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治宇解開6年“封印”,價值投資“翻身”時機已至?

財聯社9月23日訊,連日來市場風向再度生變,新能源板塊漲勢趨緩之下,權益類公募基金“年度收益翻倍”的成就幾位領跑者一觸即退,暫時還沒有人能站住腳跟。

相比較領先集團的“謙讓”,A股創歷史紀錄的連續萬億成交之下,有“水大魚大”的流動性支撐,部分今年以來表現低迷的頭部基金經理,似乎又看到了施展身手的機會。

繼上月,葛蘭的中歐醫療健康上調單日申購上限額度之後,今日早間,興證全球基金髮布公告,知名基金經理謝治宇的兩隻基金——興全合宜、興全合潤於今日(9月23日)起“恢復接受對本基金單個基金賬户單日申購(包括日常申購、定期定額申購)、轉換轉入累計金額超過1萬元/3千元的申請”,這也意味着這兩隻基金今日起將不再“限購”。

謝治宇解開6年“封印”,價值投資“翻身”時機已至?
來源:興證全球基金公告

作為目前權益類公募基金領域的頂流之一,截止二季度末,謝治宇在管規模達739.20億元,也是有希望衝擊千億管理規模的“種子選手”之一。目前他在管三隻產品中,除興全社會價值三年的持有期未屆滿繼續封閉外,另兩隻“主力”也將許久以來首次完全“不設限”。

其中謝治宇管理時間最久的興全合潤自2015年11月起便不再接受單日百萬以上的大額申購,這一數字此後歷經多次下調,在今年1月最近一次調整時已降至3000元。另一隻產品興全合宜發行於2018年,自2020年9月起執行10000元(A/C類份額分別判斷)的單日申購限額。

根據公告,本次解除限購的原因是“導致暫停大額申購的因素已消除”,而此前公告中關於限購的原因,則是標準的“官方”表述——“為了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

通常,公募基金限購的直接原因是為了控制規模的過快增長。一方面過快增長的規模可能會導致基金經理操作難度的上升;另一方面,如果市場環境不適合基金經理交易風格,業績表現可能不佳也是部分基金管理人選擇限購的重要原因。

從謝治宇在管基金的管理規模變化來看,上半年市場環境劇烈變動並未直接影響規模的擴張,在二季度平均業績增幅不到5%疊加持續限購之下,二季度末管理規模繼續增長近75億元到739.20億元,增幅超10%。

謝治宇解開6年“封印”,價值投資“翻身”時機已至?
謝治宇在管總規模趨勢(來源:Wind)

如果不是由於份額下降,那放開限購概率較大的可能性就只剩下一個——基金經理判斷,當前市場環境已經進入適合增配股票資產的時間段,且有一定把握收穫良好業績表現。

謝治宇的兩隻開放式基金最新管理規模均超300億元,單基規模都排在全市場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前十位之中。以9月22日單位淨值計算,年內收益分別為興全合宜A-5.54%(C類份額-5.96%)、興全合潤-3.03%,雖然都還沒能“轉正”,但在今年的輪動行情下,在一眾300億以上管理規模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中,無論是業績回報還是回撤控制,相較張坤、劉彥春、蕭楠等人來説,已算“不錯”。

從二季度末持倉情況來看,謝治宇三隻在管基金持倉風格相似度較高,且持有時間多在半年以上,二季度新進十大重倉股的只有興全合宜第七大重倉股晶晨股份與興全社會價值的第九大重倉股舜宇光學科技。

可以配置港股的興全合宜與興全社會價值重倉持有騰訊控股都已有6個報告期(2020年一季度至今);不能買港股的興全合潤,前五大重倉股至少都持有3個報告期以上(一年半),其中萬華化學更已連續重倉三年以上。

謝治宇解開6年“封印”,價值投資“翻身”時機已至?
來源:Wind

作為典型的“價值投資”代表,長期持有,調倉頻率較低是謝治宇最顯著的特色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自今年7月下旬起,謝治宇再度開啓了他的密集調研之旅。截止目前上市公司已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情況來看,三季度以來謝治宇親自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與了9次上市公司調研。除“例行考察”海康威視、德賽西威這些已重倉的上市公司,他8月集中調研了包括安徽合力、虹軟科技、穩健醫療等在內的6家“新面孔”,行業分佈涉及芯片、醫療器械等領域,而這其中除了中興通訊是興全合潤2017年曾經買過的股票之外,其它此前都不曾出現在各報告期持倉列表之中,不由得引發外界遐想。

謝治宇解開6年“封印”,價值投資“翻身”時機已至?
三季度以來謝治宇參與調研的上市公司(來源:Wind)

不過,從過往謝治宇盡調活動的“轉化率”來看,調研過與建倉的關聯度似乎並不很高。以今年二季度為例,4至6月間,謝治宇和興全合宜的共管基金經理楊世進首次調研了包括康弘藥業、歌爾股份等七家上市公司,而在截止二季度末的中報完整持倉中,上榜率僅1/7,唯一上榜的雙匯發展早在2020年四季度就已經進入前十大重倉股。

所以,通過基金經理調研來猜測基金調倉情況的方式,在謝治宇這裏並不一定有效。

再度回顧今年以來的公募基金市場,年初熱度高企將產品管理規模推上了新的高度,而隨着春節後市場回調,頭部基金經理也紛紛限購控制規模,公募基金髮募市場也階段性遇冷。不過,這一趨勢似乎已在近幾個月來已有所緩解,新產品成立數量不斷攀新高,間或亦有百億以上規模的新產品成立。而隨着葛蘭、謝治宇等去年起就率先限購的基金經理率先提高或放開限購,是否意味着管理規模較大的頭部公募基金經理即將“否極泰來”?

此外,隨着限購陸續鬆動而來的另一個懸念是在管理規模維度上。繼張坤和劉彥春之後,第三位主動權益類“千億”基金經理會是誰的答案變數又起。

從二季度末管理規模來看,葛蘭(848.54億元)、謝治宇(739.20億元),以及前不久剛剛再發一隻百億新產品後,在管規模大概率已破900億的劉格菘都有機會。

但是,無論是張坤還是劉彥春,管理規模破千億之後的表現,囿於市場環境所累,都不甚理想,下一位主動權益類“千億頂流”是否能打破這一“詛咒”?這已不單單是實力所能左右的了。

基金投資不應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但運氣又何嘗不是實力的一部分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71 字。

轉載請註明: 謝治宇解開6年“封印”,價值投資“翻身”時機已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