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週錄得上漲,國際油價刷新兩年高點。上週,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突破71美元/桶,美國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站上68美元/桶,本週繼續突破72美元/桶、70美元/桶,創兩年來新高。今年以來截至6月8日,布倫特原油、美國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累計漲幅達到39%、44%。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不斷走高,尤其是6月之後出現新一輪快漲。國際油價上漲背後有哪些原因?分析稱主要為供需變化推動,因疫情緩解下市場預期全球石油需求改善,且OPEC+會議雖維持增產計劃,但增加的產量不足以彌補供給缺口,預計原油庫存將下降。
上漲動力何在?
國際油價刷新兩年高點 石油消費恢復、庫存去化為主因
6月1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舉行部長級會議,保持此前確定的增產計劃。4月初,OPEC和非OPEC產油國同意5月和6月日均增產35萬桶,7月日均增產約44萬桶。此外,沙特將繼續解除今年早些時候其宣佈的每日100萬桶的自願減產計劃。綜合計算,OPEC+將在三個月內日均增產200萬桶。
OPEC+預計,今年後期石油需求將迅速增加,原油庫存將下降。OPEC+披露的文件顯示,OPEC+預計今年9月-12月原油庫存降幅將超過200萬桶/日。
當日,國際油價大漲,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盤中突破71美元/桶,創近兩年新高。美國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站上68美元/桶,為2018年10月以來首次。
此後,國際油價保持上漲趨勢。6月8日,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價突破72美元/桶,美國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價突破70美元/桶,再次刷新兩年高點,日漲幅均超1%。
去年疫情發生以來,國際油價一度暴跌,此後OPEC+國家持續減產,後續隨着全球需求恢復,推動國際油價逐步迴歸。2020年4月,布倫特原油期貨一度跌至20美元/桶以下,美國WTI原油期貨跌至10美元/桶以下,至2020年底,二者尚不過51美元/桶、48美元/桶。今年以來,截至6月8日,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累計漲幅超過39%;美國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累計漲幅超過44%。
本輪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動力何在?從機構分析來看,主要原因仍在於供需結構的變化,疫情緩和下全球石油消費逐漸恢復,同時原油庫存持續去化。
南華期貨分析師胡紫陽指出,近期OPEC+會議維持原有的增產計劃,市場預期需求恢復強勁,OPEC+增加的產量不足以彌補供給的缺口,油價看漲氛圍濃厚,國際原油價格突破前期高點,震盪上行。
從需求恢復來看,全球疫情好轉,經濟復甦,再加上夏季為汽油季節性需求旺季,成品油裂解保持高位,煉廠提高開工率意願較強,需求將繼續回升。從貨幣層面來看,歐美以促進就業為主,通脹尚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隨着美國就業數據的持續向好,市場對美元收緊的擔憂開始增加。
今年4月,國際能源署發佈的《2021年全球能源回顧》報告指出,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石油需求下降8.8%(850萬桶/天),為有史以來最大的絕對值和相對值下降;預計2021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40萬桶,同比增長6%。
油價後市怎麼走?
短期油價或仍將保持強勢 伊朗談判為潛在利空因素
從負油價到刷新高,國際原油價格後市怎麼走?目前市場對短期油價保持強勢較為樂觀,不過伊朗談判仍然是潛在的主要利空因素。
胡紫陽認為,短期油價仍然呈現強勢格局,目前油價已經突破2019年以來的高點,但需求增長預期是否已經提前透支仍有待驗證,市場回調的風險加大。
中泰證券分析師謝楠預計,原油價格將在全球經濟逐步恢復的過程中繼續保持強勢,原油庫存去化將在下半年需求旺季加速,並帶動能化系化工品價格上漲。後續需關注伊朗核協議談判情況。自4月以來,伊朗與全球主要國家一直在就解除制裁進行談判,隨着重啓伊核協議的談判取得進展,伊朗石油產量可能上升的前景限制了油價的上行空間,伊朗石油供應重返市場的可能性一直在阻止油價進一步上漲。如果伊朗大幅增產出口,那麼油價或出現較大幅度回調。
國泰君安分析師孫羲昱認為,伊朗原油產量未來增長的衝擊可被市場吸收。歐美原油需求邊際復甦下,三季度是北半球原油的需求高峯季節,原油價格可能突破震盪區間,預計三季度末之前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進一步衝高至75-80美元/桶。歐洲多國進入解除限制新階段,旅遊業重新開放。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以供應燃料的四周平均值計算全美汽油需求量自2020年3月以來首次升至每天900萬桶以上。美國的汽油需求水平可能在夏天恢復至疫情前。若伊朗核協議最終達成,大約將帶來150萬桶/天的產量增加,但考慮到三四季度歐美疫情好轉及季節旺季來臨,需求的邊際改善可以吸收伊朗原油產量帶來的衝擊,但不排除短期的情緒影響。
6月8日EIA發佈的6月短期能源展望報告顯示,EIA調高了對2021年原油價格的預期,預計2021年WTI原油價格為61.85美元/桶,此前預期為58.91美元/桶;預計2021年布倫特原油價格為65.19美元/桶,此前預期為62.26美元/桶。
不過,EIA同時調低了對2022年原油價格的預期,預計2022年WTI原油價格為56.74美元/桶,此前預期為56.99美元/桶;預計2022年布倫特原油價格為60.49美元/桶,此前預期為60.74美元/桶。
EIA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全球石油產量將增加,以適應全球石油消費水平的上升。產量上升很大程度上是OPEC決定提高產量的結果,預計將結束過去一年大部分時間裏持續不斷的全球石油庫存消耗,並在2021年下半年實現全球石油市場相對平衡。EIA預計,布倫特原油價格將在今年第三季度保持在平均每桶68美元附近。然而,到2022年,OPEC+產量的持續增長和美國緻密油產量的加速增長,以及其他供應的增長,將超過全球石油消費的減速增長,並導致油價下跌,預計2022年布倫特原油均價將達到60美元/桶。
油價上漲有何影響?
會抬升國內中下游企業成本市場通脹預期可能進一步回升
國際油價的快速上漲對國內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5月以來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上行已引發各方關注,5月初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多個品種價格創歷史新高,其中鐵礦石、螺紋鋼、焦煤等“黑色系”品種漲幅最為明顯。此後國常會三次發聲,關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問題,部署保供穩價等舉措,發改委等相關部門也相繼出台政策措施來應對大宗商品價格的過快上漲,國內商品期市開始降温。
不過,與其他黑色系商品不同,原油更多依靠國際定價,國際油價的快速上漲對國內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覷。
對於產業來説,國際油價如果繼續上漲,可能導致國內中下游企業成本上升。中國自2017年起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0年中國原油進口達到5.42億噸,同比增長7.3%,進口金額1.22萬億元,同比減少26.8%。這是在疫情影響下,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的結果。
對於金融市場來説,國際油價的上漲也會產生影響。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指出,如果油價在70美元之上繼續上行,需要關注市場通脹預期的進一步回升。市場對於美國的通脹預期與油價的走勢密切相關,若油價在70美元的水平進一步上行,將帶動市場的通脹預期進一步升温。鑑於美聯儲已明確表示其未來的貨幣政策調整更關注通脹預期的變化,如果未來美債市場的10年期盈虧平衡率突破2.6%,即金融危機後的高點,無疑是值得擔憂的。
陶川進一步指出,對於我國來説,油價保持在70美元以上將抬升下半年中國PPI中樞。油價是我國PPI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果油價持續站上70美元,其預測模型顯示中國PPI的高點在5月突破8%之後,下半年中樞仍將位於6%之上。
根據國家統計局6月9日公佈的數據,我國5月PPI同比增長9%,漲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創13年新高。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解讀稱,國際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國內需求穩定恢復,我國工業品價格繼續上漲。
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表示,因為我國消費復甦較慢,下游產品銷售價格漲價空間有限,所以中下游企業會減少甚至停止接單以及原材料採購,這將導致上游原材逐漸回落,最終影響整體PPI之後會逐漸回落到合理水平。國際油價是大宗商品的核心,油價上漲有一定帶來輸入性通脹的風險,但上游向CPI的傳導不通暢,CPI會比較平衡。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表示,整體上看,5月PPI上漲超出預期,CPI上漲不及預期,體現了價格由PPI向CPI傳導存在阻滯。從下一階段來看,隨着全球疫情整體向好,大宗商品供給有望得到修復,但經濟復甦加快導致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我國已經採取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措施,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已有回落,預計PPI漲幅接近頂端。非食品價格或有所上漲,但食品價格會對CPI繼續形成拖累,PPI向CPI的阻滯仍會存在。政策方面應加強供需調節緩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幫助小微企業應對原材料上漲壓力,穩定產業鏈和供應鏈。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顧志娟 編輯 陳莉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