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末

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末

作者|愚老頭來源|錦緞(jinduan006)

如果股票市場也有熱搜榜的話,那巴菲特減持比亞迪一定是最近的頭條之一。

根據港交所的文件,巴菲特9月1日減持了171.6萬股比亞迪的港股,總價值4.5億港元,剩餘持股數2.0714億股。在此之前,巴菲特在8月24日減持了133萬股。鑑於港交所只要求在特定時間點公佈持股,信息披露的全面和及時性並沒有A股從業者們想象的高。

我們能知道的是,巴菲特截止到9月1日,一共已經減持了1786萬股。港股的流動性並不好,按照這個速度,至少還得100天,巴菲特才能把比亞迪全部清掉。

拿着比亞迪的朋友們,未來估計幾個月晚上都睡不好覺。

每一個傳奇都有一個陳詞濫調的開頭,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於2008年。 而這,將註定是個起於青萍,終於草莽的故事。

01 風起於青萍,巴菲特與比亞迪的開局

比亞迪是巴菲特的例外。

2003年,巴菲特的搭檔芒格結識了一個華裔投資人,名叫李錄。5年後的2008年,李錄向芒格推薦了比亞迪。根據業內傳説,芒格和巴菲特合作五十多年,總共向巴菲特打過三個推薦電話,其中第三個就是投資比亞迪。

芒格這麼形容比亞迪的王傳福:“他簡直就是愛迪生和韋爾奇的混合體;他可以像愛迪生那樣解決技術問題,同時又可以像韋爾奇那樣解決企業管理上的問題。”

後面便是大家喜聞樂見的聽故事環節。

巴菲特委託下屬子公司的董事長David Sokol飛到中國考察比亞迪。王傳福帶着David Sokol參觀工廠,David Sokol對蓄電池電解液的安全性表示了下疑問,王傳福當即倒了一杯電解液,當着David Sokol的面一飲而盡,咂咂嘴皺巴着臉説,味道不咋好,但還ok。David Sokol當場就被鎮住了,回去向巴菲特大力推薦,説你必須見見這個人(This guy's amazing. You want to meet him.)

巴菲特最後還是見了王傳福,並且在2008年9月份,投資2.3億美元買下了比亞迪10%的股權,共2.25億股。

2008年這一年,對巴菲特而言,還有一件大事。他以620億美元的個人資產,榮登世界首富。

歷史上,巴菲特對科技股一向是敬而遠之的。投資比亞迪,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巴菲特從來都是巴菲特。但巴菲特也是個人。

2.3億美元對我們絕大部分人來説,是個一輩子都要仰視的數字。可對於巴菲特,就像我們跟老友街邊扎啤烤串,微醺之後為搏老友開心,花10塊錢買幾張福利彩票,賺到當然好,虧了也無傷大雅。

02 巴菲特真正的投資理念

有一個叫“局外人的視界”的公眾號,2019年發過一篇文章《封神的巴菲特,有可能是近代最成功的騙子!》,關於巴菲特的爭議確實一直很多,有些還相當有道理。但無論如何,跟在辦公室掛“知行合一”,言必稱心學的妖豔投資人不同,巴菲特的投資理論一直都是一以貫之,並且親力親為,言行一致的。

巴菲特作為價值投資的旗手,從實操的角度來講,其投資理念的核心是自由現金流。

巴菲特在2007年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表示,伯克希爾公司致力於尋找的投資項目,是那種在穩定行業中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如果這些企業具備迅速成長性當然更好,可是如果沒有這種成長性,只要能夠產生可觀的自由現金流,也是非常值得的,因為伯克希爾可以把從中獲得的自由現金流重新投入在其他領域。

他還總結説,真正偉大的生意,不但可以從有形資產中得到回報,而且在其任何持續期內,不用拿出收益的很大一部分再投資就能維持其原有的回報率。在他眼裏,糟糕的公司是那種不但利息收入令人失望,並且要不斷掏錢才能維持這種少得可憐的回報。最後,巴菲特認為,當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找不到高收益率的投資項目時,就應該把利潤通過分紅和回購的方式回報股東。

按照科普蘭教授(1990)給出的公式:

FCF【自由現金流量】= EBIT【息税前利潤】-Taxation【税款】+Depreciation & Amortization【折舊和攤銷】- Changes in Working Capital【營運資本變動】- 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支出】

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發現,税款這一項算是外生變量,通常由政策決定,可以排除。息税前利潤和營運資本變動這跟具體行業以及公司相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真正具有實際影響力的是兩個指標,折舊攤銷和資本支出。

要想做到較高的自由現金流,就需要折舊攤銷儘可能的高,而資本支出儘可能的少。折舊攤銷當然不是憑空出現的,高的折舊攤銷的前提是前期大量的資本支出。高折舊攤銷低資本開支,這代表行業資本開支的高峯期已過,目前處於成熟期,甚至行業市場規模已經萎縮處於衰退期了。

所以巴菲特選的公司,從來都不是從0到1的初創企業,連從1到10的都不行。

問題就在於,行業處於成熟期,往往意味着成長機會不大,競爭格局容易惡化,從業企業利潤可能會處在下坡路。巴菲特就提出了一個護城河概念,尋找那些息税前利潤長期穩定的企業。這個護城河,你可以理解成壟斷的高情商説法。這種壟斷,可能來自於自然資源的獨佔,某種特許經營權,或者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等等。

如果我們總結一下巴菲特的自由現金流選股思路。本質上就是追求一種近乎壟斷的商業模式,當這種商業模式已經確定形成壟斷,前期資本開支高峯期已過,現金流最終可預期的穩定形成的時候買入。

從資本保值增值的角度上看,這是一套完美且邏輯上完全自洽的投資理論。出生於1930年,現年92歲的巴菲特用自己的歷史業績,證明這套理論的有效性。

這個自由現金流選股框架,可以解釋巴菲特很大一部分的投資決策。

蘋果才是體現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的真正標的。

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於2011年10月逝世。我當時非常天真的以為,這個消費電子歷史上偉大的創新者的離世,帶來的將是蘋果的沒落,公司將會不可避免的陷入平庸,股價也將見頂。

事實證明,蘋果確實在一步步的走向平庸,淨利潤的總規模也沒有怎麼上台階,但是蘋果的股價自2011年以來,最高翻了接近20倍。這個漲幅,最優秀的成長股也不過如此了。

果然,悲觀者往往正確,但世界是屬於樂觀者的。

巴菲特選擇的入場時間是2016年,從2016到2018年,巴菲特總共投入了360億美元買入蘋果,截至目前,加上分紅和變現,巴菲特在蘋果上至少盈利了1000億美元。

2011年以後蘋果發生了什麼?

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末

圖源:錦緞

最明顯的標誌就是,蘋果的資本開支下滑了。2011年蘋果的資本開支跟折舊攤銷的比值還有4倍,進入庫克時代之後,這個數值就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崩掉了,到現在還不到1,這表明蘋果現有的資本開支還不夠維持正常的簡單再生產的水平。

與資本開支不斷縮水相對應的是,蘋果對股東越來越慷慨。在喬布斯時代,蘋果既沒有分紅,也沒有回購。庫克時代的蘋果,既有分紅又有回購。自2013年以來,蘋果用來回購的資金與淨利潤相差無幾,部分年份甚至回購金額要超過自由現金流。

代表巴菲特投資理念的另一個案例是西方石油公司。

最近巴菲特拿到了美國監管部門的許可,可以收購西方石油公司最多50%的股權,從而向着全盤控股西方石油公司走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市場一般把這個新聞解讀為巴菲特押注美國經濟長期通脹,認為原油價格長期處於高位。這麼解釋有他的道理,但並不能解釋巴菲特為什麼擺出了一副要將西方石油公司一口吞下的姿態。

如果我們從自由現金流的角度來解釋,這個邏輯就順了。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已經成為社會共識,而汽車佔到石油下游需求的一半以上,這意味着中長期維度上,對石油的需求是下滑的。在這種預期下,當前的傳統化石能源公司最合理的選擇就是不再新增加資本開支,只維持現有的產能。

核心在於,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是個大趨勢,但時間卻很漫長。以新能源推廣最為激進的中國為例,中國現有機動車保有量4億,哪怕新能源滲透率超過60%,每年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計算,也需要大概20年才能完成全部替換,更不用説滲透率目前還是個位數的美國了。

當石油企業不再進行資本開支競賽,長期看價格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下滑,現在的西方石油公司,就相當於一個行走的印鈔機。

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末

圖源:錦緞

從財務指標上看,西方石油公司最近幾年的資本開支已經降到了折舊攤銷的30%左右,還達不到維持簡單再生產的水準,相對應的自由現金流水平則大幅提升。與其他石油公司相比,西方石油公司擁有美國成本最低的油田,並且公司還與巴菲特有多年合作的歷史,知根知底的巴菲特選擇併購西方石油公司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投資決策。

03 自由現金流角度下的世界經濟格局

自由現金流的投資邏輯,其實完全作為大旗黨的工具,用來解釋當今的世界經濟格局。不同的國家,選擇了不同的自由現金流的生態位。

80年代日本經濟如日中天的時候,有一個流行的雁行模式。太平洋地區經濟的發展像雁陣一樣有序:美日是領頭雁,亞洲四小龍為第二梯隊,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為第三梯隊。

日本經濟逝去的三十年,這個模式就沒有人再提。

當今的世界經濟,更像印度的種姓制度。

印度有四大種姓,從上至下依次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還有大量連種姓都沒有的賤民階層。

從分工的角度看,美國就是婆羅門。美國自詡市場經濟,並沒有太多產業政策的歷史。其經濟的現狀,本質上還是要由美國資本市場來塑造。

價值投資在美國踐行的結果,就是更鼓勵那種帶有壟斷性質的,低資本開支的企業,這部分企業現金流最好。因此,我們看到,美國的製造業越來越空心化,服務業金融業越來越發達。

美國現在要再工業化,製造業還能迴流麼?

答案是不能。因為美國資本市場不支持。美國資本市場鼓勵壟斷,追求股價一直漲,已經失去了給實體經濟造血的能力了。而且不僅不造血,反而一直不停的在吸血。

美國資本佔據的,是帶有壟斷性質的全球性平台企業。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就是代表了美國資本市場價值觀的頂級生態型企業。

那些辛辛苦苦生產設計,胼手胝足量入為出的製造業,美國已經看不上了。

簡單説,美國是主動把製造業請出去的,也不會再迎回來。現在的再工業化,就是一句講給選民聽的口號。

以前我們研究美國汽車行業,發現全美汽車工人聯合工會這個組織。由於工會的存在,美國汽車行業的單車成本居高不下,遠遠高於後來沒有工會的日韓系品牌。曹德旺在美國設廠,也是堅決反對工廠內設立工會。

那麼美國工會的存在,是不是造成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呢?

我們的結論是恰恰相反。如果沒有這批工會存在,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節奏會更快。

如果沒有這批包含了從整車到零配件廠工人的工會的存在,你猜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管理層為了利潤,追逐高分紅,會把工廠設在哪裏?他們一定會立馬撤出美國,把工廠設到成本最低的地方去,至於是歐洲、日本還是墨西哥、中國,都有可能,反正一定不會是美國本土。

所以曹德旺實際就面對了一個悖論。他之所以能夠在美國設廠供給整車廠,是因為美國汽車行業工會的存在,而他卻堅決反對在自己的玻璃廠內成立工會。

婆羅門美國之下,是第二個階層剎帝利,主要就是歐洲和日本。

歐洲日本承接了製造業尤其是其中比較高端的部分。這部分行業雖然高端,但不夠壟斷,存在着一定的競爭,常年需要保持着一定的資本開支才可以維持現有的競爭力,比如汽車行業。

最近有一個關於汽車行業的説法甚囂塵上。那就是中國美國希望搶佔歐洲日本在燃油車行業的主導地位,計劃換道新能源,重新在汽車行業佔據主導權。

這種説法就太陰謀論了,屬於倒果為因。

事實就是,汽車行業,不管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美國資本市場都看不太上。

燃油車這個行業,不管豐田奔馳寶馬在你眼裏多麼高端,雖然早就進入成熟期,但是競爭烈度卻一點都不低,常年都保持着大額的研發費用,豐田汽車的資本開支一直是兩倍於折舊攤銷。

製造業哪怕是高端製造業,也是個長期投入的苦力活,哪有做金融中心全球割韭菜容易。美國主動讓出的這批高端製造業,就落在了歐洲日本手裏。

那為什麼美國資本市場還培育出了一個特斯拉呢?事實上,特斯拉之所以能夠拿到資本市場長期資金,本質上還是資本市場更看好特斯拉後續在軟件生態,尤其是在自動駕駛方向的前景,核心還是給的壟斷前景,給的軟件的估值,並不是真的就覺得造台純電車能賺錢。

剎帝利歐洲日本之下是吠舍,現在就兩個地區,一個韓國一個台灣。

在印度教中,吠舍是神的大腿創造的。苦活累活,得由腿來幹。

那些高資本開支,刷摩爾定律的活,就由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來做。別看韓國三星、中國台灣的台積電在當下媒體眼中風光無限,可從投資或者生意的角度看,這哥倆做的絕對不是什麼好項目。

三星在半導體行業創立了逆週期投資戰略,利用“反週期定律“,選擇大宗半導體標準件如面板、內存,在價格下跌、生產過剩、其他企業不得不削減投資的時候,反向逆勢瘋狂擴產,通過大規模生產將產品價格進一步下殺,從而將競爭對手擠出市場甚至直接破產。

三星的背後,是韓國舉國之力的傾力支持。為了工業化,韓國也算是地獄模式,卷王之王,捲到刷新了世界最低生育率記錄。

至於台積電,無論你怎麼神話張忠謀,再什麼半導體制造業行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改變不了這個行業兩頭在外,每年1000多億人民幣的資本開支定時投下去,一年不投技術就要落伍的尷尬局面。台積電的地位被人為的高估,如果説中芯國際拿不到光刻機算是傷筋動骨,而離了美資設備,台積電就可以直接寫訃告了。當然,台積電畢竟還有4000多億美元市值,主要還是美國投資者,估計不捨得直接送進去吧。

吠舍們捲到爆肝,但上面的剎帝利和婆羅門們,他們或者通過出售設備和核心材料,或者直接通過金融手段,拿到了最大的份額,留給卷王們的是一點點微薄的利潤和少量的就業。

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三星和台積電是非常優秀的公司,但絕對算不上好生意,屬於巴菲特正眼看一眼都算輸的那種。

本來按照理論想象,最下面的第四種姓首陀羅,主體應該是中國,幹着縫褲子手機組裝代工的活,只是中國是這個系統最大的Bug。不管是金融業服務業,還是高端中端低端製造業,中國的反應是:“我全都要!”

04 終於草莽——巴菲特為什麼要減持比亞迪?

比亞迪一直都不在巴菲特的投資清單中。

現在減持,當然也算不上出乎意料。

從比亞迪當前的市場表現看,基本面顯然並不能成為減持的理由。

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末

圖源:錦緞

巴菲特自2008年持有比亞迪以來,比亞迪也是起起落落。2010年比亞迪年銷量首次突破50萬輛,隨後的10年,就一直在50萬輛這個台階上踟躕不前,“比三萬”的外號也就是那個時候來的。直到2021年比亞迪才藉助新能源汽車的放量,將銷量一舉提升到70萬輛。目前在手訂單70萬輛,產能即銷量,預計年底就能達到單月25萬輛的歷史最高水平。

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末

圖源:錦緞

而且2022Q2,比亞迪更是超過特斯拉,登頂世界新能源汽車銷冠。銷量的提升也必將帶來盈利狀況的改善,假以時日,當市場份額穩固之後,比亞迪未必然不符合巴菲特自由現金流的投資理念。

比亞迪當前估值雖然不低,但也並不算過分。按照穩態盈利情況下每年300萬輛、5000億收入,10%銷售淨利率來算,現在的市盈率只有15倍。何況還有海外的收入預期,以及將來在智能化上可能會實現的突破這些潛在期權,這個市值比亞迪還談不上高估。

那會不會是巴菲特錯了?

如果我是一個綠油油的新韭菜,可能我就這麼想了。

可惜我不是。

巴菲特其實一直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內投資,他極少去投資科技股。比亞迪從本質上屬於科技股。既然不在巴菲特考慮的範圍內,那錯過也不能算是個問題。就像我們從來不去為錯過跟女明星的姻緣而感到懊悔,因為這根本就不在我們能考慮的範圍內。

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末

圖源:錦緞

任澤平最近發的關於巴菲特減持的比亞迪的點評遭到羣嘲。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一種勇氣當然值得鼓勵,只是一個從來沒有做過投資的人本質上確實很難對市場產生敬畏。

可老韭菜不是,我們是真的知道股市錢難賺。

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末

圖源:錦緞

上面這個觀點,對其他公司的判斷我們不做評價。但是對比亞迪的判斷確實代表了老韭菜們的看法。

如果有這麼一個人,他在賭場十賭九贏,一直贏到自己成為世界首富。現在他想跟你做對手盤,你會大喊一聲我命由我不由天,迎難而上直面挑戰麼?

傻子才去呢?我才不管他是九十還是一百歲,也不管他是不是晚節不保。我們在股市賺錢,很大程度上要看對手是不是菜,那些不咋賺錢的遊資我都幹不過,憑啥去懟股神?我可以選擇不玩啊。

當你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況,剩下的,不管多難以置信,那都是事實。

比亞迪基本面沒有問題,巴菲特也不太可能會錯。那有沒有可能比亞迪和巴菲特都沒有問題呢?

如果比亞迪是下一個華為呢?

巴菲特説過,沒有任何一個人是靠做空自己的祖國發財的。

巴菲特買入比亞迪,一開始的出發點可能確實拗不過老友的面子。但巴菲特對比亞迪這家公司,對王傳福這個創業者始終表現出了充分的尊重。2008年以後每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一直都為比亞迪站台。在2020年4月,因為加州疫情,巴菲特曬出了自己的比亞迪口罩:“我的目標是長命百歲",並且手寫了”比亞迪口罩更是祝我一臂之力“。真的是掩飾不住對比亞迪的欣賞。

如果沒有別的問題,我相信巴菲特會把比亞迪放在自己遺產清單裏的。

承平日久,大家已經忘了汽車行業也曾經是個貿易保護主義氾濫的領域了。

汽車製造業對於歐洲日本來説,是維持其經濟社會地位的基礎。汽車行業佔到這些國家制造業的三分之一,GDP的10%。不僅僅如此,汽車製造業不僅僅是簡單的造一輛車,他拉動了從上游的鋼鐵有色冶煉,基礎化工、石油化工,到中游的機牀,機械設備,以及下游的商貿零售、售後服務等各個行業。

對於一個國家來説,汽車行業就像一個生態鏈系統,保住了汽車就保住了製造業。舉個例子,中國的機牀行業一直被詬病,核心原因就是燃油車時代中國汽車行業落後,沒能從根本上帶起來一套自己的產業鏈,要知道汽車行業佔到機牀行業下游需求的40%,而這個行業鮮有中國機牀的身影。

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和技術創新積累,中國新能源汽車像光伏一樣,卷出了自己的全產業鏈,並且一定將會以絕對的優勢吊打全世界。

我們都看到了這個趨勢,歐洲和日本當然也看得到。

這麼説吧,如果歐洲和日本錯過了新能源汽車,再過二十年,我們對歐洲日本的印象就會是個像三亞一樣的旅遊目的地了。

當年日本汽車在美國攻城略地的時候,面臨了巨大的壓力。上圖是1982年底特律美國汽車工會組織的抵制日本車的集會現場,兩名美國人在砸一輛日本車。

05 寫在後面的話

在一部名字叫《秦吏》的架空歷史小説中,有關於戰國四公子信陵君的一個片段。

我的歷史水平僅限於中學歷史書和電視劇,所以我不知道這是真實的歷史故事還是作者杜撰的一個橋段。

關於信陵君,高中語文有篇課文《信陵君竊符救趙》,説的就是他的故事。因為被這篇文言文虐過,畢業之後就再也沒有興趣去了解這個人物。

信陵君是戰國四君子裏面,一個近乎沒有人生污點的完人。他後來有一個超級粉絲,就是漢高祖劉邦。我們現在的電視劇,傾向於把劉邦塑造成一個流氓形象,輸了江山的項羽則成了一個希臘式的悲劇英雄。劉邦在稱帝后,每次經過大梁(魏國都城,現在的開封),都會去祭奠自己的偶像信陵君。

一個能將信陵君作為偶像的人,想來在人生格局上也不會落了下乘吧。

《秦吏》裏面的情節是,秦滅六國的統帥,戰國四大名將“起翦頗牧”之王翦的兒子王賁,在攻破魏國都城大梁之後,特地下軍令保護信陵君的陵墓。

某天,王賁去信陵君墳前祭拜。信陵君墓前,有一位老婦人守着,大概是信陵君當年的妾室,每天都會獻一壺酒,掃一掃墓。王賁問老婦人為何每天要上酒。老婦人是這麼回答的:

“公子説,醉了,就聽不到了……”

“聽不到什麼?”王賁頓時有些好奇。

這位老婦人指着遠處的大梁城:“聽不到大梁崩塌的聲音啊!”。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並不是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正在發生的事實。

一邊是文恬武嬉,生死大事視為兒戲,另一邊則是奮發圖強。高下立判。

跟信陵君面臨同樣境地的,可能就有巴菲特,當然,還有那位超長待機的老太太。

*本文系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作者:愚老頭,在雪球設有同名專欄。*題圖來源:pexels
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末
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末

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末

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052 字。

轉載請註明: 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淵源始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