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1年 我的基金還在虧 該怎麼辦?

  隨着越來越多普通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等專業資產管理機構認知的加深,疊加過去2年多以來權益類基金整體良好的賺錢效應,基金投資者隊伍也越來越龐大。

  但是,部分投資者對權益市場較為劇烈的波動的認知有所不足,遇到了較為普遍的問題:我持有的權益基金已經1年了,但賬户顯示還在浮虧,我該怎麼辦?

  今天小編針對這一常見問題給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

  (1)淡定情緒,理性認知波動。

  淡定地接受自己投資的基金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出現浮虧,這是投資理念走向成熟的第一步。從市場週期規律和過往數據來看,但凡是投資有一定風險的資產,長期來看,經歷持有過程中的浮虧幾乎是必經之路。因為波動是風險資產本身的屬性,我們有可能買在短期的高點,一旦市場下跌,就會經歷短期的浮虧。

  在長期持有過程中,短期虧損是較大概率會出現的問題,只要所選基金本身的投資邏輯體系沒有發生變化,淡定應對,不用太過焦慮,更不建議因為情緒的原因盲目選擇贖回“割肉”等非理性行為:股票投資和基金投資不能等同,切忌把基金拿來做波段,因為基金是分散投資和長期投資的有效工具。

  (2)培養耐心,消除心理干擾。

  毫無疑問,持有一年後的基金賬户出現浮虧,對於很多沒有歷經長期持有體驗的投資者來説,持有體驗比較差。即便對“偏股型基金短期出現浮虧是必然”有了認知,是不是就不會痛苦了呢?其實不然,因為涉及幾個方面的心理干擾:首先是錨定效應,但凡見到過更好的收益,對於現在持有的基金不賺錢、甚至還虧損,心理上必然不舒服。再者,相對於收益帶來的快樂,虧損給人帶來的痛感更強,這在心理學上叫“損失厭惡”,浮虧好像是自己做了一筆失敗的投資,會加重心理。最後是不確定性的心理壓力,市場漲跌無法預知,基金投資也存在不確定性,人們常常會花很多精力及財力去獲得飄渺的確定性和安全感。但是,深耕君特別想説:正確的認識不確定性,幾乎是投資全部的要義,千萬不要妄圖消滅不確定性,要學會始終和不確定性共存。

  總結一下,我們常説投資是反人性的,最顯而易見的考驗就在於面對浮虧時的決策,需要不斷與自己情緒博弈,所以要培養耐心,消除心理和情緒上對長期投資結果不利的因素。

  (3)重新審視,給基金做個年度“體檢”。

  困難的時候不一定要一直往前看,有的時候回頭看反而更明晰,時刻告訴自己為什麼出發很重要。具體就是回憶一下:

  最開始開啓這筆投資,設置的是什麼目標?現在這個目標變了嗎?

  在自己的資產配置裏想達到什麼作用?

  一年前投入的這筆錢本是“不急用的錢”,這個性質發生變化了嗎?

  這個產品的基本面(管理人、投資風格等)發生變化了嗎?如果都沒有,是不是自己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是不是就是那句話:不是風動,也不是帆動,而是心在動……

  以上這個審視的過程就如同是給持有的基金做了個“年度體檢”,結果無非就是耐心持有或者調倉換配置品種。當發現是基金自身的原因導致表現不佳,比如基金的投資風格漂移不定、投資策略不明晰等,則可以通過調倉或者贖回的形式規避後續可能更大的浮虧;當“體檢”後發現是自身原因(由於風險承受能力等級不匹配,短期的浮虧影響到了心理焦慮甚至正常生活),可以考慮重新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對於偏股基金來説應該適度提升對風險承受的維度。

  (4)基於資產配置的基礎做好再平衡。

  基金持有一年,持有時間其實並不長,用這樣一個時間維度去判斷一個基金好壞,極為困難。因為基金表現好壞,中短期基本是市場風格和走勢強弱決定的。這時候更建議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做進一步的梳理:比如可能在市場不斷的上漲中,忽略了風險,超配了一些風險資產。或者在某種風格快速上漲的過程中,因為短期收益的刺激,超配了當下強勢的風格,那市場下跌時,自己心態完全受不了,這就提示我們前期的資產配置可能會有一些問題,需要做好再平衡。

  回顧總結一下最開始提到的主題:持有基金一年了,但出現了浮虧,重要的是保持良好心態,戒驕戒躁。投資這件事,重要但也足夠複雜。甚至短期我們在紛繁複雜的市場中都找不到統一的標準,導致各種觀點都會存在,唯有相信專業和常識:專業始終意味着大概率,相信並選擇那些更專業的理財機構和顧問,是投資者有效的選擇;相信常識,常識通常是那些反覆被證明正確的東西,比如市場週期、均值迴歸以及資產配置等等。

(文章來源:中庚基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5 字。

轉載請註明: 持有1年 我的基金還在虧 該怎麼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