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深交所發佈消息稱,經中國證監會同意,深交所將於4月6日正式實施主板與中小板兩板合併。
今年2月5日,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深交所正式啓動合併主板和中小板的相關準備工作。
在兩板合併業務規則整合過程中,深交所對交易規則、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高送轉指引等7件規則進行了適應性修訂,並廢止《關於在部分保薦機構試行持續督導專員制度的通知》等兩件通知,主要涉及刪除中小板相關表述、統一高送轉定義、調整相關交易指標計算基準指數、取消持續督導專員制度等。上述調整安排也將於4月6日兩板合併實施時生效。
中小板運行17年成就一批大牛股
中小板誕生於2004年,當年6月25日,中小板正式開板,新和成、江蘇瓊花、偉星股份、華邦製藥、德豪潤達、精工科技、華蘭生物、大族激光8家公司在中小板成功掛牌,這是中國證券市場上第一次由8家公司的董事長共同敲響上市鐘聲。
參照中小板開板當天的收盤價,中小板第一天的總市值只有175億元。而截至4月1日,中小板共計有1007只股票,公司合計總市值達到13.30萬億元。在成立的17年時間裏,中小板的個股數量增加了125倍,板塊總市值增長了750倍,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貢獻了重要力量。
伴隨着中小板強大的融資能力,中小板公司的規模業績穩步增長,細分行業冠軍頻出,部分公司更是成為了投資者追逐的大牛股。據i問財數據顯示,按個股發行價與最新收盤價(截至4月1日)的漲跌幅計算,共有69只中小板股漲幅超過1000%(後復權,下同),更有12只個股成為40倍牛股。其中紫光國微當屬第一牛股,上市以來股價相較於發行價累計上漲9333.78%,漲幅逼近百倍。此外,華蘭生物、東方雨虹、牧原股份等超級大牛股也均在列。
較發行價上漲40倍以上個股(後復權)
深交所主板IPO停滯近20年
2000年的時候,為了籌建創業板市場,深交所暫停了新股上市業務,深交所2001年、2002年的融資額因此分別比2000年下降62.3%和77.4%。深交所融資額佔滬深兩市融資額的比重也從2000年的41.2%,下降到2001年的19.9%,再到2002年的18.2%。後來,由於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裂、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暴跌等因素影響,創業板進程終止。
為了改變局勢,中小板應運而生。2004年5月證監會同意深交所設立中小板。同年6月25日,中小企業板正式開板。2009年10月,創業板正式開板,同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掛牌。此後深交所IPO只在中小創市場發行,深交所主板IPO也因此停滯近20年。據Wind數據顯示,剔除以換股和B股增發方式登陸深市主板的公司後,2000年9月15日完成在深交所上網發行的中聯重科是深市主板最後一家IPO首發公司。一直到2019年8月,中國廣核的上市才讓深交所主板重啓IPO。
隨着中小創板塊持續獲得新股發行上市,無論從公司數量,市值規模還是成交金額上,都已經不同程度超過了深市主板。目前深市主板有468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9.74萬億元;中小板有1004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13.30萬億元;創業板有925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10.35萬億元。從成交金額看,以最新交易日4月1日計算,深市主板A股成交金額995.75億元,而同期中小板和創業板分別達到1465.68億億和1188.90億億元。
兩板合併對市場整體影響極小
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併時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那麼,兩板合併之後,股票估值是否會出現大幅波動呢?又會對市場交易帶來哪些影響?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影響不會很大。
業內人士分析道,此次深市主板和中小板合併後,上市條件不變,投資者門檻不變,交易機制不變,因此對市場運作和投資者交易的影響很小,對市場原有估值也不會造成影響。
此外,目前中小板指數的產品並不多,截至2021年1月底,整個市場中只有5個指數進行了產品追蹤,並且追蹤了12種基金產品。這些指數調整安排不會對指數編制方法產生實質性變化,也不會導致追蹤相關指數的基金產品投資目標的調整。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表示,兩板塊合併不會改變投資者門檻和交易機制,對投資者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習慣不會產生直接影響,兩板合併本身對兩板股票的流動性和估值水平不會有什麼影響,近期市場的表現也説明了這一點。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稱,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合併是一件好事。主板和中小板,符合市場發展規律。合併後,深交所將形成以主板和創業板為主導的市場結構,為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特徵的公司提供全生命週期的融資服務,併為包括小規模公司在內的不同類型的公司提供融資平台。
注:以上內容僅提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七禾研究中心綜合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