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不會成為大國,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必須經歷過一個重化工業的過程。
中國已經成為擁有全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些都得益於中國擁有着重化工業基礎。如果沒有重化工業,作為後發國家,只能發展輕工業,像越南一樣,只能依賴像中國一樣擁有重化工業的國家。
重化工業的發展有一個時間窗口,第一個時間窗口是在20世紀50、60年代,很多國家舉國家之力發展重化工業。
在那個特殊年代,蘇聯援建中國156個大項目,基本上都是重化工業。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和西方陣營形成了對峙局勢,時刻準備着下一場世界大戰。
相比於西方,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在重化工業方面非常薄弱,但是一味發展重化工業是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是一種畸形的發展。
如果基於正常的市場邏輯,應該是先發展輕工業,然後根據市場的需求,滿足百姓的日常生活。等到輕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就促進了重化工業的發展。
而當時我們國家上來就搞重化工業,這就和國內市場需求產生極大反差,沒有市場需求,國內就沒有發展動力,因此只能依靠政治意志推動向前發展。
我們中國是直接把人口從傳統的農業經濟當中,跨越蒸汽時代,直接進入電氣時代,只有依靠國家意志,才能推動整個產業的轉型。
從短期來看,這種計劃經濟有助於實現重化工業的發展,但是長期來看,計劃經濟又會遭遇自我否定的困境。
因為當一個國家通過計劃經濟推動自身工業革命,從傳統經濟轉型到工業經濟,在吃完了技術升級帶來的紅利之後,經濟就會因為缺少自我發展的動力和創新的刺激,陷入嚴重的低效率狀態。
到了這個時候,只有創新才有機會突破這種困境。問題是,計劃經濟本能地又會抑制創新,所以一旦到了這一步,社會主義國家就勢必得走上經濟改革的道路。
到了90年代,這些重化工業由於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逐漸退出了市場。可是它們完成了重化工業基礎打造的使命,正是依靠他們,我們中國完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
尤其是化工行業,這種前期需要鉅額投入的行業,如果僅僅依靠市場來操作,自己建設肯定不如直接購買,幾十美元的一桶石油,我不可能去建一個上億美金的化工廠。
化工企業是現代工業基礎中的基礎,也是完整工業體系的前提。但它的特點是工廠規模和投資額都很巨大,後發國家很難純靠市場機制發展起來。
但是化工企業又是很多企業的基礎,比如生物製藥行業,還有化學制劑行業等,都依賴化工行業的基礎。沒有大化工的國家也可以發展精細化工,但是需要從有大化工的國家進口原料。
雖然中國早年引進的技術有些過時,但是依靠我們二次引進,我們逐漸掌握了技術要領。
肯定不可行,因為越南已經失去了當年中國的發展環境,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蘇聯,還有計劃經濟時代的特殊背景。而且美國和越南已經形成了同盟,美國也不允許越南再搞社會主義那一套。
目前越南已經對國企進行大規模的私有化改革,目前只剩下100多個國企,僅剩的國企也籌劃着繼續賣掉。越南承諾要建立一個能夠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肩的透明法律框架,要讓外國投資者與越南本國企業開展更加公平、公正的競爭。
越南想要加強自身經濟相對於中國的獨立性,就需要向美國靠攏。但向美國靠攏,它就必須走自由市場經濟的道路,沒法靠國家力量來推動重化工業的發展,也就沒法建立起自身的完整產業體系,從而沒法在經濟上真正獨立於中國。這就是越南所面臨的結構性困境。
越南的發展過程,會成為中國供應鏈網絡擴張的一部分,而像越南這樣的國家,則更有可能會成為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製造業體系與世界市場對接的重要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