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4500萬研發費蒸發”惹爭議 絕味食品信用值“掉血”?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財經

上千萬研發費用在財務報表中消失,絕味食品回應是口徑差異。11月30日,針對“4500萬的研發費用”一事,絕味食品發佈澄清公告稱,公司2017年年報中披露的研發費用與2018年財報中披露的上期研發費用存在差異是口徑差異。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絕味食品財務統計前後存在差異,今年以來,絕味食品大股東減持、業績接連下滑也進一步讓業界對絕味食品未來的發展前景打上了問號。

研發費用遭質疑

11月30日,針對網絡上題為《研發費用自相矛盾,4500萬不易而飛,靠一根鴨脖撐起市值500億的“鴨脖之王”被高估了嗎?》的文章,絕味食品發佈澄清公告稱,公司2017年年報中披露的研發費用與2018年財報中披露的上期研發費用存在差異是口徑差異。

上述網絡文章指出,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絕味食品的研發投入金額5200萬元,然而,2018年年報中絕味食品披露的2017年研發費用變成了680萬元,較2017年年報披露的研發費用少了4500萬元。

針對不翼而飛的4500萬元研發費用,絕味食品發佈澄清公告解釋,“2017年披露的公司年報‘經營成果分析’章節中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投入與2018年財務報表列報的上期研發費用存在差異,系公司產研結合下生產研發模式下業務口徑對於研發費用投入的理解與2018年6月財政部規定的財務報表列報的研發費用存在口徑差異”。

根據澄清公告,在2018年度財政部發布(財會〔2018〕15 號)文件之前,絕味食品年報“經營成果與分析”章節中基於公司產研結合的緊密性,對於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的定義範疇不僅包括管理費用-研發費用,還包括部分參與產研結合的生產工人工資-物料消耗以及折舊攤銷等。這部分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公司在所得税彙算清繳時並未列示為研發費用進行加計扣除,僅為“經營成果分析”中業務口徑的歸集列報。2018年,財政部公佈了《關於修訂印發2018年度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財會〔2018〕15 號)文件後,絕味食品業務口徑與財務口徑進行了統一,年報“經營成果分析”章節中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投入與財務報表-研發費用金額一致。

在香頌資本董事沈萌看來,會計處理規則改變導致口徑調整存在可能性,但是上市公司也應該將這種調整在財報中進行充分的解釋説明,主動消除投資者的疑慮,不能指望投資者自己去思索背後的原因,否則要麼就是上市公司過於“傲嬌”,要麼就是上市公司在找“託詞”。

北京商報記者翻查絕味食品2018年財報發現,絕味食品並未對上述調整內容在財報中予以説明。對於未説明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採訪絕味食品,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股東大比例減持

除了4500萬元研發費用的前後差異,絕味食品股東大幅減持也給絕味食品未來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8月31日,絕味食品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上海聚成企業發展合夥企業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慧功企業發展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上海成廣企業發展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上海福博企業發展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計劃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繫統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擬通過集合競價和大宗交易等方式,減持絕味食品不超過3651.78萬股股份,佔其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6%。

按8月31日收盤市值計算,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本次擬減持的套現金額超30億元。受此影響,9月1日開盤,絕味食品股價一度跌停。

資料顯示,上海聚成企業發展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為絕味食品第一大股東,持股36.171%;上海慧功、上海成廣、上海福博則分別持股10.186%、5.347%、4.537%。四者共持有絕味食品總股本的56.241%。

值得一提的是,若此次減持計劃實施完成,減持比例和套現金額將是實施減持以來幅度最大的一次。絕味食品2017年3月17日在上交所上市,一年後的2018年3月,絕味食品便披露周原九鼎、文景九鼎、金泰九鼎、深圳匯賢四家公司的減持股份計劃,該減持計劃完成後,累計減持410萬股,佔流通股本2.5%,套現總金額達9.19億元;同樣,2019年9月初,第五大股東復星創投也披露減持計劃,累計減持984萬股,套現金額達3.77億元。

沈萌認為,股東減持基本上屬於鎖定到期,逢高套現。逢高減持的原因則是股東認為現在是股價高點,未來絕味食品很有可能因業績不及預期而出現股價下跌。而股東的大幅減持也會對股價造成打壓,出現短期下挫。

據瞭解,在上市之初,絕味食品的股價為15.01元/股。2020年,雖然經歷疫情,但絕味食品股價一路飆升,截至8月31日收盤,絕味食品股價為94.2元/股,市值為573.3億元,動態市盈率為104.47倍。不過隨着股東大比例減持,股價接連下跌,截至11月30日收盤,絕味食品股價已跌至70.88元/股,市值為431.4億元。

盈利能力待考

大股東連番減持的背後,其實是絕味食品盈利能力遇“天花板”。

在業績面上,2020年前三季度絕味食品一直處於業績頹勢中。從絕味食品披露的最新三季報來看,前三季度絕味食品實現營收38.85億元,同比下降0.01%;淨利潤為5.2億元,同比下降15.33%。

具體來看,一季報顯示,絕味食品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59%,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65.27%;進入二季度,絕味食品的業績有所回暖,但其淨利潤仍表現為負增長。數據顯示,二季度絕味食品營業收入同比增加0.82%,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86%;三季度絕味食品營收淨利雖恢復增長,但仍未改變前三季度業績下滑的頹勢。

事實上,不只是今年,近年來絕味食品的淨利潤增幅逐年放緩,呈現主營業務觸頂跡象。2017-2019年,絕味食品營收增幅分別為17.59%、13.45%和18.41%,歸母淨利潤增幅分別為31.93%、27.69%和25.06%。

與此同時,絕味食品毛利率也在逐年走低。數據顯示,2017-2019年,絕味食品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5.79%、34.30%和33.95%。

反觀另兩位滷味巨頭——周黑鴨和煌上煌,雖規模不及絕味食品,但毛利率卻高於絕味食品。Wind披露數據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周黑鴨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60.93%、57.53%、56.54%和54.56%;煌上煌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4.66%、34.47%、37.59%和35.62%。

“絕味食品毛利率逐年下降主要與其加盟為主的經營模式有關。”在業內人士看來,直營模式佔比越高,毛利就越高,加盟模式因為要讓利給加盟商,所以毛利率較低。在三大滷味巨頭中,周黑鴨雖開放特許經營,但直營佔比仍較大,煌上煌和絕味都以加盟為主,但絕味食品門店更多,因此,在不斷擴張中,絕味食品的毛利率最低。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絕味食品在全國開設了12058家門店;周黑鴨線下門店網絡仍以自營門店為主,門店總數達1367家,其中自營門店1246家,特許經營門店121家。煌上煌擁有4152家專賣店,其中,煌上煌直營店銷售額佔比為12.73%,加盟店銷售額佔比達87.27%。

在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毛利率常年處於低位,對絕味食品未來的發展將極為不利。從企業運營的角度來説,絕味食品門店多,利潤低,其經營風險會比較高;從資本的角度來看,毛利率較低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資本對於毛利率低的企業很難有持久性的支持。北京商報記者錢瑜 王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