半年報顯示,正持續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引進力度,以FinTech(金融科技)精英訓練營招募數字化人才,推動人員結構轉型,構建適配金融科技銀行的人才結構。今年上半年集團研發人員達10392人,較上年末增長3.48%,佔本集團員工總數的10.00%。
而從中國工商銀行2023年秋季校園招聘招聘公告中,“管培生崗位要求員工進行一年的‘科技+業務’訓練”可以看出,具備金融與科技雙重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的競爭優勢更凸顯。
在金融機構中的科技人才平時工作內容是什麼?薪酬有競爭力嗎?和互聯網大廠裏的“碼農”有什麼區別?時代財經採訪多名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人士,帶你看看在金融機構當程序員是種什麼體驗。
“每一個懶人都應該學Coding”
數據和量化分析專業出身的安浩(化名),目前在某外資銀行擔任數據分析師。
數據分析,顧名思義,就是進行數據收集,運用工具分析和呈現數據,做出行業研究,實現數據的商業意義。
安浩目前的工作內容主要是通過Python等工具對公司內部銀行業務部門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分析並遞出反饋報告。
“你會發現,有很多事情其實可以用Excel去完成的,但過程很繁瑣,每次需要一兩個小時。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定期持續地做,比如每週都要出的報告,那麼長期累積下來需要花費的時間和人工是很多的,還不如就花一週時間去寫出一段代碼,讓電腦實現這個重複人工的過程,不好嘛?”安浩開玩笑表示,每一個懶人都應該學Coding(代碼),“這是一件‘一勞’就可以‘永逸’的事情,為什麼不幹?”
安浩認為,Coding是一種工具,掌握這門技術後,隨着時間慢慢推移,發生在這件事情上的人工時間會變少,明顯提升效率同時又能實現一些目的。此外,Coding也是一門語言,就像掌握一門外語一樣讓人興奮,會擁有一個大家都講同一種語言的圈子。
以上種種,都讓安浩覺得目前的工作倍有成就感。
如今,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數據和信息是重要的智力資產和資源,不僅是互聯網和電商企業,連許多傳統行業都重視數據,利用數據分析幫助自身在激烈的商業環境出脱穎而出。
安浩此前在某快消品公司工作,從他的“跳槽”心得可以看出,相對於某些傳統行業企業,金融機構在數據分析上的實現更有優勢。
“國內的傳統行業也想做數字化轉型,也想從數據裏挖掘更多商業機會。但許多(傳統行業)公司在前期對數據本身的管理,比如收集和處理甚至是起初在數據框架上的設計,其實是不夠的。”安浩進一步解釋道:“如果你一開始錄入的數據就問題百出,用再好的模型和方法也於事無補,最後做出來的東西很大程度上需要打問號的。傳統行業往往在這方面比較欠缺意識。相反,外資公司對於數據本身就更加重視,外加銀行本身也能產生的大量且顆粒度更細緻的數據,這就使得數據從業者在操作上更如魚得水。”
“21世紀是信息時代,我覺得數據分析就是,在這麼多信息裏,怎麼去篩選出真正能夠幫助達到目的的信息,然後作出反應,去了解這個信息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安浩認為,技術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商業,銀行本身是專注做金融,用好技術,能讓金融服務變得更加快捷。
圖片來源:Pexels
穩定有生活,五年湊首付
劉毅(化名),通信工程專業出身,在某地方銀行負責信息安全相關工作,最主要是滲透測試。
滲透測試,是一項在計算機系統上進行的授權模擬攻擊,旨在對其安全性進行評估,是為了保障網絡防禦按照預期計劃正常運行而提供的一種機制。
“我們的主要工作包括信息系統的滲透測試、安全策略規範的建設,也涉及安全態勢感知。”劉毅向時代財經解釋道,他們會對現有的信息系統潛在的安全風險做評估,保障銀行信息系統的安全。
從事這份工作三年以後,劉毅對用户個人信息的安全性更加重視,“沒有完美的信息系統,只有不斷進步信息安全團隊。總有不法分子在挖掘信息系統的安全漏洞,利用漏洞竊取用户個人、家庭敏感信息等,有些甚至會牽扯到用户的資金。同這些‘壞人’對抗,防止信息系統的缺陷暴露出去,保護銀行客户的資金和信息安全,是我們的職責”。
這使得劉毅在觀看日劇《半澤直樹》時非常共情。劇中男主角半澤直樹同樣在銀行就職,劇情涉及不少信息安全網絡戰方式,“由於工作關係,我對這方面內容非常感興趣,當時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信息安全工作者,還需要通過充分的培訓和項目實戰來歷練。除了通過一波業務培訓和金融科技技術培訓,劉毅還需要部門裏的“師傅”帶着入行,“當時的師傅帶了我一年半時間,我才邁入信息安全的大門。”
劉毅偶爾會因為系統更新上線而加班。作為銀行金融科技相關的部門,他們無法像互聯網企業一樣進行敏捷開發,“互聯網企業可能白天能夠上線,但銀行不行,客户在白天工作時間需要用銀行產品的系統,所以我們只能晚上、休息日進行投產。”
但對於劉毅來説,工作並不是他生活的所有。下班之後,他會在公司裏學習,回家健身或者玩遊戲。
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同樣也是賀林(化名)選擇在銀行當程序員的主要原因之一。
賀林是某國有行的軟件開發工程師,主要負責銀行軟件系統的開發和運維,早八晚五的工作時間和週末不加班讓他能夠自由安排生活。
在問及其與互聯網大廠的程序員有何不同時,賀林覺得除了工作難度較小、工作量稍少、工作時長較短以外,像待遇、晉升時間、自由度等,都和互聯網世界距離有些遙遠。
劉毅透露,雖然銀行的信息安全崗工資比不過大廠,但是薪酬福利還是不錯的,自己所在的部門提供了免費的三餐,當地政府也支持長達三年的人才住房補貼,“目標在四、五年內可以湊夠首付吧,拿到自己的薪水、工作上有所成績、滿足自己的需求,我很充實。”
賀林所在銀行的待遇也不錯,他向時代財經表示,除去五險二金和個税,一年到手大約有20萬元。
根據獵聘發佈的《2022互聯網大廠程序員出路大數據探析》,2022年第一季度互聯網行業程序員新發職位的招聘平均年薪為31.84萬元,高於劉毅和賀林的工資。
雖然銀行工資稍遜一些,但工作穩定性卻比大廠要高,劉毅沒聽説其單位因為編制收緊的原因而辭退員工。
上週是劉毅三年合同期滿的時間,他選擇了續簽五年合同,為自己的未來再努一把力,有機會可能會選擇內部調崗。按劉毅的説法,“我要鍛鍊自己,磨練自己,沒有大矛盾不會輕易跳槽。”
從工具人變成資源
王偉(化名)是從事金融科技多年的資深人士,其團隊在2015年與國內某銀行共同開發了一個核心銀行的分佈式系統。現在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不少國內銀行都更換了這個效率更高的分佈式系統,包括一些外資銀行也計劃未來去做這件事情。
分佈式系統是一組計算機系統一起工作,在終端用户看來,就像一台計算機在工作一樣。這一組一起工作的計算機,擁有共享的狀態,他們同時運行,獨立機器的故障不會影響這個系統的正常運行。
“當時淘寶是國內第一個實現分佈式系統的平台,目的為了滿足雙十一等交易頻率特別高的場景。同樣,近年來銀行的金融場景越來越複雜,頻率也越來越高,現有技術已經滿足不了它們的業務需求,所以我們將互聯網這種成功案例運用到銀行業,開發了這個系統。”王偉告訴時代財經。
王偉表示,因為國內金融場景變化大且多,對國內的金融系統各方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使得近年來國內的金融系統比國外的金融系統有更快速的進步。
王偉還認為,金融科技人才在經濟發展現階段以及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顯得尤其重要,“以前,中國走的是低成本邏輯,人就是工具人,但隨着中國整體經濟發展變化,人力成本上漲,無法比國外其他開發中心成本更低了。人事實上是資源,而不單單是工具,開始向高科技、技術和腦力工作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