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勇闖研發“無人區”,這家乳企憑什麼?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財經

近期,一項與嬰配粉相關的核心技術攻關,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飛鶴等多家單位成功揭榜國家“十四五”重點專項“嬰配乳品新型核心配料規模化製備技術創新及示範”項目,其中飛鶴還將牽頭開展“大宗功能性乳基料規模化綠色生產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範”課題研究,推動嬰配粉關鍵原輔料生產技術攻關,突破中國乳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實施的載體,重點專項致力於解決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問題。針對亟待突破的關鍵核心技術,“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特設揭榜掛帥項目,講究“誰有本事誰揭榜”,以釋放創新潛能,持續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飛鶴等多家單位揭榜的就是首批12個重點專項榜單任務之一。

事實上,這不是飛鶴第一次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數據顯示,自2009年起,飛鶴已承擔25項國家及省級重要科研項目,其中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17項,覆蓋母乳研究產品研發、關鍵原材料的研究與開發、規模化奶牛養殖技術創新、原料奶檢測、信息化等多方面。

對此,可能不少人都會有疑問,作為一家乳企,飛鶴如何能承擔這麼多的重大項目,並牽頭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母乳研究:從國內空白到國際領先

科研攻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也是嬰兒食品研發的金標準。全球第一款嬰幼兒配方奶粉誕生於1915年,美國一名兒科醫生根據嬰幼兒營養需求以及對於母乳的研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款“模擬母乳的配方奶粉”。

實際上,如其他行業一樣,中國的母乳研究也並不具備先天優勢。2009年之前,國家層面還尚未開展全國性、系統性的母乳研究,而全國性母乳成分數據的缺失更是大大束縛了母乳研究的發展。

飛鶴是最早開展中國母乳研究的奶粉企業之一。2009年,飛鶴承接了黑龍江省科技廳“母乳化高端嬰幼兒奶粉的研製及其產業化”科研攻關項目,確定了飛鶴特有鮮奶配方濕法工藝參數和速溶技術,並開發出3個高端母乳化嬰幼兒系列配方奶粉產品。

與此同時,國家層面也在積極推動彌補中國母乳研究的空白。2010年的“863計劃”中,促進生長髮育的營養強化食品的研究與開發專項提出要建立中國母乳數據庫。希望通過對全國不同區域的母乳和嬰兒進行乳汁和血樣的大規模採樣,建立中國母乳成分數據庫,為制定中國嬰幼兒餵養指南提供依據,並研製適合中國嬰幼兒生長髮育特點的配方食品。

飛鶴被納入863計劃的參與單位之一,主要承擔黑龍江、北京這兩個地區母乳的採集和檢測任務。以此為契機,飛鶴開始了建立規範的母乳採樣、檢測標準,並着手建立中國母乳數據庫,正式推開了科學、系統地研究中國母乳的大門。

依託這兩項研究,2010年,飛鶴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支母乳化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星飛帆。而臨牀試驗結果也顯示,以星飛帆餵養嬰兒的體格生長指標、排便情況、睡眠時間等均更接近母乳餵養嬰兒。

作為國家、省級重大科研項目的轉化成果,星飛帆受到了越來越多媽媽的信賴,並在2019年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大單品。2021年11月,經國際權威調研機構認證,飛鶴星飛帆家族產品已經躍升為全球嬰幼兒配方奶粉第一大單品。

兩項研究的開展,不僅推動了星飛帆的誕生,也為飛鶴後續的母乳研究打下了基礎。

此後十餘年中,飛鶴持續豐富“中國母乳數據庫”,如今樣本量已達20000多個,覆蓋全國27省份。研究層次也從最初的成分分析,深入到了活性、比例、動態變化等方面,並形成中國母乳譜系研究和CHMP中國母乳計劃兩大技術路線。

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飛鶴多項母乳研究成果填補行業空白,研發成果“含金量”不斷突破行業水平。

僅在2021年,飛鶴就在國際頂級期刊、國內核心期刊等發表了39篇文章,學術成果產出名列中國乳企前茅。來自第三方數據顯示,飛鶴2020年的10篇SCI論文發表數和2021年的21篇SCI論文發表數,均是國內乳企第一。

飛鶴2021年科研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總體的成果產出量,飛鶴學術研究成果的覆蓋領域、刊發平台以及影響力都領先業界。

從研究領域來看,涵蓋了母乳、腸道菌羣、臨牀試驗等,與國際主流研究方向一致。

在發佈平台上,飛鶴在《Carbohydrate Polymers》、《Food Chemistry》、《Frontiers in Nutrition》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了多篇學術文章,影響因子最高達到9.3。其中,不僅有對中國母乳的系統綜述,也有在人與動物乳蛋白組比較、蛋白組學、低聚糖組學等以及臨牀試驗方面的突破性進展。

時至今日,正是在飛鶴等乳企的推動下,中國母乳研究不再“青澀”,並且開始領先全球。

全產業鏈創新:“摸着石頭過河”的艱難探索

2008年,國內奶粉行業深陷安全風波,幾乎所有國產乳企都面臨消費者的信任危機。與此同時也暴露了一些行業問題,彼時國內乳業巨頭快速擴張,但大都奉行“自己不養牛,只從農户手上收奶”的原則。根據當年的市場數據,超過八成的奶牛場僅有不到五頭奶牛。

這就導致散奶充斥市場,而背後奶牛的健康情況、牛奶運輸中的衞生情況都很難掌握在乳品企業手中,從而無法從源頭保障原奶品質。飛鶴看到了這背後藴藏的巨大風險,因此堅定認為從環境到牧場、從飼料到餵養、從生產到質檢,每個環節的質量安全都要把握在自己手中。

建立規模化養殖場,進行科學化飼養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2006年,飛鶴在北緯47°黃金奶源帶上着手自建萬頭牧場。牧場如何建?建起來如何管?沒有先例可供參考,飛鶴就一邊自己摸索,一邊向國際牧業先進國家學習,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和擠奶設備、聘請全球頂尖專家團隊、進行信息化管理變革等,默默探索適合國內的大型牧場管理模式。

與此同時,全國範圍內也在探索奶牛規模化養殖試驗,飛鶴憑藉自有牧場和管理經驗,先後承接了黑龍江省科技廳和科技部國家星火計劃等項目,針對奶牛優質安全飼草供應模式、規模化牧場奶牛健康養殖技術等課題開展相關研究。

飛鶴自有牧場

圍繞全產業鏈,飛鶴進行了大量原創性的實踐,建立了全球首個全產業鏈模式,同時依託相應的科研項目,飛鶴也在持續探索從一棵草到一頭牛再到一罐奶粉的全產業鏈技術創新。

研發成果顯著,飛鶴牧場產出的鮮奶乳脂、乳蛋白含量分別達到4.0%和3.3%以上,菌落指數指標小於10000cfu/ml,體細胞≤20萬個/ml,安全性和品質遠超國家標準,亦超過被視為國際生鮮乳最高標準的歐盟標準。

近幾年,飛鶴還與中國農科院奶業創新團隊在北緯47°開闢多塊試驗田,遴選試種了近百個飼草料品種,並精選出近10個品種進行大田觀察。最終篩選出玉米、燕麥、苜蓿等多個適宜不同縣區種植的飼草品種,並發表學術論文2篇、學術專著4本、申請專利5項。

2021年,飛鶴還邀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專家團隊赴飛鶴產業集羣進行調研,將原先的6項過程標準增加結果標準和服務標準2項標準,升級為“6+1+1”的新鮮乳粉標準體系,產品品質進一步得到提升。

飛鶴智能化工廠裏,機械臂在裝箱

對於高品質的追求,也給飛鶴創造了巨大價值。2009年在國產奶粉一片黯淡的情況下,飛鶴銷售額增長超過10億元,增幅超100%,並從此一步步成長為行業龍頭。2020年,飛鶴實現營收185.92億元,成為中國奶粉市場第一品牌。

而飛鶴先行先試取得的良好成果,也進一步激烈更多乳企佈局上游奶源。目前自建牧場、建設全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羣已成為國內乳企的通行標準,這也推動國產奶粉產品品質逐步提升,助力中國乳業實現全面逆襲。

原輔料國產化:從源頭解決“卡脖子”難題

如今國產嬰配粉的研發,正在深入深水區、無人區。

一直以來,中國乳製品行業都存在着奶源進口依賴度高,乳清粉、乳鐵蛋白等原材料自給率有待提高,優質飼草飼料進口依賴程度較高等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方面的問題,也是中國乳業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隱患。尤其受疫情影響,國際物流受阻,再次暴露了嬰配粉關鍵核心原輔料缺乏問題。

實現關鍵核心原輔料的國產化和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成為乳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早在2011-2014年間,飛鶴承擔了科技部“乳基料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國家科技計劃支撐項目)及“乾酪乳清回收及產品加工技術中試與示範”(成果轉化項目)項目,進行脱鹽乳清方面的研究,實現了脱鹽乳清粉生產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生產。

依託項目研發成果,2012年,飛鶴黑龍江齊齊哈爾甘南工廠率先建設脱鹽乳清液生產線,年設計產能達到8400噸,併成為此後近10年國內唯一一條正常運轉的脱鹽乳清生產線,打破了國外乳企脱鹽乳清粉壟斷全球市場的局面。

隨後在2018年12月,飛鶴又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團隊成立中國首家乳品工程院士工作站,圍繞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的核心原材料,進行製備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探索。2年多以來,共申請了8項專利技術,開發了6個相關產品。

中國首家乳品工程院士工作站落户飛鶴

但還不夠。如飛鶴董事長冷友斌所言,研發創新是飛鶴持續發展、贏得消費者的關鍵,也是未來支撐飛鶴走向百年、走向更長時間的核心動力。

此次飛鶴等單位聯合揭榜國家“十四五”重點專項“嬰配乳品新型核心配料規模化製備技術創新及示範”項目,將共同突破嬰配乳品新型核心配料規模化製備的核心技術瓶頸,實現活性乳鐵蛋白、脱鹽乳清粉等核心配料的國產化,產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配料,進一步實現關鍵原材料的自主掌控,突破行業的“卡脖子”難題。

自2009年至今,飛鶴積極承擔國家“863計劃”、“十二五”項目等25項國家及省級重要科研項目,以“探路者”姿態勇闖“無人區”,聚焦前沿探索,把未知變為已知,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攻克行業共性難題,引領行業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科研沒有盡頭,飛鶴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