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雙雄”奶粉市場爭奪戰:伊利向左,蒙牛向右

來源 | 螳螂觀察

文 | 葉小安

中國乳業巨頭間的戰爭,從奶源爭奪蔓延至奶粉市場爭奪中。

3月初,伊利完成澳優的要約收購,這展現出伊利拓展奶粉品類版圖的決心;3月中旬,蒙牛、雅士利發佈公告稱,蒙牛與雅士利存在潛在交易,包括可能私有化,一定程度上宣告着蒙牛早期奶粉業務線佈局的失敗;但在此前2月,蒙牛卻已在競標另一大奶粉品牌美素佳兒的股份。

可見的是,乳業巨頭間的戰火不斷在奶粉市場內拉滿,但誰才能在這場併購潮中笑到最後?拿下千億級的奶粉市場藍海?

奶粉市場之爭:併購成必經之路?

據Euromonitor數據顯示,我國乳製品市場從2018年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增速放緩現象。2019年,市場規模為6330億元左右,2020年同比僅增長0.87%。市場分析認為,供需平衡狀態下,無明顯爆點出現,乳製品市場規模將穩定於6400億元的水平。

行業進入存量市場、產品又趨於同質化,這也讓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雙巨頭伊利、蒙牛很難實現高額的營收增長,品牌發展遭遇瓶頸期。

但企業要壯大,就不能停滯不前。3月中旬,蒙牛除了或將私有化雅士利外,其2月份也在競標美素佳兒的全球業務。市場消息稱,“美素佳兒全球業務目前競標進入第二輪,其中報價最高的是蒙牛,報價達到20億美金,與私募、投行一起進入下一輪。”

同樣在伊利方面,今年3月終於完成對澳優已發行股份的全面要約收購。公告稱,截至當日,伊利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有限公司”共持或控制“澳優乳業”股份達9.53億股,佔澳優已發行總股本的52.7%。

“乳業雙雄”奶粉市場爭奪戰:伊利向左,蒙牛向右

眾所周知,企業併購可帶來龐大的規模經濟效應,企業可通過併購對自身資產進行補充和調整,達到最佳經濟規模,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這也促使這類舉措成為行業頭部玩家穩固地位或擴充業務線的必要手段。

在乳製品行業內,也早就打響了併購潮。荷蘭合作銀行公佈數據顯示,全球乳業併購活動在2019年達到105筆;2020年併購活動有所放緩,公佈交易約為80筆;2021年回升到年中已宣佈50多次交易。

據《螳螂觀察》瞭解,2010年,光明乳業以增資形式控股新西蘭新萊特51%股份;2013年合生元收購長沙營可營養品;2019年,伊利收購新西蘭第二大乳品公司Westland,同年蒙牛收購奶粉品牌貝拉米;2020年蒙牛收購奶酪品牌妙可藍多。乳企間併購的提速,巨頭競爭差距也變得越來越小,市場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而隨着“史上最嚴嬰配奶粉國標”出台,中小奶企被清退的趨勢也在加快,伊利和蒙牛這兩大乳企巨頭正試圖通過併購吃下空出來的市場份額,但這能如願嗎?

伊利向左,蒙牛向右

伊利、蒙牛擴大收購奶粉企業的動作,目的不僅僅是業務線擴張那麼簡單。在保持液態奶業務平穩增長的基礎上,雙巨頭都在尋找第二或第三增長曲線。

2020年,伊利提出了新的集團戰略目標——“2025年全球乳業前三、2030年全球乳業第一”的中長期戰略目標。但據荷蘭合作銀行公佈2021年全球乳業20強2021年度榜單,Lactalis以年營收230億美元成為最大乳企,雀巢(208億美元)位居第二,Dairy Farmers of America(190億美元)位居第三,伊利(138億美元)位居第五,年營收距離第三位的Dairy Farmers of America還有50多億美元的差距。

要想追平或超越這個差距,伊利就不能侷限於原有的液體乳業務。財報顯示,2022年1-2月,伊利營收約為215億元,同比增長15%以上;利潤總額約為33億元,同比增速超過20%。目前伊利的營收主要來源依舊是液體乳(包含白奶和酸奶)業務,該業務常年佔比可高達八成,但增速卻在震盪型波動。1—2月,伊利常温液奶收入同比增長15%左右,但去年第三季度液態奶同比增幅僅為2.12%;2020年第三季度同比增幅為9.6%。

但如今奶粉業務正成為伊利增長第二極。在2022年前兩月的財報中,伊利新推出的金領冠嬰幼兒奶粉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0%以上,增速行業第一;而金領冠也成為唯一一家通過史上最嚴“新國標”的奶粉頭部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3月伊利完成澳優要約收購後,更為伊利奠定成為“中國奶粉行業領導者”的基礎。

一方面,澳優是全球奶粉領域的佼佼者。據尼爾森數據,自2018年以來,澳優配方羊奶粉銷售額已連續3年佔國內嬰幼兒配方羊奶粉總進口量6成以上,居全球羊奶粉銷量第一。而澳優除開擁有全球羊奶第一品牌佳貝艾特,還擁有超高端牛奶粉品牌海普諾凱1897等知名品牌。業內人士曾分析,2023年伊利系奶粉將成為全國第一甚至全球第一。

另一方面,在雙方品牌效應、供應鏈等優勢互補下,要約合併的成功意味着伊利或將實現更高的估值。據Wind預期數據顯示,2021年伊利和澳優合計規模近1200億元,實現財務並表後,伊利在各項業績指標的表現有望進一步優化。

可見的是,成功收購澳優,對伊利而言不僅是業務線的擴張,還是實現公司“全球乳業前三”戰略目標的推手,在伊利與澳優業務佈局、供應鏈、渠道建設等優勢互補下,雙方營收或也將進一步優化。

但蒙牛在奶粉市場上的佈局卻沒那麼順利。

實際上,蒙牛是在2013年收購的雅士利,斥資110億港元拿下了雅士利當年超七成股權。當時蒙牛總裁孫伊萍稱,“收購雅士利是為補齊集團奶粉短板。將有效地加強雙方的業務平台,與蒙牛奶粉業務形成互補,併為兩家公司的發展帶來顯著的協同效應。”現任蒙牛總裁盧敏放在2020年針對奶粉業務的發展目標曾表示,“三年內要進國內前三”。

但這個願望卻未實現,雅士利如今卻面臨一個私有化退市的結局。財報顯示,2013年雅士利營收為38.9億元,2014年營收同比下滑27.6%至35.54億元,2015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27.62億元、22.03億元、22.55億元、30.11億元、34.12億元及36.49億元。儘管2018年營收有所回暖,但也難回到2013年的高位。

淨利潤方面,2016年、2017年雅士利均為虧損。甚至在2016年,蒙牛虧損達7.51億元,並稱虧損原因包括雅士利虧損、計提商譽減值。近期雅士利發佈2021年盈利預警,但鑑於多美滋業務經營狀況未達預期,在對多美滋進行不超3億元的一次性減值撥備後,2021年雅士利預計虧損不超1.89億元。

業績的持續走低,成為雅士利退市的主要原因。3月蒙牛與雅士利的公告恰好證實了市場對雅士利將私有化的猜想。公告指出,蒙牛正就其在雅士利的股權及若干其他業務權益進行討論,如果進行潛在交易潛在要約,雅士利股份的每股註銷價為1.2港元。

但蒙牛並沒有放棄在奶粉業務線內的佈局,除開收購的雅士利外,2019年收購的貝拉米也是蒙牛奶粉業務線的重要支撐;今年2月,蒙牛還在競標另一大奶粉品牌美素佳兒的全球業務。

不論怎麼説,在奶粉市場佈局上,蒙牛落後伊利一大步。一個或將成為“中國奶粉行業第一”,另一個在重整旗鼓再次試圖收購企業來補全業務線的缺失。但未來兩大乳業巨頭又將走向何方?

三胎政策落地,內卷的奶粉業

實際上經過行業多年的發展,中國乳品產品種類日益豐富,但常温奶品類的市場佔比依舊最高,處於主導地位;但隨着消費者對“新鮮”“高品質”的追求,低温奶、奶製品等細分賽道開始火熱;而奶粉市場也趨向高端化、有機化,乳業品牌也進一步攻城略地。

而在奶粉市場內,隨着國家二胎、三胎政策的不斷落地,也利於整個國產品牌的發展。根據《2015—2020年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市場規模及預測》顯示,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銷售規模從2015年1258.67億元增至2020年1692.14億元,並預計2025年將達到1870.77億元的市場規模。

“乳業雙雄”奶粉市場爭奪戰:伊利向左,蒙牛向右

長期以來,奶粉市場一直被國外品牌壟斷,但如今國產品牌有大反攻的趨勢。艾媒諮詢數據,2021年12月中國奶粉進口量和進口金額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奶粉進口量為8萬噸,進口金額為42.6億人民幣,同比分別下降24%和7.9%。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國產奶粉在全球奶粉品牌中佔據了一定的地位,進口奶粉不再成為中國消費者的主要追求。2020年,國產奶粉品牌飛鶴市場佔有率達到14.8%,位居第一。其2014-2020H1高端奶粉收入佔比從27.7%提升至77.8%。

這意味着,國產奶粉品牌爆發時候到了,同樣伊利、蒙牛等乳企的奶粉業務線也將迎來新春天。但不可忽視的是,“大頭嬰兒奶粉”與“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一直讓國內消費者對於國產品牌的奶粉持不信任的態度。隨着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新國標的出台,這對部分中小企業雖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但對整個行業實則是利好。

一方面政策的加嚴促使國內奶粉行業集中度逐步上升,利於頭部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市場的規範化,對我國奶粉品牌普及率的提升也是一重大利好。

“乳業雙雄”奶粉市場爭奪戰:伊利向左,蒙牛向右

所以這樣看來,收購澳優後試圖登上“中國奶粉行業第一”的伊利,未來在供應鏈、品牌、渠道等多方優勢互補下,自身或將有更大發展潛力。但同樣其也需要克服日益趨嚴政策管控以及國產奶粉品牌信譽等方面問題。

蒙牛則是需要在奶粉業務線上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不論是收購新的奶粉企業也好,還是自身推出奶粉產品也罷,蒙牛也都需要牢守安全線。

但處於奶粉界龍頭地置的飛鶴也不是被動防禦,公司去年提出了中長期發展目標,計劃在2023年實現350億收入的中期目標;同時飛鶴在併購佈局上也在加大力度,去年收購了羊奶粉品牌小羊妙可。

總的看來,在乳製品市場增速放緩、行業駛入存量市場的大背景下,乳業雙巨頭們需要更多的新故事或產品來實現公司戰略目標或是穩固地位;併購則成為大家快速擴充業務線、找尋第二增長空間、穩固地位等的必要手段;但用這種手段能否在奶粉市場攻城略地,成為雙方各自的“左膀右臂”,還有待市場的進一步驗證。

參考資料:

《伊利成澳優第一大股東!強強聯合將改變全球奶粉業格局?》——FBIF食品飲料創新

《雅士利股價大跌市值蒸發3億多,私有化定價被指太低,業績長期低迷》——財經天下週刊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歡迎來到財經愛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請添加微信:Tanglangcj

此內容為【螳螂觀察】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螳螂觀察(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59 字。

轉載請註明: “乳業雙雄”奶粉市場爭奪戰:伊利向左,蒙牛向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