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遭遇開年股債雙雙震盪調整後,新基金髮行驟然降温。近兩個月以來,在新基金髮行規模大幅縮水的同時,也出現多隻基金募集失敗。
伴隨着最新兩隻基金宣佈發行失敗,2022年以來發行失敗基金數量也已擴容至5只。
年內首現債基發行折戟
時隔一週,基金髮行發行失敗的案例再次出現,而且這次是兩隻債券基金同時宣佈不能成立,這也是年內首批募集失敗的債券型基金。
2月26日,寶盈基金髮布公告稱,旗下寶盈鴻翔債券基金於2021年5月28日准予註冊募集,截至2022年2月24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寶盈鴻翔未能滿足基金合同約定的基金備案條件,寶盈鴻翔的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寶盈鴻翔是一隻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於去年11月25日起開始募集,頂格募集了三個月時間仍然難逃募集失敗。
無獨有偶,同在2月26日,德邦基金也公告稱,截至2022年2月21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旗下德邦鋭豐債券基金未能滿足《基金合同》生效條件,故本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德邦鋭豐同樣是一隻中長期純債基金,認購起始日為去年12月2日。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2年3月1日。2月22日,德邦基金髮布提前結束募集的公告,將該產品的募集截止日提前至2月21日。直至2月26日,基金管理人宣佈德邦鋭豐債券因未達到基金合同約定的備案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對於提前結束募集後又宣佈發行失敗的做法,華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可能有兩種情況。其一,該基金原本計劃頂格募集,之後募集結果很不理想。即使募滿三個月,基金成立的希望也不大。於是,公司提前結束了募集期並且無奈宣告基金募集失敗。其二,原本答應的機構基金資金無法到位,導致債券型基金合同不能順利生效。
據瞭解,寶盈鴻翔債券、德邦鋭豐債券在募集期間均未設置募集上限,而兩隻產品的基金合同均約定,在基金募集份額總額不少於2億份、基金募集金額不少於2億元人民幣且基金認購人數不少於200人的條件下,驗資通過後便可進行基金備案。
公司表示此次發行失敗,系未能達到基金合同約定的備案條件,大概率是未能獲得2億元以上的資金認購。
多重因素致債基發行失敗
在權益市場震盪、純債基金獲資金迴流的大背景下,為何兩隻主打穩健收益的中長期純債基金雙雙募集失敗?
對此業內表示,不同於權益類基金可投資的標的豐富,債券型基金尤其純債基金同質化嚴重,並且比較依賴機構客户資金,發行失敗的實際概率更高。
“從去年發行失敗的基金類型來看,純債基金佔比並不小。”深圳一位公募市場部人士表示,與權益類基金主要持有人是散户不同,債券型基金的持有人多數是銀行、保險等機構投資者。
他進一步介紹道,因此不少債券基金能夠順利成立,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機構客户,募集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客户改變投資需要,資金沒有如約到位。
而在另一位公募人士看來,受制於債市環境和債基收益缺乏吸引力等因素,債券型基金髮行拉長時間來看呈現放緩趨勢,機構資金更是各家基金公司的“救命稻草”。
為吸引機構資金,債券基金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費率價格戰愈演愈烈,是目前純債基金競爭激烈的一個重要表現。
“目前新發的純債基金管理費可壓降到0.2%,託管費壓降到0.05%,如果是債券指數基金,相關管理費最低可達到0.15%。這也是目前基金公司在扣除各項管理成本後的價格底線,新發債券基金基本已經按照這一費率標準執行。” 上述固收部人士表示。
另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中長期純債產品此前踩雷後淨值暴跌案例讓不少人心有餘悸,對管理人也更加挑剔。
“兩隻募集失敗的產品為中長期純債基金,但從業內反饋的情況來看,當前風險事件的暴露或也在增加類似久期債券的投資風險。”該業內人士補充道,這或許也是基金髮行失利的原因之一,例如去年債券基金踩雷地產債出現暴跌,給不少投資者留下心理陰影,更加信賴具有品牌力的公司。
據統計,近期發生異常回撤的純債數量也很多,還涉及不少頭部公募基金,跌幅明顯是踩雷了才有的跌幅。
另外,也有觀點認為,持續火爆的“固收+”基金也在投資收益上優於純債產品,分流了一部分資金。
不僅如此,有投資人明確表示,考驗債市承壓與否的關鍵依然是流動性評價原則:如果市場流動性相對不足時,基金經理就無法按預期的價格將債券或其他資產買進或賣出。
募集失敗容忍度提升
加上最新發行失敗的兩隻債券基金,今年以來宣告合同不能生效的基金產品達到5只(各份額合併統計)。
開年不到兩個月時間,5只基金公告募集失敗,這樣的頻率在歷史同期處於高位水平。
究其原因,市場連續震盪是影響投資者認購熱情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來,眾多不確定因素頻發,全球資本市場震盪,國內也受到牽連。
就債券市場而言,2月22日,受烏克蘭危機影響,全球避險情緒再度升温,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行7BP至1.86%,但國內債市延續獨立走勢,現券期貨整體延續弱勢。
事實上,面對目前的市場環境,公司層面對基金募集失敗的容忍度也在提升。北京一位中型公募華南渠道總監直言,“基金公司的容忍態度主要是看公司領導層怎麼想。”
但他同時表示,各家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的公司擔心品牌受影響,可能會拿錢砸也要賣;但從市場角度看,市場大趨勢難以抗拒,不少基金公司對基金募集失敗的容忍度也是在提高的。
從去年以來募集失敗的基金產品來看,大多數來自中小型公司。業內看來,相較而言,大公司在資源、渠道等方面具有積累和優勢,資金的募集能力要強於新成立的公司和中小公募,在基金髮行困難時,大公司也有資金通過發起式形式來佈局。
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預計,面對震盪市結構性行情的延續,基金髮行市場冷熱不均的現象仍將加劇並趨於常態化,基金髮行失敗的案例也會越來越多。
“為基金管理人,公募機構應該更加重視產品設計、謀求創新,同時,適度控制產品發行速度,着力打磨投資能力,將持營產品做成精品。”他説道。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