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的滬指是有驚無險,圍繞着支撐線展開激烈爭奪,前四天都在支撐線之上運行,週五低開盤直接跌破支撐線,不過好在是低開高走,收盤站在了支撐線之上。只要滬指在支撐線之上運行,那麼就還是有機會的。
從這個週末的消息面來看,重要的消息有倫銅暴力反彈,美參議院通過1.9萬億美元新冠紓困救助法案等,今日牛眼君就來解讀一番。
週末重要新聞彙總
1,閻慶民:資本市場大力支持科技創新
關於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3月7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市場在大力服務科技創新,除了科創板之外,今後的技術推進包括先進製造、智能製造、新能源、新的信息技術等都是重點。
點評:上述消息利好科技企業的成長,利好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股。
2,美參議院通過1.9萬億美元新冠紓困救助法案
據央視新聞,美國當地時間3月6日,美國參議院以50票贊同,49票反對,通過了1.9萬億美元新冠紓困救助法案。
點評:雖然本輪刺激法案已在眾議院獲得了通過,但因為參議院對該法案做了一些修正,所以在參議院通過後,該法案近日還將送回眾議院重新通過,然後交由拜登簽字生效。這個消息利好全球股市以及大宗商品。
據第一財經報道,在這項法案通過後,國會將很快轉向談判拜登升級國家基礎設施的計劃。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霍頓(Nancy Vanden Houten )認為:“一旦這一法案獲得通過,我們預計國會將轉向移民改革和對清潔能源、基礎設施以及國內製造業的投資。我們認為,下一個財政方案在支出方面的總額將達到約2萬億美元,但主要通過增税來抵消。”
3,美財長耶倫安撫市場:債券收益率上揚並非通脹失控 而是經濟復甦超預期
美東時間週五,美國財長耶倫接受採訪表示,長期國債收益率上升體現出市場參與者預期復甦勢頭增強,而不是通脹擔憂加劇的信號。
點評:上述消息有利於緩解市場對美債收益率飆升的擔憂,提振投資者的信心。
美債收益率的波動對採用DCF估值模型定價的股票影響蠻大的,而這些公司大部分出現在大消費、以及科技股上。因此,我們在選股的時候,還是要關注一下市盈率了。牛眼君發現,此前關注的一些抱團高市盈率股近期明顯殺跌,而低市盈率的一些股票則穩步逆勢上攻。
4,倫銅暴力反彈4.5%,逼近9000美元大關
從週四和週五的倫銅走勢來看,週四大跌5.8%,週五暴力反彈4.5%,收回了大部分跌幅,收盤8977美元,逼近9000美元大關。此外,國際金價出現止跌跡象。
點評:週五,A股有色板塊跌幅居前,倫銅暴力反彈利好A股銅業板塊,如洛陽鉬業、等。從倫銅走勢來看,處於歷史高位附近出現一定震盪,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銅價受到美元指數,以及美國的寬鬆政策影響很大,而目前的消息面是利好倫銅的。
從國際金價的走勢來看,雖然前期跌破了250日均線,不過目前離上升支撐線越來越近了。
5,券商短融迎利好,央行發文修訂券商短融管理辦法
3月5日,央行發佈《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2004年央行出台《辦法》後時隔近17年首次修訂。對比此前的《辦法》,徵求意見稿最大的變化在於以下幾點:一是取消發行前備案,強化事中事後管理。二是大幅修改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發行門檻。三是延長短期融資券最長期限。四是取消證券公司發行短期融資券的強制評級要求。
點評:上述消息利好券商股,而目前的券商股估值也蠻低的,隨着未來註冊制的推出、退市的常態化,券商行業需要轉型升級。從此前2020年三季報來看,機構對券商的配置是不高的,看今年一季報到時機構對其配置是否提高。
大市機會
從本週的滬指走勢來看,雖然顯得有點驚險,但是上升趨勢還是完好的。從滬指的資金線來看,近期也是穩步在“楚河漢界”之上企穩,企穩時間達到20個交易日,可見底部比較夯實。從週五的美股表現,道指上演800點V型大反轉。
海通證券認為,A股牛市格局沒變。借鑑歷史,牛市真正結束的信號只有兩個,一是基本面見頂;二是情緒指標達到極致。本輪牛市站在當前時間看,基本面顯然還沒走完,從庫存週期和政策傳導時滯推算,一般一輪盈利週期中回升階段需6-7個季度,以全部A股ROE(TTM)刻畫,本輪盈利週期從2020Q3開始回升,按照盈利週期推斷基本面的高點可能在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假設歷史上牛市頂點市場温度為100度,當前温度大約為65度:從估值指標看,目前(截至20210305,下同)全部A股PE(TTM)、PB(LF)分別處2005年來從低到高76%、45%分位,平均61%。
而經過次輪調整之後,市場可能會出現板塊切換的可能。牛眼君統計了春節後A股市場的個股漲跌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節後3402只股票上漲,778只個股下跌。跌幅居前的是一些前期的高位抱團股。一些中小盤股票節後出現逆勢上漲。
就投資機會來看,有券商看好民航、有色、儲能、大飛機、高端製造等這些板塊。
牛眼君發現一個現象,隨着未來人力成本不斷的上升,那些具有定價權的公司則可以轉移成本給消費終端,比如高科技公司,大消費的一線品牌之類的。那麼,我們在選擇公司的時候,儘量選擇一些毛利率高的公司,這樣在未來則不會淘汰。而一些低端製造業去那些人力成本低的地方建廠,則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