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增長進入“危險分化” 多邊合作期待“中國貢獻”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2日電(國際觀察)全球增長進入“危險分化” 多邊合作期待“中國貢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2日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認為,由於全球新冠疫情前景不確定性增加,疫苗生產和分配以及各經濟體應對政策出現巨大分化,預計今年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但勢頭放緩。IMF呼籲全球各經濟體加強多邊合作、共克疫情難關。其中,“中國貢獻”對全球彌合增長分化至關重要。

全球增長進入“危險分化”

IMF認為,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但疫情造成的經濟斷層更加持久。未來,因疫苗獲取能力和應對政策空間不同,全球各經濟體增長進入“危險分化”。

短期來看,全球經濟復甦面臨供應鏈中斷和疫情不確定性增大等風險。一方面,全球供應鏈關鍵環節出現中斷的時間較預期更長,增加全球通脹壓力。另一方面,變異新冠病毒德爾塔毒株在全球快速蔓延,加劇了疫情消退時間的不確定性。

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9%,較7月預測值低0.1個百分點,主要反映了發達經濟體在供應鏈中斷影響下增長放緩,以及低收入發展中經濟體疫情形勢惡化導致經濟增幅收窄。2022年全球經濟有望增長4.9%,與7月預測值持平。

中期來看,全球各經濟體增長分化將日益顯著。IMF預計,發達經濟體中期經濟增長有望超過疫情前的中期預測水平。但相較之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勢頭明顯慢於發達經濟體。

造成增長分化的主要原因是疫苗獲取能力和政策支持力度存在巨大差異。截至目前,發達經濟體中已有近60%的人口完全接種疫苗,低收入經濟體中仍有約96%的人口未接種疫苗。同時,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面臨融資條件趨緊等增長隱患,導致政策支持空間收窄,不得不加快退出政策支持,從而減緩經濟增長勢頭,為經濟增長前景增添不確定性。

多邊合作共克疫情難關

報告認為,當前全球經濟前景面臨多重風險,究其根源在於全球將長期且持續“受制於”疫情。各經濟體有必要加強合作,在多邊框架下加快疫苗生產和分配,並通過多邊努力確保受限制經濟體獲得充足流動性,保證全球經濟渡過疫情難關並實現可持續增長。

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預計,如果全球經濟持續受到疫情影響,未來5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累計將較當前預測值減少5.3萬億美元。各經濟體在加速推廣疫苗分配方面加強多邊合作是當務之急。

IMF呼籲有條件的經濟體優先向疫苗短缺地區提供疫苗,並支持發展中經濟體擴大疫苗生產。同時,國際社會需迅速取消對醫療設備、原材料和成品疫苗出口限制,促進疫苗分享。

另外,多邊合作解決全球公共債務高企問題是全球經濟能否在後疫情時代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當前,全球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接近100%。很多財力薄弱的經濟體預算空間縮小,處境艱難。IMF呼籲國際社會在債務問題上加強多邊合作,繼續用好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機制,幫助相關經濟體緩解困境,解決債務脆弱性。

國際社會肯定“中國貢獻”

自新冠疫情重擊全球經濟以來,中國一直為全球經濟從谷底反彈直至復甦貢獻力量。中國不僅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引擎,而且在全球抗疫合作、幫助低收入經濟體減免債務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貢獻得到國際社會一致肯定。

《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增長8%,並在2022年繼續增長5.6%。與此同時,IMF發佈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也顯示,由於中國經濟恢復快於其他新興經濟體,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明顯高於其他新興經濟體且在疫情期間保持穩定,中國股票和債券被納入更多全球金融市場基準指數,2020年以來中國已吸引約1800億美元國際資本流入。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托比亞斯·阿德里安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中國經濟早已從新冠疫情中恢復,回到疫情暴發前的增長水平,但其他新興經濟體可能還要多年時間才能實現完全復甦。同時,國際投資者大舉投資中國發行的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債券,推動大量國際資本流入中國,這對中國經濟發展來説非常有利。

同時,中國作為全球多邊機制的支持者和倡導者,為全球經濟走出疫情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8月,中國宣佈今年將努力實現向全球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並決定向“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捐贈1億美元,用於為發展中國家分配疫苗。IMF在報告中特別讚賞了中國的疫苗分享承諾,敦促國際社會加快疫苗分享進程。

IMF第一副總裁傑弗裏·岡本也在日前發表的文章中表示,中國是多邊貿易的主要支持者,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發揮了領導作用,促進了全球的綠色復甦。(新華社記者許緣 高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9 字。

轉載請註明: 全球增長進入“危險分化” 多邊合作期待“中國貢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