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與平安,誰是未來的“零售之王”?
本文由“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
在上市銀行中,招行與平安(本文指平安銀行)備受投資者青睞。二者定位相近,一家是老牌零售銀行,底藴豐厚,不斷創新突圍;一家是零售轉型新秀,借力集團資源,短短數年快速趕超。
近日,兩家銀行的年報相繼披露完畢,同是銀行業數字化、生態化轉型的標杆,不妨看看這兩個“優等生”的發力方向。
資本市場視角:哪個更值得擁有?
不少銀行投資者糾結,如果只選一個,招行和平安哪個更值得擁有。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但做選擇之前,財務比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用PB-ROE指標來衡量,招行的ROE(淨資產收益率)顯著優於平安,市場也給予其更高的市淨率水平。以2020年為例,招行加權ROE為15.7%,平安為9.6%,落後6.1個百分點。傳導至估值層面,過去四年中,招行市淨率平均高出56%。
招行與平安均以零售業務為主,ROE為何有這麼大差距呢?
以2020年數據來看,平安與招行的淨息差分別為2.53%、2.49%,成本收入比分別為29.11%、33.3%,非息收入佔比也相差不大。單看這些指標,平安略佔優勢,真正拖累ROE水平的,是信用減值損失,平安銀行的信用成本遠高於招行。
2020年,平安銀行計提減值撥備704億元,營收佔比為45.86%;同期招行計提撥備650億元,營收佔比僅為22.37%。從下圖可知,自2016年以來,平安銀行的計提撥備佔比顯著高於招行。
從平安銀行的撥備來源看,自2016年以來,零售板塊的貢獻從14.1%一路攀升至50%,已經與對公板塊平分秋色。就這個撥備結構來看,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讀:
在樂觀者看來,大額撥備計提不斷夯實資產質量,一旦不良消化完畢,必會帶來ROE的快速反彈,投資彈性會更好;
悲觀者則認為,零售板塊持續攀升的撥備總額,是其產品定位更傾向於中高風險客羣的必然結果,只要業務定位不變,信用成本可能一直處於高位,持續壓制其ROE水平。
兩種看法各有其道理,但涉及對未來的預測,並不存在精確的答案,只能靠投資者自行做判斷。好在這是優中選優,無論怎麼選,都還不錯。
零售轉型視角:差距還有多少?
這些年,招行一直作為零售銀行領先者不斷開拓邊界,而平安則作為追趕者一路追趕。整體來看,平安銀行在零售客户數、零售貸款上追趕迅速,在財富管理業務上仍有較大差距。
以客户數為例,2016-2020年,平安銀行零售客户數從4047萬增至10715萬,增幅165%,同期招行從9106萬户增至1.58億户,增幅74%。考慮到中國平安集團2.18億個人客户(持有平安集團旗下核心金融公司有效金融產品的個人客户)和5.98億互聯網用户(平安集團旗下互聯網服務平台的註冊用户)的龐大資源,平安銀行的用户規模增長還大有空間。
與客户數一同快速增長的還有零售貸款規模。2020年末,平安銀行零售貸款餘額1.6萬億元,招行為2.64萬億元;若刨掉住房按揭貸款,平安銀行為1.37萬億元,招行為1.38萬億元,已相差無幾。
二者真正的差距,在財富管理條線。
先看個人存款。2020年末,招行個人存款餘額2.03萬億元,平均吸儲成本為1.22%;平安銀行個人存款餘額6847億元,平均吸儲成本為2.42%。
再看管理零售客户總資產。2020年末,招行管理零售客户資產8.94萬億元,平安銀行為2.62萬億元。
無論是存款規模、吸儲成本,還是管理用户總資產,招行都遙遙領先,差距遠超二者客户數量的差距,原因就在於客户結構不同。財富分佈是典型的二八結構,少數人佔有大多數財富,在財富管理條線,客户結構遠比客户數量要重要。
從結構上看,招行月日均總資產50萬及以上的零售客户310萬户,貢獻了82%的零售客户總資產;同期平安銀行可比口徑的財富用户數為93.4萬户,不足招行的三分之一。
誰佔領中高端用户,誰就能享受財富業務大發展的風口紅利。2020年,招行實現代理手續費及佣金收入258.40億元,同期平安銀行為94.26億元。
財富管理,“零售之王”的競爭主線
就零售追趕而言,平安銀行在零售客户規模和零售貸款上追趕迅速,且有望在核心產品上實現趕超;但在財富管理條線,二者的差距依舊很大,財富管理對標中高端用户,依賴綜合服務能力,需要時間積澱,追趕非朝夕之功。正因為此,二者在財富管理條線的競爭,大概率會成為未來五年“零售之王”爭奪戰的主線。
在2020年財報中,招商銀行對財富管理業務寄予厚望,明確提出將聚焦財富管理、金融科技、風險管理三個核心能力,建設抓好戰略執行落地,強調在“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大財富管理價值循環鏈。
優秀的發展戰略,總是與行業大環境高度契合。當前,國內居民財富市場正迎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整體財富結構層面,從投資性房產向金融資產轉移;金融資產層面,從債權性投資向股權投資轉移。
財富結構變化是緩慢的過程,但總規模足夠大,中間會帶來非常大的機遇。據招行與貝恩發佈的私人財富報告,2018年末我國居民可投資資產(扣除自住性房產、耐用消費品、非私募渠道持有的公司股權等資產)總額達190萬億元。從結構上看,現金及儲蓄存款約80萬億元,投資性不動產近40萬億元。僅就這120萬億元而言,一個百分點的變動就對應1.2萬億元的規模,空間可想而知。
在大財富管理業務上,招行已有紮實的基礎。2020年末,招行理財投資客户數1089萬户,報告期內理財投資銷售額12.73萬億元,財富管理手續費及佣金收入285億元。未來,招行致力於做全市場的產品採購專家和資產配置專家:產品端搭建開放平台,吸引同業產品入駐;銷售端發力顧問式財富管理和全權委託,加速從賣方服務向買方服務轉型。
就平安銀行而言,雖然沒有像招行一樣旗幟鮮明地以財富管理為戰略主線,卻也高度重視財富私行業務的打造。
平安銀行強調全力發展“基礎零售、私行財富、消費金融”3 大業務模塊,在私行財富板塊,致力於打造“中國最智能、國際領先的私人銀行”,通過整合集團內外部資源,持續構建頂級私行經營生態,重點發力超高淨值用户。
2020年末,平安銀行財富客户93.42萬户,同比增長19.9%,私行達標(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資產超過600萬元)客户5.73萬户,同比增長30.8%,私行客户AUM餘額1.13萬億元,佔全部零售客户AUM的43%。規模上與招行仍有明顯差距,但放眼五到十年的時間,鹿死誰手尚無定局。
作為銀行業轉型的標杆,招行與平安資源稟賦不同,在業務發展上各有特色和潛力。哪個更好見仁見智,對銀行投資者而言,真正重要的並非高下判斷,而是通過持續比較來保持對優秀企業的關注。對優秀企業認識越深刻,越不容易被二流三流的投資標的誘惑,在投資的道路上才能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