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IMF警示貿然取消財政支持風險 肯定中國經濟復甦態勢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財經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受新冠疫情影響,截至今年9月11日,全球採取了規模接近12萬億美元的財政支持,在同期全球GDP中佔比達到12%。儘管相關財政支持可以幫助避免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大範圍和根本性的負面影響,但不斷攀升的公共債務本身也帶來一定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財政事務部門主任維克多·加斯帕在接受央視駐華盛頓記者殷嶽採訪時就這一點作出了具體解釋,同時也提到中國在2020年能夠實現經濟正增長,是個了不起的成就。

  △圖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財政事務部門主任 維克多·加斯帕  圖右:央視駐華盛頓記者 殷嶽

  Q:

  在4月時我們在採訪中談道,各國政府在提高對百姓和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來幫他們渡過難關。但很顯然這幾個月下來,我們有了一些公共債務方面的問題,你會稱之為問題嗎?

  A:

  讓我們回到4月的時候,我們當時所看到的,你會記得是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在堅決且迅速的行動,財政行動是史無前例的。這一點,正如你所説,對維持民生和企業生存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時也幫助緩解了新冠疫情對經濟和就業的負面衝擊。同時也像你所説,鑑於政府財政陷入赤字,包括初級財政平衡,同時全球經濟發展又處於負增長,全球公共債務的GDP佔比也飛速提升,這樣一種幅度的提升也是史無前例的。但在這時候,我們(IMF)所強調的是避免在條件不成熟時撤掉財政支持,因為必須要支持經濟活動的復甦來避免對經濟結構造成長期的根本性傷害。

  Q:

  具體説一下中國,結合中國的疫情時間線。上次我們採訪時(4月),中國剛剛走出至今為止最嚴重的一撥疫情,你也提到中國也在增加財政支持,來保證經濟恢復的可持續性。現在中國在公共債務方面的情況如何?有什麼具體的風險?

  A:

  在很多重要的維度上,中國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我覺得很有必要提到。中國是今年很少能夠取得正增長的國家之一這一點的確定性越來越大。鑑於這一年開始時的情況,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項成就,我不覺得我們在4月時能夠確定中國的復甦能夠如此成功且有力。

  在中國我們看到非常大的公共債務GDP佔比的增長,這一現象部分是因為在2020年和2021年中國政府對經濟的財政支持是很大的。就像你在第一個問題中提到的,中國像全世界的模式一樣支持中國的民生和企業,這一支持是很慷慨且持續的,中國的中央政府也在加強對地方政府的支持,這在中國是很重要的保證體制運轉的做法。

  直到我們的預測期的尾聲,也就是2025年前,中國將是全球很少的公共債務GDP佔比會持續增加的國家之一。我認為(中國的)計劃是在2025年後讓公共債務GDP佔比逐漸趨於穩定,甚至逐漸下降,這一點是完全符合道理的。

  重要的是隨着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的下降,中國將會轉型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這意味着社會保障的提高,政府在民生中扮演更重要的支持性角色。這將會帶來增長模式的轉變,從實體投資到民生,從依賴出口到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