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比尼文章:西方金融體系陷入“地獄般循環”

魯比尼文章:西方金融體系陷入“地獄般循環”

參考消息網4月25日報道法國《回聲報》4月20日刊登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努里爾·魯比尼的文章《我們將面臨地獄般的循環》,全文如下:

2022年1月,當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還在1%左右時,德國同類國債的收益率是0.5%,我警告説通貨膨脹對股票和債券都很不利。高通脹率會導致債券收益率更高,同時可能會因為分紅因素對股票不利。考慮到收益率與價格之間的反向關係,在“可靠的”債券上獲取更高收益會讓債券價格下跌。

這種基本的原理似乎被很多銀行家、固定收入投資者和銀行監管機構忽視了。

2022年不斷走高的通貨膨脹率導致債券收益率更高,美國10年期國債(-20%)比標準普爾500指數(-15%)跌得更多,所有擁有美元或歐元長期固定收益資產的人都付出了代價。2022年底,美國各銀行的未實現證券損失達到6200億美元,相當於其總資本的28%。

銀行無力償付

更糟糕的是,較高的利率也降低了銀行其他資產的市場價值。如果人們從銀行拿到一筆長期利率為1%的10年期貸款,當利率升至3.5%時,這筆貸款的實際價值就縮水了。如果將此因素考慮進去,美國各銀行的未實現損失高達1.75萬億美元,相當於其總資產的80%。

這些損失的“未實現”,不過是當前監管制度造成的一個假象,因為銀行可以按照名義價值而不是市場實際價值來對證券和貸款進行估值。實際上,如果從資本金規模來判斷,美國大多數銀行從技術角度講已接近無償付能力,有數百家銀行已經完全喪失了償付能力。

通脹率上升肯定會導致在銀行的存款實際價值縮水。儘管貨幣市場利率已升至近4%或更高,但銀行對大部分存款支付的利息依然接近於零。利率越高,這筆資產對銀行來講價值就顯得越高。

儲户更加敏感

但是這一資產只有在利率上升而儲户仍留在銀行的情況下才存在。我們今天從硅谷銀行和一些地方性銀行的經歷中知道,這種情況遠遠得不到保證。如果儲户外逃、存款大量減少,銀行為滿足提現需求不得不賣掉證券時,未實現損失就會變成真實的損失。銀行破產也就意味着喪失了償付能力。

另外,“存款免付利息”要假設大部分儲户都是傻子:把錢留在賬户上而利息接近於零,而他們購買目標為短期國債的投資基金卻可以獲得4%或更多的利潤。但是現在我們又一次知道,儲户並非如此百依百順。

存款對利率的敏感性變得至關重要。銀行要承擔的是可預期的風險,因為它們是靠利息淨差來賺取利潤的。它們要抓住機會,用成本幾乎不存在的債務(存款)去操作國債和股票,而且這些資產的損失不用在市場上加以體現。為了鼓勵這種操作,監管機構甚至沒有對銀行進行壓力測試,也就無從知曉銀行在高利率下是什麼情況。

難逃債務陷阱

現在這個“紙牌屋”正在坍塌,銀行目前的壓力導致了信貸緊縮,將會讓實體經濟更困難地着陸,因為地方銀行在中小企業和家庭貸款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因此,各大央行面對的不僅僅是兩難困境,而是三重挑戰。由於最近幾年供給受到的負面衝擊(新冠疫情和烏克蘭戰爭),通過加息來平穩物價將會增加硬着陸(經濟衰退和失業率上升)的風險。

借款人再進行新的貸款時面對的是高利率(因此資金成本高出很多)以及現有資產價值縮水,因此不得不進行再融資。然而,長期利率走高也會導致擁有長期資產的債權人出現大規模損失。結果,經濟就陷入了“債務陷阱”,伴隨的是較大的公共赤字和私人債務維持高位。

各央行不應錯誤地認為,通過一種分開處理原則(加息對抗通脹並通過釋放流動性來維持金融穩定),就能既維持物價穩定又維持金融穩定。較高的直接利率會增加債務的系統性風險,靠注入流動性不足以解決問題。

各央行也不應去假定,未來的信貸緊縮一定能通過控制總需求來遏止通貨膨脹。總之,對總供給的負面衝擊依然會存在,就業市場的形勢也仍舊緊張。唯一能讓物價和工資上漲温和下來的,就是一次嚴重的經濟衰退,但這可能會加重債務危機,從而讓經濟陷入更為嚴重的減速。通過注入流動性提供支持,無法阻止這個地獄般的系統性循環,大家都應該為下一次滯脹下的債務危機作好準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0 字。

轉載請註明: 魯比尼文章:西方金融體系陷入“地獄般循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