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次更名、股權幾經轉讓,這家合資基金控股股東竟欲清倉出局了

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6月30日,泰達宏利的大股東天津市泰達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達國際”)在天津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其持有的泰達宏利51%的股權,轉讓底價為17.58億元。

4次更名、股權幾經轉讓,這家合資基金控股股東竟欲清倉出局了

在轉讓協議中,並未提及轉讓的原因。不過記者注意到,自泰達宏利前身成立以來,該公司的股權幾經轉讓,最初成立時的股東已經悉數退出。而作為國內首批成立的合資基金公司之一,其外資股東背景也留給市場更多想象的空間。

多年來,泰達宏利一直在規模上止步不前,此次股權轉讓能否給這家公司帶來新的活力,有待觀察。

泰達宏利股權結構又要變了

天眼查APP顯示,泰達宏利基金分別由泰達國際持有51%的股權和宏利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利投資”)持有49%的股權。

公開信息顯示,泰達國際是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07年。而宏利金融是宏利金融旗下的公司,宏利金融主要業務包括保險、財富管理等。

在此次轉讓信息中,並未透露受讓方的信息。不過,中國基金報援引市場人士,宏利投資或會受讓這51%的股權,而泰達宏利則有望成為外資全資控股的基金公司。

在股權轉讓的信息中也透露了泰達宏利的財務情況。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泰達宏利的營收為1779.86

記者注意到,泰達宏利的前身是泰達荷銀基金,成立於2002年,是我國首批合資基金公司之一。自成立以來,這個基金公司經過了4次更名,直到2010年,荷銀亞洲將股權轉讓給宏利投資,才更名為泰達宏利。

而這次四次更名中,泰達宏利的股東方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公開資料顯示,2002年成立之際,彼時泰達宏利還被叫作湘財合豐,由湘財證券、大慶石油管理局、山東鑫源控股和新疆證券分別持有40%、15%、30%及15%的股權。

2003年荷蘭銀行被引入,在受讓湘財證券3%,新疆證券和大慶石油管理局各15%的股權後,湘財合豐更名為湘財荷銀。

中間幾經股權轉讓,到了2006年,大股東湘財證券將51%的股權轉讓給天津泰達集團旗下的北方國際信託,而剩下17%轉讓了荷銀亞洲。隨後湘財荷銀更名為泰達荷銀。

2010年,外方股東荷銀亞洲又將手上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了宏利投資,在更名為泰達宏利之後沿用至今。

不過在2018年,泰達宏利的股權也有過一番內部變更,北方國際信託將持有51%股權悉數轉讓給了泰達國際,不過北方國際信託和泰達國際同屬一個大股東,所以名字也並未因此而改變。

幾經股東變更,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泰達宏利的發展。自2010年以來,泰達宏利的規模始終難以做大。截至2021年1季度,泰達宏利的規模達到了419億元,相較於去年一季度僅有小幅提升。

再細看泰達宏利的規模,在公募基金大發展的這兩年,其規模也並未隨着趨勢一起攀升,而是出現了波動,截至2019年3季度末,泰達宏利的規模一度達到423億元,而後反而出現了下降。

外資機構持續佈局中國市場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5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91家。業內人士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外方股東欲提升其持股佔比。

去年8月,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下稱“上海信託”)掛牌轉讓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投摩根”)49%股權,轉讓價格為70億元,信息披露起止日期從2020年8月25日至9月21日。

而在更早之前的2019年,上海信託曾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上投摩根2%股權,轉讓底價為2.41億元,較評估值1.80億元溢價33.89%。最終,摩根資管以2.41億元成功競拍上海信託持有的上投摩根2%股權。

不過截至目前上投摩根的官網上,股東結構仍然是上海信託持股51%,而摩根大通持股49%。

而在上投摩根之後,2021年5月,華鑫證券通過在上海聯交所公開掛牌轉讓其所持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6%股權。掛牌期滿後,摩根士丹利作為唯一意向受讓方,採用協議轉讓的方式受讓上述股權,受讓價為人民幣3.90億元。

在更早的2019年6月,摩根士丹利則拿下了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44%的股份,獲得相對控股權。業界當時就預期,摩根士丹利方面可能會謀求進一步控股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

除了提升合資公司股比,外資機構還有另一條路徑,即獨立申請公募牌照。6月18日,貝萊德基金在上海舉行了開業儀式,這是首家獲批的在中國開展公募業務的外商獨資資產管有限公司。此外,包括富達、路博邁、施羅德等等多家機構仍然在申請公募基金牌照。

富達國際公募基金的籌備工作從2019年年初就已經啓動。“我們積極佈局,長遠投資。在接下來的12個月裏,會繼續擴充中國的團隊,招聘最好的人才,為更深入地參與中國市場做最充分的準備。”此前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李少傑曾表示。

而不少巨頭則同時做好了“兩手準備”,例如瑞銀資產就在持有49%國投瑞銀基金股份的同時,還在2017年7月登記了獨資私募——瑞銀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景順資管在持有景順長城49%股份的同時,在2017年11月也登記了獨資私募——景順縱橫(上海)有限公司。類似的情況還有德國安聯集團和國聯安基金、施羅德投資和交銀施羅德基金等。

上述情況表明,無論是獨立申請牌照還是謀求增持股權,當前外資巨頭的動作並不一致。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外資巨頭開拓中國市場的堅定決心。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李少傑此前就曾表示:“我們對於中國的基金市場一直抱有期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25 字。

轉載請註明: 4次更名、股權幾經轉讓,這家合資基金控股股東竟欲清倉出局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