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比爾斯、埃羅莎、佩特拉上調鑽石價格

▲Knowledge is Power

戴比爾斯、埃羅莎、佩特拉上調鑽石價格

業內不少人昨天看到了戴比爾斯(De Beers)漲價的消息,其實不但是戴比爾斯,連埃羅莎(Alrosa)、佩特拉(Petra)也一起上調了鑽石毛坯的價格。

先看一下戴比爾斯:

戴比爾斯這次的漲價幅度在5%左右,被稱為“多年以來最大的漲幅”,主要針對的還是單顆重量在1克拉以上的鑽石毛坯。外媒在報道這件事的時候,大都表現出了“驚訝”,同時又保持了些許的“隱晦感”。

其實,考慮到最近幾年的鑽石毛坯價格變動情況、疫情期間全行業遭受的損失,以及疫情之後市場反彈的速度,這次漲價並不令人意外。自去年下半年起(第七次看貨會開始),戴比爾斯銷售業績的恢復速度相當驚人(如下圖),到年底的單次看貨會營收已經超過了2019年同期。期間還分兩次針對大顆粒和小顆粒鑽石毛坯進行回調,但基本沒有影響銷售業績的持續增長。

戴比爾斯、埃羅莎、佩特拉上調鑽石價格

還記得戴比爾斯前幾日削減客户數量的舉措嗎?據外界報道説,80名看貨商中大約有10名左右被取消了採購資質(這個數字待考證),另外有一部分被降級。這和戴比爾斯“讓鑽石進入更少人手中”的策略是相符的,更加顯現了公司對於“Building Forever”戰略的執行力度。

Building Forever 是什麼?就是加強品牌力、擴大社會效應。因此無論是渠道的控制、客户行為的監督、供應鏈的優化、慈善事業及原住民社區關係的處理、環保和男女平等意識的貫徹、對終端品牌(ForeverMark)的宣傳投入等等,都是戴比爾斯這個戰略的執行手段,也體現了公司對國際鑽石行業未來的判斷。我們看這個問題的時候,要客觀一些。

再來看看埃羅莎:

埃羅莎的漲價幅度在6%-7%,基本上也都是針對大顆粒毛坯石。

通過對過去一整年的回顧,可以看得出埃羅莎和戴比爾斯的“步伐”是比較一致的。無論是銷售政策、價格變動、銷量和銷售額的漲跌,兩大巨頭配合得都很默契。

我並不認為這完全就是“聯手操控”的結果,因為兩家公司的背景和產品品質都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表面的“默契”背後,真正的原因是市場需求的變化。

疫情期間,行業下游市場需求下降,導致中游消化不良從而停止採購,所以上游自然就不得不放鬆政策、業績暴跌。如果當時通過降價向中游輸入毛坯石,勢必導致中游的“肚子”被撐破,從而全行業崩塌,所以埃羅莎和戴比爾斯都堅持不降價,讓中游“隨心所欲地採購”,從而有時間慢慢消化庫存。隨後在9月份降價,把利潤讓給中游。

疫情之後,市場需求極速上升,兩家礦企回調價格,補回疫情期間的部分損失。

年底節日旺季之後,市場庫存嚴重不足,成品鑽價格也回升了不少(詳見《鑽石觀察》過往刊登的數據),下游和中游需要大量吸入產品,上游再次上調價格獲利。

無論是不是有國庫Gokhran在背後支持,埃羅莎都會採用戴比爾斯類似的方式在市場上運營。況且,就在前不久,外媒還傳出消息説,儘管Gokhran敲定了從埃羅莎採購5億美元左右的鑽石,但埃羅莎在這件事情上“反而顯得有些冷淡”。這裏面肯定存在着某些高層的博弈,但從整體上看,身為“國營單位”的埃羅莎,必定、也遲早要走上市場化道路,而不能總是依靠“斯大林式的庇護”活着。

最後看一下佩特拉:

佩特拉的債務問題一直讓人很頭疼。去年的時候,我曾經多次提到,佩特拉的債務在6.5億美元左右,也許是中小型鑽石礦企中最麻煩的一位了。

到2020年12月31日,佩特拉的債務已經累計到了6.955億美元。不過人家已經在十月份提前實行了“債轉股”,現在是債權人執掌公司。當時業內還很擔心,認為這麼一來佩特拉可能會在發展道路上劍走偏鋒。

在這次的一月份的招標會上,佩特拉鑽石毛坯價格上升8%,基本回到了疫情之前的價格水平。這場招標會雖然不像戴比爾斯、埃羅莎那樣規模巨大,但也成功賣掉了38.2萬克拉的毛坯石,營收3050萬美元左右。

對於佩特拉來説,這個業績已經很不錯了。

公司CEO Richard Duffy後來公開表示,這確實是“市場的功勞”,此次的業績實在“令人鼓舞”。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像戴比爾斯、埃羅莎這樣的巨頭,還是像佩特拉那樣的“負債型”中小規模礦企,都在從最近的市場變化中獲益。漲價這個事情,是必然的結果。

至於漲價會不會對中下游的價格產生很大的影響,我覺得這可能性不太大。裏面的原因有很多,基本也都是和行業整體庫存情況、中游的利潤水平,以及下游的價格敏感度相關。可以這麼説,現在的鑽石行業,比以前健康了很多。漲價本身是一把雙刃劍,拉開了大顆粒和小顆粒的距離,也調控了產品的結構,不是一件壞事。

拉動需求、擴大需求,才是行業的重中之重。

鑽石觀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97 字。

轉載請註明: 戴比爾斯、埃羅莎、佩特拉上調鑽石價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