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人民幣數字化剛起步 取代紙幣還很遙遠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王麗娟
“只要手機上都有DC/EP的數字錢包,不需要網絡,只要兩部手機碰一碰,就能把一個人數字錢包裏的數字貨幣轉給另一個人。”這樣的支付方式你見過嗎?
在支付寶、微信等電子支付方式已經廣泛應用的今天,我們的支付方式已經越來越便捷,現金的使用量正進一步下降。中國人民銀行順應這一趨勢,推出了數字人民幣,近日已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隨着數字人民幣開始試點,我們的支付方式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近年來,隨着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國家都在加緊研究數字貨幣,中國在這方面一直在穩定推進。早在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專門團隊,開始對數字貨幣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及相關國際經驗等問題進行專項研究。2017年末,經批准,中國人民銀行組織部分實力雄厚的商業銀行和有關機構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幣體系的研發。
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已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不過,業內專家認為,儘管已經進入試點測試階段,但這並不意味着數字人民幣真正落地,在正式投放使用前,還需要檢驗理論可靠性、系統穩定性、風險可控性等多項環節。央行也多次表態,數字人民幣尚沒有推出的時間表。
據瞭解,當前對數字人民幣試點的主要應用場景,集中在交通卡充值、餐飲、零售等場景進行小範圍封閉試點,目前相關試點工作的側重點是檢測數字人民幣支付結算的系統穩定性與功能可用性。
對於數字貨幣這一新鮮事物,公眾更多關心的是目前的支付方式是否有影響,是否會代替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
“對老百姓來説是多了一種支付的選擇。但畢竟支付寶、微信這些能夠提供相似功能的支付工具已經被普遍接受,數字貨幣推出之後大家接不接受、便捷程度會不會超過現有的這些移動支付工具,還有待觀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副主任石光告訴記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與網絡經濟室主任姜奇平也對記者表示,數字人民幣涉及的是一些主體的變化,將來也有可能會成為國家指定的支付手段,但是並不影響其它支付手段的使用。
中國人民銀行方面表示,數字人民幣將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央行將首先對接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具體負責對接普通民眾。
哈爾濱商業大學金融學客座教授江瀚此前表示,因為移動支付的普及已經實現了貨幣電子化,即便以後推出數字貨幣,在支付這個環節,大多數人的感受變化不大,反而是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感受會更明顯,比如銀行櫃員可能不用再點鈔。
那麼,數字貨幣是否可以完全取代現金?石光認為,相較於紙幣容易丟失、磨損,數字人民幣的安全性要更高。但能否取代現金,還得看個人和企業的使用意願。
業內專家認為,數字貨幣取代紙幣面臨兩個約束,一是使用者是否願意用,二是技術條件能否滿足。因為交易支付的速度受制於技術,當交易數量突破一定限制,可能會引起故障、宕機、軟件崩潰。從目前來看,還存在一些技術上的限制。另外,由於用户習慣不同,不是所有人都習慣這種支付方式。比如一些年紀大的人可能就不接受數字貨幣。但數字貨幣如果正式推出,對銀行或商户來説,就不能拒絕用户使用。
數字經濟時代,人們對於支付安全性、便捷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法定數字貨幣的安全性也受到公眾的關注。
西南財經大學財税學院院長劉蓉認為,DC/ EP是數字化的人民幣現金,由央行結算且具有法償性。DC/EP支付是第一層的直接支付手段,而支付寶、微信支付是一種第三方支付手段,由商業銀行存儲貨幣結算,可能存在極小概率的破產風險,而DC/EP作為法定貨幣可實現比支付寶、微信支付安全程度與額度更高的離線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