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看國企“智”造如何激發“三個轉變”活力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記者閆鵬、陳奧)記者近日調研瞭解到,製造業已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主戰場,國有企業作為排頭兵身體力行。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等國有企業用一系列發展成就表明,從製造到創造、從速度到質量、從產品到品牌,打通了一條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快車道”,推動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智能科技賦能製造業轉型升級

  眼下,智能科技不斷進階,在製造業轉型升級中持續賦能,也為中國製造業創新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湖南株洲,矗立着中國長城最先進的智能製造生產基地。記者在該基地看到,每台長城筆記本電腦的誕生,都需經過貼片、插件、測試、老化及網絡灌軟等近10餘道工序,而70%工序操作是通過機械臂和指控設備完成的。

新華財經|看國企“智”造如何激發“三個轉變”活力

圖為湖南長城整機生產車間正在作業的智能機械臂

  中國長城株洲基地的智能製造生產線,運用機器人+長城自主開發的MES系統進行數據對接,並且達到工業3.0以上水平,讓長城系列計算機標準化智造有了保障,湖南長城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安紹平説。

  無獨有偶,遠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振華重工長興基地內,正上演着“鋼鐵巨擘”的智能製造“好戲”。

  作為港口岸橋門框的聯繫,箱梁過去的焊接工序繁瑣,如今振華重工開創了單面焊雙面成型新工藝。這猶如民間傳統工藝“雙面繡”,讓箱梁拼板焊一面即可雙面成形,整套工藝無須再打底焊、翻身和背面清根。

新華財經|看國企“智”造如何激發“三個轉變”活力

圖為上海振華重工製造的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岸橋)

  箱梁的智造只是振華重工擁抱“智”造的一個縮影。上海振華重工副總裁山建國表示,未來,振華重工將圍繞過程智能、裝備智能兩大核心要素,持續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打通市場營銷、研發設計、加工製造、交付及售後服務等價值鏈流程的數據和信息,打造符合振華特色的智能製造新模式。

  “中國製造”品質源於“匠心”

  近些年,我國經濟建設在各領域都取得快速發展,“中國速度”由此享譽世界。但隨着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質量問題被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

  轉向架是軌道客車的“腿腳”,復興號之所以能跑出時速350公里的速度,離不開轉向架焊接技術的支撐。中車長客高級技師李萬君帶隊艱苦攻關,最終突破轉向架側梁扭杆座不規則焊縫等多項技術難題,讓復興號轉向架焊縫射線探傷檢查“零缺陷”。

新華財經|看國企“智”造如何激發“三個轉變”活力

圖為中車長客高速動車組製造中心調試車間

  正是因為大國工匠成就的“中國品質”,讓中車長客成功拿到美國紐約地鐵轉向架生產資質。

  實際上,“工匠精神”絕不僅意味着精湛的技藝,而是包含着以創新為導向、以質量為追求的時代要求。

  現在,中國長客正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形成高速動車組轉向架裝配柔性生產線,讓轉型架整體裝配效率和質量邁上新的台階。

  同樣是出於對質量的堅守,中國長城產品開機合格率高達99.95%。“設計之初,中國長城就採用業界最高設計規格,很多器件採用電信級甚至更高等級,從‘胎’裏為產品質量打下良好基礎。”中國長城市場宣傳部總經理孫青表示,中國長城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各關鍵行業,長城將用如一的匠心,打造實力過硬的“國產計算機”。

  聚焦市場發展擦亮“中國名片”

  培育更多具備國際影響力的一流品牌是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弘揚“工匠精神”的一個初衷。如今加速“走出去”的中國品牌,正接受着世界全新目光打量。

  建造城市地下隧道,一個核心機械設備不可或缺——盾構機。盾構機曾依賴進口,不僅遭到技術封鎖,而且價格昂貴。中鐵裝備一路攻堅克難,2019年底由其研發的兩台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反向出口至盾構機發源地法國。

新華財經|看國企“智”造如何激發“三個轉變”活力

圖為中鐵裝備製造的兩台隧道掘進機

  數據顯示,作為“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單項冠軍企業,中鐵裝備盾構/TBM產品市場佔有率連續8年位居中國第一。“我們將繼續努力打造中國盾構世界品牌,為高端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經驗,為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解決方案。”中鐵裝備副總經理張志國説。

  不過,中國品牌“出海”也遭遇“幸福的煩惱”。上海振華重工岸橋已經連續二十多年保持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這也意味着再往上的空間越來越窄,如何找到新的增長點?

  “港機領域的確遇到發展瓶頸,但場橋市場、老碼頭自動化改造前景依然廣闊。振華將‘多條腿走路’,逐步成為集裝備製造、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商。”山建國説。

  近年來,振華重工形成了港口機械、海洋重工、大重特型鋼結構、海上運輸及安裝、電氣產品、系統集成及總承包、投融資以及一體化服務八大業務板塊。在工業4.0的新環境下,振華正通過持續創新培育核心競爭力,鞏固好“ZPMC”這塊中國品牌高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96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華財經|看國企“智”造如何激發“三個轉變”活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