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非“一帶一路”合作開啓新篇章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財經

近日,中國與非洲聯盟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非洲聯盟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劃》(以下簡稱《合作規劃》)。作為中非加強政策溝通、深化務實合作的一項頂層設計,《合作規劃》的簽署將有效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非盟《2063年議程》深度對接,為中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開啓了嶄新篇章。

非洲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44個非洲國家和非盟委員會已同中方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約佔簽署此類文件國家和國際組織總數的三分之一。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電站等一大批項目成功實施,給非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顯著變化。中國連續11年成為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國,也是對非投資主要來源國之一,連續多年對非洲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20%。

今年以來,中非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相互聲援、團結戰鬥,共同推進“健康絲綢之路”建設,攜手構建衞生健康共同體。截至今年9月,中方已累計向非洲53個國家和非盟運送了超過400噸抗疫物資,併為非方在華採購抗疫物資提供便利,中國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項目已於12月14日在埃塞俄比亞提前開工建設,衞生健康領域合作成為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新亮點。同時,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在疫情期間呈現出十足韌性,中國在非1100多個合作項目持續運行,大量技術和勞務人員堅守崗位,有力促進了非洲國家抗擊疫情和經濟社會復甦。

當前,中非雙方正進入各自發展的新階段。明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非洲國家明年元旦將正式啓動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全力落實非盟《2063年議程》第一個十年規劃。站在這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中非雙方簽署《合作規劃》,有助於促進雙方優勢互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具體來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非盟《2063年議程》契合度高,互補性強。在貿易暢通領域,非洲國家正積極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非盟《2063年議程》提出了2045年實現區內貿易佔全非貿易比重增至50%、全非貿易佔全球貿易比重增至12%的發展目標。在設施聯通領域,非洲國家正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非盟《2063年議程》將“通過世界級的基礎設施連接整個非洲”列為重要目標,《非洲基礎設施發展規劃》確定了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和跨境水資源四大發展領域。當前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主要原因在於資金缺口較大,制約了非洲一體化進程和可持續發展,中方在資金融通領域根據非洲實際需要,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援助、信貸、投資等多元化融資支持。在民心相通領域,非洲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非人文交流源遠流長,非盟《2063年議程》七大願景中明確提出建設“具有強烈文化認同、共同文化遺產和價值觀的非洲”,提高文化產業對非洲GDP增長以及世界文明的貢獻。

中非雙方運用細膩的畫筆,繪製出中非政策溝通的“工筆畫”,《合作規劃》的簽署為後疫情時代中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指明瞭方向。《合作規劃》圍繞“五通”等領域,明確了合作內容和重點項目,提出了時間表、路線圖,再次證明中非“一帶一路”合作從來不是“清談館”,而是務實高效的“行動隊”。根據《合作規劃》,中方將與非盟委員會建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工作協調機制,通過順暢的溝通磋商機制及時解決規劃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非洲各國發展戰略深度對接,這有助於中非雙方在實現各自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加強“一帶一路”合作頂層設計,進一步找準彼此政策契合點。除了繼續深耕基礎設施、生產製造等傳統優勢領域之外,中非可以在民生、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領域拓展新的合作空間,積極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增進中非民生福祉。

《合作規劃》是我國和區域性國際組織簽署的第一個共建“一帶一路”規劃類合作文件,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各區域發展戰略對接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對中國與全球夥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具有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將為全球合作創造新機遇,為共同發展增添新動力。

疫情再次體現了各國相互依存、人類命運與共的現實,也讓各方進一步看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必要性和空間。促進互聯互通、堅持開放包容是應對全球性危機和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中國願同包括非洲在內的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甦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田士達)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