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信貸風險總體可控

房地產信貸風險總體可控

  房地產信貸風險總體可控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有效管控重點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當前,受個別大型房地產企業風險顯性化影響,房地產信貸風險有所抬升。近期披露的上市銀行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末,五大國有銀行的房地產不良貸款餘額均較上年末有所增加,且部分銀行增幅較大。多家銀行負責人表示,當前的風險屬於局部性、階段性,房地產信貸風險總體可控。

  多重因素致不良上升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末,五大行房地產不良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均有所增加,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房地產不良貸款率分別為4.79%、3.39%、5.05%、1.85%,分別較上年末上升2.47個、1.58個、0.37個和0.54個百分點。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進程中,局部領域、個別客户的風險釋放難以避免。”建行首席風險官程遠國表示,局部風險不會影響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首先,房地產貸款佔比已降至低位。“工行房地產貸款佔比已降至6.5%,房地產信貸風險不會對全行的資產質量產生重大影響。”工行副行長張文武説。

  其次,風險抵補準備已較為充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撥備覆蓋率為199.5%。也就是説,如果出現1元不良貸款,銀行已準備好1.995元來對沖,部分上市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高達300%以上。

  信貸風險之所以上升,根源在於個別大型房企的風險顯性化。2021年下半年以來,部分房企利潤下滑、資金鍊趨緊、債務違約頻發。今年3月份,個別房企甚至無法如約披露年報。“少數風險大户貸款劣變,導致房地產開發貸款風險上升。”張文武説。因房企出險,部分銀行又收縮了信貸,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房企的經營困難,進一步抬升了風險。

  對於銀行的短期過激反應,監管部門已及時糾偏,目前房地產開發貸款已逐步恢復平穩。與2021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貸款月均多增約1500億元。

  此外,銀行不良貸款認定標準愈發嚴格,也抬高了風險數據。記者從多地銀保監局獲悉,為確保風險真實、全面暴露,多地不良貸款認定標準已從“逾期90天計入不良”變為“逾期60天計入不良”,有些銀行已將逾期30天的貸款計入不良。受此影響,此前部分被掩蓋的風險浮出水面,房地產不良貸款數據有所上升。

  個人住房貸款風險較低

  目前,我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約46萬億元。個人住房貸款的期限較長,多為20年甚至30年。雖然貸款期限長,但我國個人住房貸款的信貸風險卻較低,不良貸款率長期維持在0.3%左右。

  “個人住房貸款的還款來源主要是借款人的每月收入,因此,資產質量與就業、收入密切相關,受房價波動的影響反而較小,這是我國與很多國家的不同之處。”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説。

  “從大型銀行2020年初的實踐看,疫情初期,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一度由0.29%上升至0.37%。”鄒瀾説,延期還款政策實施後,貸款質量總體保持穩定;隨着疫情緩解,居民收入逐步恢復,貸款償還也很快恢復正常。截至2020年12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已回到0.29%的水平。

  當前,受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影響,部分居民收入出現波動,可能無法按時償還房貸。對此,國有行與股份行、城商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已明確表示,滿足條件的客户可申請房貸延期還款。

  風險化解不能鬆勁

  房地產信貸風險雖總體可控,但風險防範與化解工作須臾不可鬆懈。“防控要更加主動。”中國銀行風險總監劉堅東説,部分房企的經營狀況仍存不確定性。

  “緩解房企資金鍊緊張需供給端、需求端協同發力。”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説,從供給端看,房地產開發貸款已基本恢復平穩,銀行貸款的恢復正加快到位;從需求端看,多地銀行已下調房貸利率,購房者的需求逐步釋放,將有助房地產市場整體企穩。

  化解風險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在市場化、法治化的前提下,推動房企之間開展併購。“國內優質房企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已開展大批盡職調查,後續相信會取得明顯成效。”興業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鄒積敏説。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於做好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項目併購金融服務的通知》,鼓勵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支持風險化解、行業出清。記者獲悉,多家銀行已安排專項額度,正穩妥有序開展併購貸款業務,推動足值項目與問題開發商脱鈎,在“保交樓”中降低風險隱患。

  郭子源

(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2 字。

轉載請註明: 房地產信貸風險總體可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