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隨着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宣佈“碳中和”目標,美國企業們也在積極跟進這一舉動。
當地時間4月15日,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官宣了成立碳清除基金的消息。據悉,這項基金的資金總規模達到2億美元(摺合約13億元人民幣),由蘋果聯合保護國際基金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和高盛(Goldman Sachs)共同發起。
按照蘋果的計劃,這項名為“Restore Fund”的碳清除計劃,將在全球尋找一些合適的森林保護、碳減排項目進行投資,以此來為投資者獲得經濟回報。蘋果副總裁葛越指出,如果有適合的項目肯定會考慮在中國投資。
蘋果此前定下目標,要在2030年讓旗下整個供應鏈和產品實現100%的碳中和。而在2015年,蘋果就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開展了合作,決心在2020之前,在中國建設600萬畝的負責任管理的森林。蘋果表示,這個計劃在2018年就提前完成,建設的森林主要用來供應蘋果產品的外包裝紙。
那麼,實現碳排放目標如何為各國帶來經濟效益呢?
以中國為例,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來自於發電、工業和工業排廢兩大領域的碳排放佔比高達80%以上。
因此,為了達到碳排放的目標,我國將在不同地區發展風電、水利發電等等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這將帶來經濟收入以及提供就業崗位。此外,交通、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設備也將安排上,這也助推低碳綠色產業的發展。
生態環境部代表人士此前就指出,預計到2030年,我國低碳產業的產值規模將達到23萬億元,對經濟的貢獻率將超過16%。
值得一提的是,4月15日當天,我國央行行長易綱也指出,中國要在2030年實現碳達峯的目標,預計每年需要投入2.2萬億元的資金,到了2030年-2060年(2060年實現“碳達峯”),投入的資金將增至3.9萬億元/年。而上述所需的資金,僅僅靠政府出資是不夠的,需要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
文 |廖力思 題 | 曾藝 圖 |盧文祥 審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