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在去年6月開板後,一年多的時間內,已吸引了一批醫藥及醫療企業上市融資。這其中,君實生物(688180,SH)作為第一家從新三板轉板到科創板,並在港股上市(港交所代碼:01877,HK)的生物製藥企業,吸引了外界廣泛關注。
近日,在蘇州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期間,君實生物CEO李寧接受了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採訪。談及兩地上市,李寧坦言“做創新藥缺錢”,融資是公司登陸科創板的重要目的之一。其次,“港股+科創板”的佈局,既能夠近距離接觸國際投資人進而方便公司開拓國際市場,也讓公司在內地的融資以及科研成果轉化更容易落實。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2018年12月獲批上市的首個國產PD-1藥物,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依舊是行業焦點。該藥在今年有兩個新適應症的上市申請,目前已獲得了國家藥監局受理。
面對即將開始的2020年醫保談判,君實生物將有什麼動作?“我們的策略一定會有變化。”李寧回應媒體,“會根據之後出來的醫保(談判)細則進行綜合評估。”
君實生物CEO李寧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港股+科創板”方便市場開拓和融資
7月15日,君實生物登陸科創板,募集資金淨額接近45億元,成為了第一家從新三板轉戰科創板,並同時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生物製藥公司。這一融資規模,也超過了公司2018年底在港股上市時的29億港幣的融資規模。
兩地上市,為公司帶來了哪些機遇,又是否會在投資者維護、應對監管等各個方面為公司帶來新的挑戰?
“在港股上市,是為了能夠更加近距離地接觸國際投資者,併為今後開拓國際市場做打算。”李寧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此同時,他也坦言“做創新藥缺錢”,這也讓公司在國內的知名度更高,更為投資人熟悉,更利於融資。
2020年上半年,君實生物投入研發費用7.09億元,相較2019年同期增長92.25%。而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5.75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23.30%。創新藥企業在研發端的持續高投入,由此可見一斑。
李寧認為,公司在科創板上市,也有助於在研項目的成果轉化,“是為了融資和進一步地準備國內市場”。
“在應對監管方面,肯定也增加了一定的負擔。比如A股的季報、港股的半年報。從合規性角度來講也是一樣的,既要符合港股的規定,也要符合A股的規定,(比如)報表要有雙重的準備。”李寧介紹,兩地上市後公司運行平穩,沒有在管理方面出現過不協調的情況。
PD-1市場策略將視醫保、新適應症調整
作為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PD-1,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銷售收入4.26億元。該藥品目前獲批適應症為:用於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後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今年4月和5月,特瑞普利單抗兩項新適應症上市申請(即“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二線及以上系統治療失敗的復發/轉移鼻咽癌”,“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系統治療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李寧也介紹,目前上述兩項新適應症都已獲得了優先審評,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獲批。
眼下,有關部門正在有序推進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國家醫療保障局9月18日公佈的《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以下簡稱名單),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就出現在了該名單中。值得注意的是,除此前已經進入醫保的信達生物(01801,HK)信迪利單抗外,目前國內獲批的其餘6個PD-1/L1也悉數出現在了上述名單中。
“(我們的)市場策略,一定會隨着醫保競爭和適應症的批准的多寡,而隨之會有變化。”李寧介紹,今年公司也會積極參與醫保談判,具體的動作則要根據之後整個談判細則進行綜合評估。
在李寧看來,國內的醫保本質上是醫療保障,不能僅依靠醫保來支持藥企創新,因為醫保的第一責任與職責是全民醫療保障。“從企業的角度來説,要全面考慮創新藥進入醫保的利弊;其次,也要考慮(進醫保)對創新藥走出國門後定價的影響。”李寧説道。
談及未來國內PD-1的價格將出現怎樣的變化時,李寧認為,持續降價是必然趨勢。他説道:“(將來)PD-1適應症越來越多,用量越來越大。醫保總量就那麼多,使用人羣多了,價格一定會有相當程度的下降,這是肯定的。”
在PD-1的競爭格局方面,李寧認為有兩大陣營——進口和國產,“從邏輯上面來説,如果是同樣的安全、同樣的療效,那麼應該在同一個舞台上競爭。”李寧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