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這一目標設定與2021年、2019年保持一致,比2020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的目標多出200萬人,説明隨着宏觀政策的發力以及經濟企穩復甦,就業目標的設定正逐步擺脱疫情影響,迴歸常態。
就業是民生之本。我國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強化了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充分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回看就業目標完成情況,近年來,我國每年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均超過1100萬,即便是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2020年,城鎮新增就業仍達到1186萬人,去年則達到1269萬人。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好於預期,不僅為穩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儘管目前就業形勢保持平穩,但今年就業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從供給方面來看,勞動力供給數量大,今年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近16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從需求方面來看,受疫情零星散發和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影響,勞動力需求的擴張受到抑制,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招工意願不足。
除就業總量上的壓力外,就業結構性矛盾也較為突出。一方面,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進步對勞動力的短期擠出效應開始顯現,缺乏一技之長的勞動者就業更為困難。另一方面,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需要的熟練工、技術工持續性短缺,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長期保持在1.5以上。此外,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困難羣眾等重點羣體更需要幫一把、扶一程。大面積提高勞動者技能素質已成當務之急,擴大就業容量任務艱鉅。
完成2022年就業工作各項目標任務,必須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具體而言,要加強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協調,比如,把就業指標作為宏觀調控取向調整的依據,推動財政、金融、消費、產業等政策聚力支持就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繼續實施減税降費,千方百計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拓展就業渠道;強化對未就業畢業生、長期失業青年、農民工、脱貧勞動力等的就業幫扶和就業援助,支持和規範發展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加強人力資源服務市場建設,做好就業失業統計監測、加強對就業形勢分析研判。
就業穩則人心定、社會穩、國家安。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這為保障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展望未來,隨着促進就業相關政策的落地實施,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持就業大局穩定,進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