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再幹一兩年,500平方以上的超市基本上沒戲了。”名創優品CEO葉國富如是説。
歲末已至,葉國富的一席話依然令人記憶猶新,而2021年的連鎖商超也是墜入谷底。
超市業的兩大龍頭,永輝超市和高鑫零售,前者股價連續下跌;後者2022財年半年報顯示,淨利潤同比下跌87.6%。
龍頭企業之下,連鎖商超“慘象連連”,就連步步高董事長王填也疾呼:超市業態到了生死存亡的至暗時刻。
2021年確實是零售業態急劇變革的重要年份,社區電商的狂飆突進,蠶食着綜合大賣場的市場蛋糕,幾乎每一家商超的客流、盈利額都在下滑。
出路何在?
有商超着重發力倉儲會員店,還有玩家重構數字化零售鏈路,亦有企業探索社區便利店等新業態,但不同道路都存在着各種挑戰,連鎖商超還能跨過難關嗎?
至暗時刻
今天,愛逛大超市的人變得越來越少了。
2021年的最新數據還未出爐,但從過往數據中亦能看出端倪。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連鎖商超的客流平均減少了4.9%。
無論在前置倉、社區團購,亦或家門口的生鮮小店裏,消費者能以最便捷的方式,買到一大部分比連鎖商超價格更優惠的商品。
新渠道變多了,消費者眼光挑剔了,連鎖商超不再是第一選擇了。2020年國內連鎖零售企業百強的整體銷售額為2.4萬億元,同比下降7.2%,系1997年有統計以來的首次下降。
實際上,連鎖商超的客流與銷售下滑並非“新鮮事”。
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顯示,從2017年起,中國連鎖超市門店數量、從業人數、商品銷售額逐年下降。
有零售行業人士也表示,從2013年起,一二線城市大賣場的客流明顯下滑,基本每年下降5-10%,2015-2016年開始傳導到四五線城市。
不難理解,從2013年開始,垂直電商、新零售、社交電商等模式紛紛崛起,在供大於需的時代背景下,曾經連鎖商超在市場份額中“獨佔八斗”,今天用户羣體也被不同業態持續分流。
但2021年,商超各項業績的跌落,都創下歷史新高。
綜合各家連鎖商超2021年三季報的數據顯示,大潤發新開3家門店、閉店2家;家家悦新開22家店、閉店5家;聯華超市新開240家門店,閉店166家。
開店數與閉店數不相上下,這幾乎是2021年連鎖商超的常態,而多家頭部商超企業在去年關閉的門店數量,甚至超越了此前數年的總和。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永輝超市去年累計關閉23家門店,而2020年永輝僅關閉8家門店,2019年只關閉2家門店。
另一家企業人人樂,在去年上半年就關閉了19家門店,超過此前三年的閉店總數, 也是過去七年閉店總數的約36%。
本土商超關店“渡劫”,外資商超也過得糟糕。
在整個2021年,家樂福關閉8家門店,徹底退出杭州、濟南等城市;沃爾瑪總計關店30家,門店總數也跌破“400家”的大關。
無論內外,社區團購等新業態的風暴席捲了連鎖商超賽道,主力客羣一點點流失,大量商超更是身陷虧損漩渦中。
以永輝超市為例,2021年前三季度,永輝的歸母淨利潤同比下跌207.37%,總虧損超過21億元,這也是永輝自2010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而另一家龍頭商超“大潤發”,雖保住了盈利,但在2021年3月到9月之間,淨利潤同比下滑了近九成之多。
在當下,因各類垂直業態的興起,用户需求高度分化,買3C家電有京東,買生鮮有叮咚買菜、社區團購,買美妝、買貓糧狗糧,消費者都能找到相關的垂類電商。
購物場景高度分散,相對應的線上渠道基本能滿足用户需求;更何況,以社區團購為代表的新業態,正以更強的性價比優勢,衝擊連鎖商超的基本盤。
連鎖商超必須求變。
家家悦在2021年半年報中表示,目前900多家門店已經提供線上下單、到店自提服務;由阿里控股的高鑫零售,也表示正與阿里社區團購業務合作。
但“打不過就加入”的邏輯,真的適用於連鎖商超嗎?
新舊對抗
崛起的社區團購,實打實地從商超分流走大批用户。
對此,快消品牌的感受最為直觀。上市公司海天味業的董秘張欣,就在2021年半年報業績電話會上表示,海天的線下渠道份額佔25%左右,二季度社區團購對這個佔比殺傷力非常嚴重。
各家證券公司的報告也指出,2021年3月以來,醬油在線下商超的銷售額,同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5%-10%;而在2021年,社區團購渠道將分流走12.63%的醬油銷售額。
互聯網巨頭攜資本和流量的優勢進攻社區團購,在商品高性價比的刺激下,消費者也用腳投票,紛紛流向新的渠道。
但社區團購的分流效應,僅僅是對抗傳統商超的冰山一角。
最關鍵的變革,出現在供應鏈上。
2001年,在本土商超還未涉足生鮮品類時,永輝就在店內開賣生鮮,抓住“農改超”的政策機遇快速崛起,並從2003年前後開始組建農產品採購團隊。
基於自建的採購團隊,永輝一方面通過集採模式深入產區,另一方面通過合資、入股的方式綁定上游供應商,再通過建立toB的生鮮加工廠(彩食鮮),對集採生鮮產品進行渠道分流。
過去,永輝的供應鏈模式,已經極大壓縮了生鮮流通鏈路,在一眾零售企業裏是“尖子生”的存在。
而到今天,新興的社區電商模式,開始“降維打擊”連鎖商超。
在生鮮直採方面,社區電商比商超做得更徹底:叮咚買菜在上海金山投資20億元自建農業種植基地;各家社區團購則是與產地政府合作,承包源頭產能、深入產區監督生產……
叮咚買菜的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平台上生鮮產地直採的比例達到79.1%,在上海等成熟地區更是達到85%。
與此同時,在產銷及流通環節,社區電商提供了新的路徑:社會協作和以銷定採。
社區團購的中心倉從專業物流園區租賃、網格倉採取加盟制、自提點按比例提成,在整個流通環節調動了大量閒置的社會資源,並將履約成本降到1元左右。
由於流通成本被大幅降低,社區團購能將更多利潤空間讓渡給源頭商家和消費者,商品性價比優勢便可從中建立。
而社區團購“當日下單、次日自提”的模式,基本實現了“以銷定採”,供應商只需按照一定預估量將商品送到大倉,庫存積壓的損耗風險就能大幅降低。
極致壓縮流通鏈路,打造商品的極致性價比,這是社區電商所引領的新模式。
相比之下,連鎖商超還是傳統流通時代的產物,有供應商就表示,產品在進入商超渠道時,要和不同崗位的負責人溝通,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訴求和績效,經營端和採購端的要求很難同時滿足。
安徽新聯禽業的董事長陳輝就告訴地歌網,過去給商超供貨時,要先交條碼費、入場費,促銷期間還要交廣告營銷費,並且配備專門的營銷人員,成本支出高昂。
而面對社區團購的猛烈衝擊,很多成立數十年的連鎖商超,只能是“大象轉身”,行動遲緩且步履蹣跚,很快就被新玩家甩在身後。
零售業態正在發生迭代,連鎖商超能以什麼“姿勢”,追趕這波浪潮?
莫問前程
2021年,是本土商超的“倉儲會員店元年”。
過去一年,華聯綜超、家家悦和人人樂等都開出了首家折扣會員店;麥德龍的16家會員店在一天之內同時開業;永輝超市在六個月內開出55家倉儲折扣店。
看過客流爆滿的Costco上海首店,見過網紅紛紛打卡的山姆會員店,本土連鎖商超也開始發力倉儲大店業態,將其視為“救命稻草”。
另外,部分傳統商超在不斷提升數字化能力:武漢中百超市宣佈將投入1億元設立中百數智科技公司,推進公司數字化轉型;新華都宣佈擬剝離零售業務板塊,聚焦以互聯網營銷為主的業務佈局。
曾在新零售領域“折戟沉沙”的永輝超市,在去年8月宣佈換帥,繼任者是加盟不到一年、原職務為首席技術官的李松峯。
技術負責人掌舵大權,這在永輝內部實屬首次,也足見永輝促成技術轉型的決心。
發力倉儲折扣店、再提零售數字化,連鎖商超看似找到一劑“解藥”,但真實情況遠沒有如此樂觀。
倉儲會員店的商品性價比高,背後的商業邏輯是“精選sku+自有品牌”,這對連鎖商超而言,是供應鏈能力的一場大考。
在同一品類的數十種乃至上百種sku裏,選擇銷量靠前的兩三款上架,這背後是極為複雜的運作機制,平台對消費者需求進行精準定位,對前端沉澱的數據快速分析,及時反饋到後端,以保證商品持續熱銷。
“精選採購”模式是對產銷整合能力的極致考驗,而倉儲會員店的自有品牌打造,更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遊戲。
Costco旗下的自有品牌“Kirkland”,山姆會員店旗下的“Member’s Mark”,在各自的品牌銷售規模中佔據重要份額,但創立時間均超過20年,並在一輪又一輪的研發、試錯與調整中,持續迭代和優化。
連鎖商超要做強倉儲店,就要打贏供應鏈的戰爭。
和佈局倉儲店類似,零售數字化也是長期博弈,考驗着企業的組織能力。
技術工具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實現手段,但數字化不僅僅是應用技術工具,正如永輝董事長張軒松所言,“不能説弄個APP就是新零售。”
零售數字化表面上考驗技術能力,本質上考驗的是組織能力,是一家企業從頂層思維到中層策略謀劃再到底層執行,是否具備足夠的創新性,管理結構能否更加扁平高效。
針對內部組織核心的變革,才能真正撼動連鎖商超的基因。
在2021年,永輝“動刀”永輝生活業務,將其App作為自營平台的線上入口,由永輝門店提供履約服務,並逐步轉型為提供交易中台和商品中台的服務平台;基於這一戰略,永輝雲創的經營虧損將大幅減少50%以上。
將開店邏輯轉化為後端服務邏輯,永輝超市有“立”,但又能否突破重圍?
今天,連鎖商超並非沒有洞悉到零售業態的急劇變革,只不過一批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誕生的零售企業,在即戰力更強的各大新業態層出不窮時,連鎖商超的創新活力,已經遠遠滯後。
過去一年,連鎖商超已經走到了至暗時刻,而前置倉、社區團購等社區電商新業態依然勢頭不減、火線進擊,原本就有限的市場蛋糕,繼續被各路玩家蠶食。
2022年,連鎖商超的境遇可能更為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