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熊英英
2021年即將收官,四川又添一家科創板過會企業。據上交所官網顯示,成都思科瑞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思科瑞”)9月上會被暫緩審議後,於近日二度上會併成功過審。
值得一提的是,思科瑞實控人張亞同時還是另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國光電氣的實控人。就在2021年,張亞手上新添2家科創板過會企業,且都是半路入股進入的。如此戰績也不免讓人好奇,此人到底是何來頭?入股這些公司到底是長期看好其未來發展,還是僅僅只是財務投資?
半年兩家科創板IPO過會
均系半路入股成為實控人
2021年5月7日,國光電氣成功過會,並於8月31日正式登陸科創板。11月29日,思科瑞科創板二次上會過審。其中,國光電氣控股股東為新餘環亞,實控人為張亞、周文梅夫婦,兩人通過新亞餘環直接持有公司67.72%的股份。思科瑞實控人為張亞,其通過建水銓鈞和新餘環亞合計控制公司75.63%的股份。
半年時間,張亞實控的兩家企業成功闖關科創板,由此也引發了外界的諸多關注。
從招股書來看,張亞出生於1969年,碩士研究生學歷,2000年10月至今任深圳市正和興電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2014 年1月至今在深圳國防科技工業協會擔任常務副會長。2018年5月,新亞餘環完成對國光電氣的收購,張亞成功進入董事會,至今擔任國光電氣董事長。
去年6月張亞捐贈1000萬元發起設立電子科技大學環宇國光教育發展基金(圖據電子科大官網)
而思科瑞也並非張亞本人創立,招股書顯示,其是在2017年8月以貨幣認繳2000萬元成為持股40%的大股東,出資原因為看好公司發展前景。2020年6月至今,擔任思科瑞董事長。
除了這兩家公司,張亞同時還實控26家企業,涉及電子元器件、通信工程技術、房地產開發、物業、教育諮詢等多個領域。為此,他也一度被監管質疑,在同時控制較多企業的情形下,是否有足夠的精力參與發行人的經營活動。
同時記者注意到,國光電氣近期在接受機構調研時也被問到,張亞是否對公司進行的只是財務投資,公司控制權是否長期穩定?
對此,國光電氣回覆稱,張亞董事長是一位在行業擁有超過20年的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對國光的投資除了是對行業的看好和熱愛,也看重國光以技術和研發為基礎的的長期發展,公司經營一定是穩中向上的態勢。
曾因科創屬性被暫緩審議
思科瑞科創成色究竟幾何?
據瞭解,國光電氣是國家定點軍用微波電真空器件“兩廠兩所”生產、科研基地之一,亦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夠獨立研發、生產行波管等特種電真空器件的民營企業,具有相當強的技術實力。張亞本人也並非只是單純的投資人,他從2014年至今一直在深圳國防科技工業協會擔任常務副會長。但思科瑞在首次上會時,科創屬性卻遭到了質疑。
從9月29日上市委審議結果看,思科瑞的科創板定位以及技術先進性成為監管層關注重點,上市委要求其結合業務實質,進一步説明行業定位是否準確,發明專利與主營業務所需核心技術的關聯性。
根據智慧芽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思科瑞共申請了19項專利,數量並不算多,其中有效專利9項,還有10項仍在申報過程中。
2020年5月,思科瑞集中申請了8項發明專利,3個月後,公司便在四川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擬進行科創板IPO。此時,其申報的發明專利尚未獲批,僅有的1項發明專利“芯片用多工位卡腳方法”還是來自於子公司江蘇七維。
2021年5月27日,公司科創板申請獲受理,在首輪問詢中監管就提出質疑:根據保薦工作報告,截至2020年6月末,思科瑞擁有發明專利不足5項,而在申報科創板獲受理後發明專利變成了10項,是否存在拼湊科創屬性評價指標的情形。隨後,思科瑞一邊回覆上交所問詢函,一邊又申請了7項發明專利。
雖然幾經周折公司最終成功過會,但一邊申報IPO,一邊加速申報發明專利,這種“臨時抱佛腳”的操作也確實難以讓人信服。而面對外界的諸多質疑,思科瑞未來的上市之路能否走得順利?封面新聞也將持續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