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港媒:中國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財經

香港《南華早報》8月3日文章,原題為“中國成功的秘訣:這個國家比你認為的更注重包容性”。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作者阿西莫格魯和羅賓森(兩者分別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教授——編者注)看來,國家需要包容性制度以賦予人們學習、工作、投資和創新的動機與機遇。

人們普遍認為,最重要的包容性制度包括財產權、知識產權、自由市場、競爭法,以及教育和醫療公平、政治權利平等、法治和公眾監督等。如果一個國家擁有較高的教育投入、儲蓄率、勞動參與率,以及低失業率、高資產價格(包括股票、房地產及匯率等)、大量專利申請和初創企業,那麼就完全可推斷該國居民不擔心其合法資產將被盜走或被掠奪,(所以)他們正努力學習、工作、投資和創新。這個國家極有可能擁有包容性的制度。

如今大部分中國人都相信,只要努力學習和工作,他們就能過上好日子並提高其社會地位。他們還相信,成功的投資和創新在創造財富和改變社會地位方面更“有用”。

經濟學家們經常對中國的一些現象感到驚訝,例如中國東部地區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中的世界一流表現、中國的超高儲蓄率和專利申請量爆炸式增長、中國人民的奮鬥精神等。其中的關鍵因素在於中國為普通人建立包容性制度。

美國包括資本市場、創業生態系統和靈活的勞動力市場在內的制度,鼓勵該國精英盡最大努力學習、工作、投資和創新。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美國夢”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人才。接下來,中國將需要開展建立和改善制度性機制的改革,包括創業生態系統、經濟適用房、靈活的勞動市場等,以不斷推動資源從落後企業和行業向技術前沿企業和行業的重新配置。

歐洲和日本都沒有如此生機勃勃的創業生態體系、充滿活力的資本市場和靈活多樣的勞動市場。

中國正嘗試向美國學習這些市場機制,並在包括專注於科技行業的證券交易所和創業生態體系等領域取得成功。例如,深交所創業板總市值已從2009年底的1610億元人民幣飆升至如今的13萬億元。2018年以來,中國創業板指數的增長幅度與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幾乎相同。

制度的包容性應該並且也能夠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得到改善。過去40年來,中國已經為絕大多數人建立包容性制度;展望未來,中國將需要借鑑其他國家更好的實踐,建立加快資源向科技前沿再配置的機制,減少經濟不平等並保持社會的流動性。(作者Fang Zihao,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