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情已經維持了多年,後期的走勢受到很多投資者關注。持股者不知該何時了結倉位,持幣者又不甘心錯過、想尋找漏網之魚。從剛剛披露的公募基金的二季度持倉數據,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明確的信息。
首先,公募在醫藥領域的持倉已經達到了高位。2020年二季度,醫藥在佔到公募整體倉位的17.37%,相比第一季度提升了2.68個百分點。這一持倉水平已經逼近了歷史高位,物極必反,這是我們要警惕的一個重要變化。
第二,公募的倉位在增加,但是持有醫藥的基金數量在減少。我們以基金重倉的前30只醫藥標的為樣本進行分析,二季度持倉基金數量為128支,而一季度這一數值為137.7只。説明有基金已經在悄悄撤退,醫藥板塊的籌碼有鬆動跡象。
綜合這兩點,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醫藥持倉比例接近峯值,部分持倉機構開始減持,所以醫藥將從全面行情轉為結構性行情。在人氣慣性的延續下,三季度會重新排兵佈陣。稀缺性公司、業績可持續的公司會高舉高打,低位業績反轉的公司則會受到增量資金的認可。
從波段機會的角度,我們需要客觀冷靜的看待醫藥的後市表現。從行業格局的角度看,我們絕不能完全退出醫藥。醫藥未來的增長空間和確定性仍然具有比較優勢,創新藥的估值推動、特殊藥品的供需緊缺仍是眼下非常重要的驅動因素。
這兩天市場中,醫藥的人氣快速回升,資金開始迴流。吉藥、海辰等低位反轉的公司受到資金追捧(案例陳述,並非推薦),生物醫藥指數四連陽。公司邏輯方面,依然是稀缺性+業績+低位低價。
就像我最近視頻中分享的案例一樣,國內最大的上市醫療產業集團之一,與阿里合作互聯網醫療平台。公司通過收購,掌握了細胞免疫治療等頂尖醫療技術,擁有全國第一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具備極強的稀缺性。7月15日,21家機構集中調研。
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中公司僅為舉例,不作推薦。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