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滬指衝擊3400點回落 週期天王“大繁榮”理論走熱 市場激辯風格切換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財經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一真   7月7日,A股市場依舊熱度爆棚。滬指今日最高衝擊3407.08點,收於3345.34點,上漲0.37%。兩市成交額超1.7萬億,北向資金淨流入120億。

  不過,衝高至3400點後,行情迅速回落。A股盤整,風格切換,牛市發動機“券商股”暫時啞火引發投資者關注。此前領漲的券商、保險、銀行板塊暫且熄火,而新能源車、5G等板塊漲勢強勁。創業板指收漲逾2%。

  南方某券商理財經理在當天收盤後如此建議投資者——密切觀察券商板塊走勢,如真是牛市的話,券商板塊出現震盪盤整籌碼換手後,還會繼續發力上漲;如若券商板塊接下來不了了之,那市場延續之前的結構牛了。

  年初至今,上證指數、深圳成指和創業板指漲幅分別為10%、26%、43%。市場的共識是,資金面寬鬆成了這一輪市場的核心支撐,證券市場改革開放是推動力。目前,市場上漲動能依舊強勁,而當下券商分析師激烈辯論的焦點之一是下半年市場風格是否從成長股向價值股切換。

  但不止於此,股市連日暴漲引燃投資者的情緒,伴着牛市吹響的號角,週期天王周金濤14年前的一篇研報《繁榮的起點並非沸騰的年代》再度火爆朋友圈。該研報曾預言,中國或將在2020年代出現證券市場大繁榮。

  股市大繁榮真的來了嗎?

  “一條魚剛吃了魚頭”? 

  7月7日,A股上證指數、創業板指和深圳成指漲幅較此前一日有所回落,分別收漲0.37%、2.44%和1.72%,上證指數站穩3300點,一度觸及3407.08點。早盤,市場開始回調,此前猛漲的券商股盤中跳水,南京證券跌幅超過8%,華林證券、中信建投、紅塔證券、華西證券跌幅居前。而免税、白酒板塊領漲。當天,銀行、券商板塊跌幅超過1%。

  此前一日,板塊排名前三的銀行、非銀金融、地產漲跌幅分別為9.12%、8.95%和7.47%,與之對比鮮明的是創業板指和醫藥生物、食品飲料等指數漲幅排名靠後。

  從成交量、外資、融資融券等數據來看,市場依然火爆。截至7月6日,滬深兩市兩融餘額為12418.2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389.62億元。7月7日,兩市成交量從1.5萬億上漲至1.7萬億;北向資金當日淨流入118.88億元,近一個月淨流入超過1000億元。

  牛市之聲不絕於耳。

  上善若水基金創始人侯安揚引用投資大師鄧普頓的話,認為現在牛市進程處於猶豫中成長期。鄧普頓曾經説過,牛市在絕望中誕生,在猶豫中成長,在樂觀中成熟,在亢奮中滅亡。根據我們的牛熊週期模型來看,牛市進程也就是40%,處於第二個階段。其背後的邏輯是——整體估值合適、風險偏好回升、經濟復甦。

  “相當於一條魚剛吃了魚頭,最肥美的一段才剛剛開始。”侯安揚補充道。

  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多位機構人士,多表示目前的策略是“買入並持有”。而這也是過往牛市之下最行之有效的交易策略。

  “牛市開始的時候,聰明人很謹慎,然後聰明人沒掙到錢,何不‘傻一點’買入並持有。”中閲資本總經理孫建波對記者表示。“如果是牛市,肯定不止漲10%-20%就結束,那現在到未來一兩個月之內可能都是建倉機會。我的一個建倉方案買入持有,動態降低持倉成本,總體以加倉為原則。”

  另一邊,亦有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提示風險,“股市這種漲法,令人擔心,很可能又一次把監管部門試圖培養的慢牛行情演繹為瘋牛行情。後知後覺的散户們只怕又要被收割一次。只不過這次的收割方多了外國機構投資者。”

  如何評價A股連續飆漲,上漲過快帶來的風險又如何評估?撇除亢奮的情緒,當下A股的估值水平是機構投資者能夠理性對待連續多日漲停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華基金的基金經理張霖認為,A股原來的估值就很低,截至7月6日,滬深300的PE(TTM) 13倍,這一輪漲上來之前才十一二倍。從基本面來看,相對全球市場而言,中國基本面最好,而且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門類和完備的工業鏈條。

  “這一輪的上漲是對中國市場合理的估值修復,漲得很倉促也不是一個特別理想的狀態,從目前來看,還處於健康的水平,歷史均值附近,持續暴漲,脱離價值的話,還是會迴歸。”張霖表示。

  孫建波同樣認為,“A股目前的估值11倍多,如果未來再上漲20%,也才13、14倍。現在大家普遍不太看好銀行股的前景,但是因為估值便宜所以資金持續湧入,而在好的市場氛圍之下,漲到15倍估值也還是便宜。制約我們對市場認識的往往是我們的知識結構,而忽略了市場本身的潛力。當下,經濟基本面並沒有出現什麼變化,但是也沒有特別悲觀的事情出現,比如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大的風險,這些都沒有,市場自然就上漲了。”

  目前國證成長相對於國證價值的估值歷史分位數已達到100%。開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牟一凌認為,歷史上發生風格大切換時,比如2016年,該分位數達到了97.90%,成長和價值所隱含的增長率之差達到了極致。

  廣發證券數據顯示,在上週上漲之後,20年盈利增速改善彈性最大、估值處於A股歷史分位數(79%)以下象限行業依次為休閒服務、商貿零售、通信、建材、地產、非銀金融。

  低估值藍籌引爆這一輪行情。新華基金的基金經理張霖表示,目前的交易策略就是處驚不變、均衡配置。流動性寬鬆會帶來估值水平的抬升,出現藍籌搭台、成長唱戲的格局。高估值個股和低估值個股的水位差呈現歷史高位,因此藍籌股的估值修復是很正常的過程,現階段適當將資產進行均衡配置,把握基本面恢復比較快,低估值的金融地產藍籌核心。

  激辯“風格切換”

  從資金的角度而言,地產、金融、週期股的上漲並非存量資金切換風格的選擇,而是增量資金抱團買入的結果。

  浙商資管分析師周文超分析道,從上週醫藥、消費和科技板塊的走勢來看,並沒有持續走弱,舊主線流出的資金也不足以解釋大金融板塊的大漲。這意味着,建倉大金融的是“牛市增量資金”。目前只是階段性風格逆轉,事實上這一波始於部分機構的估值降維,但“半路殺出了程咬金”,場外資金跑步入場,大舉掃貨各大低估值(且多少有點故事)的板塊。

  其進一步解釋道,具體的增量資金來源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管中窺豹,首先,北向資金持續高額流入;其次,融資餘額快速上升反映出社會資金的流入;最後,今年上半年新發基金規模已突破1萬億元,而且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多數新基金髮行併成立於二季度,目前還在建倉期。

  當下投資者是否能繼續追高券商板塊?券商板塊的估值水平如何?

  張霖認為,目前券商的估值不貴。雖然個別券商估值大幅高於平均水平,但是券商裏也有估值相對合理的標的。對於券商而言,PE並不是最重要的指標,機構投資者也非常關注PB、經紀業務的增速、資本金規模、新業務增長情況等。

  孫建波表示,目前消費股50倍PE,需要業績跟得上,否則就上漲乏力了,大金融才十幾倍,銀行股PB基本上都不超過1.5倍,現在券商指數已經漲了20%,不出大風險,未來20%的空間也還是有的。

  中金金融組分析認為,推動金融組估值修復的諸多因素依然強勁,板塊估值修復尚未至半程,維持子板塊券商、保險、銀行的相對排序。中金公司數據顯示,A股大券商估值略高於過去五年均值、但仍與當前市場高景氣度相背離,大漲後A股銀行估值較2015年牛市高點仍有50%上漲空間,保險板塊當下P/EV水平大約只有2015年最高點的一半左右。

  是否追高券商、地產、週期等藍籌股,背後是關於市場風格是否就此切換的爭議,影響機構下年的佈局策略。對此,市場出現分歧。

  中信證券A股策略首席分析師秦培景認為,低估值板塊的補漲只是短暫的風格再平衡,也是未來風格切換的預演。預計補漲仍將持續1~2周,但漲速將放緩;解禁壓力與業績驗證過後,市場將重回均衡狀態。

  配置上,在近期的低估值板塊補漲行情中,中信證券建議適當增配大金融中的房地產,以及景氣改善的可選消費板塊,包括家電、化妝品、汽車及零部件。

  興業證券王德倫認為,市場的格局還是“藍籌搭台,成長唱戲”。市場的風格並未切換,沒有所謂的風格切換,只是風格配置的再平衡和擴散。風格未變,依然是核心資產。中國的優質核心資產不僅僅在消費、醫藥等領域,我們在金融地產、週期、科技都擁有全球稀缺性、高性價比的資產值得投資者關注和配置。

  “沒有金融地產週期的表現,藍籌搭不了台,成長又如何唱戲。近期看到像地產鏈條,包括中游製造製造業(工程機械、水泥)等景氣向上,基本面恢復較快,藍籌可能擴散到這些方向。”王德倫表示。

  但也有分析師堅定認為風格切換已經開始。開源證券首席策略牟一凌直言,即便市場復刻2013-2015年成長/價值反覆切換,但前後成長股中強勢板塊也經歷了一次明顯切換,反正得切換,還仍糾結于堅守此前強勢的板塊或去押寶相對不明朗的成長主線,顯然不是一個明智選擇。未來,“週期之眼”金融地產領漲仍會延續。

  股市繁榮起點?  

  亦有不少投資者將現在A股所處的位置與2014年相比較。市場期盼牛市,又擔心瘋牛來襲。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戴康表示,與2014年相同的是,現在與當時同是貨幣寬鬆週期,貼現率下行驅動牛市。監管週期也類似,均為金融監管市場化、資本市場改革積極推進抬升風險偏好中樞,破除剛兑驅動實際無風險利率下行,股票資產相對吸引力上升。

  但不同的是,戴康認為,盈利週期不同,對應貨幣政策的預期亦不相同,當前貨幣政策保持寬鬆,但最為寬鬆的階段已經過去;政策張力與定力並舉,難以看到地產調控的全面放鬆或超大規模的投資刺激計劃,經濟可持續修復,但強復甦的可能性很小;風險偏好長期處於過熱狀態、槓桿資金大面積入市難以重現。

  伴着牛市吹響的號角,週期天王周金濤的14年前的一篇研報《繁榮的起點並非沸騰的年代》再度火爆朋友圈。該研報曾預言,中國或將在2020年代出現證券市場大繁榮。

  周金濤曾在2006年的研報中闡述,今後20多年內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將是促使中國股市出現大繁榮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絕不是最關鍵因素。中國本土出現的新的技術革命或者能源革命或將是主導下一次證券市場大繁榮的核心因素。出現大繁榮需要有新的經濟亮點、樂觀主義蔓延和財富效應顯現三個因素來催化。

  雖然疫情打亂了中國經濟的節奏,拖累了今年的經濟增速。但是轉型中依舊不乏亮點,這些亮點包括機構投資者近一兩年熱議的以5G和新能源為代表的技術迭代和科技自主創新、資管新規理財產品淨值化之下權益類資產吸引力凸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對外開放催化下市場迅速擴容。

  張霖也將本輪的上漲定位為“從結構牛走向制度牛”,市場行情的火熱、資金的湧入根源都是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紅利帶來的,這些改革包括重組新規、科創板的設立、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銀行混業改革等,這些都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促進融資渠道由主流的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

  對於新老經濟的剖析也讓更多市場人士將重點轉向新經濟板塊。

  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認為,傳統經濟(週期類)的時代就像傳統的中國經濟引擎一樣已經老去,現在基本上表現的特點就是週期類股票的“週期性”,低估值,低PB,三低在這個老去的傳統經濟週期類市值中並不起到核心的作用,三低並不是買入的必要理由,而必要的原因是週期類的“週期性”,這是所有資金(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外資)配置的關鍵,而它隨着全球的通脹預期變動而變動。

  付鵬表示,這也意味着,未來傳統經濟(週期類)老去,消費作為核心防禦,科技TMT作為未來超額收益進攻。消費作為核心防禦行業具備龍頭特點,具備護城河,具備抵抗經濟週期的特點,市場的推動基本上是在合理的估值水平內和盈利之間共同構建了它的市值台階;科技TMT作為未來超額收益進攻,具備的是創新、技術,但同時高估值是它最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