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如何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新華社北京3月25日電 題:未來五年,如何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
生娃沒人帶,帶娃成本高,托育服務貴……托育仍然是亟待補齊的民生保障短板,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户。
緊扣“托育難”這一百姓關切,“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並提出支持150個城市利用社會力量發展綜合托育服務機構和社區托育服務設施,新增示範性普惠託位50萬個以上。
“十四五”時期為何要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培安説,托育機構側重於為確有照護困難的家庭提供必要的照料看護服務,我國女性勞動參與率高,托育服務的剛性需求不斷增加。“僅就托育服務而言,據調查,育兒家庭中有托育需求的近40%,而得到滿足的僅佔4%左右。”
數據顯示,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人數超過4700萬。與巨大的需求體量相比,我國托育服務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並承受着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持續影響。
早在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提出強化政策引導和統籌引領,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積極性,大力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優先支持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2019年以來,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開展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着力增加3歲以下嬰幼兒普惠性托育服務有效供給。
記者從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瞭解到,2020年,27個省(區、市)的290餘個城市參與試點,中央預算內投資採用補助的方式,按每個新增託位給予1萬元的補助,直接帶動新增託位10萬個。專項行動支持東部地區、有條件的中部地區以及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加大力度引導社會投資參與,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在政策帶動下,托育市場社會力量投資意願顯著增強,湧現出大量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逐步發展出了商業綜合體嵌入、社區辦點、幼兒園延伸、家庭“鄰託”、企業福利、上門服務等多種模式。
如今,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已經納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國家衞健委人口家庭司相關負責同志表示,這是反映托育服務供給水平的重要指標,可以更為準確地判斷托育服務供給狀況,為促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支持。
“十四五”時期正是發展普惠托育的“窗口期”。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預測顯示,這一時期出生人口會比“十三五”平均每年少200萬以上。“這正好為合理調配幼兒園學位和託位、推進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創造了條件。”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説。
與此同時,“十四五”時期嬰幼兒照護服務需求將持續釋放。我們需要構建怎樣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王培安認為,“十四五”時期應構建政府主導、以普惠微型托育機構為主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托育服務體系。
“照料嬰幼兒讓女性在職業發展上付出了較大的代價。”賀丹建議,幼兒園招生前置一年,減少嬰幼兒家庭照料時間與托育費用;通過“搭車”形式將2至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納入普惠性幼兒園服務體系,與學前教育同規劃、同部署、同推進。
國家衞健委人口家庭司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國家衞健委將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建立完善高質量的托育服務,會同有關方面,樹立托育民族品牌的價值取向,向人民羣眾提供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普惠托育服務。
記者還從中國計生協瞭解到,“十四五”期間中國計生協將加強嬰幼兒照護宣傳教育,增強家庭科學育兒能力,開發製作嬰幼兒照護服務知識宣傳教育系列書籍;持續開展“向日葵計劃”,在農村地區建立親子小屋,培訓親子服務輔導員,增強農村家庭科學育兒能力;整合社會資源,研究制定托育機構社會監督標準,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和行業發展需要的社會監督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