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公募基金中期“成績單”

解讀公募基金中期“成績單”

  步入9月,公募基金2020年中期業績“成績單”已上交完畢。面對充滿專業術語的基金定期報告,很多投資者可能會感到“頭疼”,其實,閲讀基金報告是提升基金投資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廣大投資者有必要“翻譯”和解讀基金中期“成績單”背後的密碼。

  目前,公募基金2020年中期業績“成績單”已上交完畢。基金的定期報告作為全市場為數不多的基金經理與投資者溝通的橋樑,是投資者瞭解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投資思路和評估基金業績的重要通道,值得廣大投資者深入解讀。

  哪些基金是“搖錢樹”

  伴隨利率下行,貨幣基金規模出現大幅下跌。今年的半年報顯示,貨幣基金已不是最賺錢基金品種,“搖錢樹”開始“交棒”給權益類基金。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募基金合計利潤7183.4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24.05億元。得益於股市行情回暖,偏股基金(含股票型和混合型)成為最賺錢品種,半年利潤接近5400億元,佔全部公募基金利潤的74.82%。

  平安證券研究所基金團隊分析師陳瑤表示,權益類基金行情較好與基礎市場走勢密切相關。今年上半年,市場小幅下跌2.15%,但憑藉基金公司出色管理能力,權益基金平均收益遠高於市場指數。純債類基金則受益於市場整體資金面寬鬆預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先下後上,中債綜合指數先上後下,純債基金表現也隨市場走勢而波動。具體來看,1月至4月,債券基金持續上漲,在4月末達到今年以來階段高點,進入5月,債券基金持續回調,在6月,債券基金在持續回調後有企穩跡象。

  投投科技旗下聯泰基金金融產品部總監陳東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今年上半年,受益於權益市場整體回暖,主動型權益類基金投資回報亮眼。在A股結構性行情背景下,雖然市場仍面臨着疫情等因素擾動,但公募基金充分發揮了投研管理能力的相對優勢,把握住了結構性機會。以主動權益管理能力見長的頭部基金公司旗下權益類產品表現尤為突出。權益類新基金髮行也因此受到市場熱捧。今年前8個月,公募基金新發規模突破2萬億份,創下歷史新紀錄,出現不少爆款基金。

  此外,權益類基金受熱捧也不僅得益於A股“結構性牛市”行情。二季度以來,由於債券市場大幅回調,各品種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跌,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規模均遭遇了大幅縮水。在全球低利率、低增長大環境下,股債蹺蹺板效應明顯,A股相對投資價值凸顯,這也促使資產配置加速轉向權益類基金。

  整體來看,在A股市場回暖、結構性行情明顯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綜合投研能力凸顯,權益類基金賺錢效應也更加顯著。在“房住不炒”以及淨值化轉型大背景下,居民財富配置將逐漸向金融資產遷移,權益類基金佔比有望不斷提升。

  上半年,權益類基金賺得盆滿缽滿,普通投資者後期還能再買嗎?華寶證券分析師楊瀟表示:“在經歷貨幣基金受寵、委外基金髮行火熱、短期理財債基風靡一時等變化之後,上半年實現基金業績與規模雙增長的權益類基金終於價值迴歸。對此,投資者不必過於驚訝,在成熟資本市場裏,權益類基金都是‘挑大樑’,並值得長期持有的資管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投資者在選擇權益類基金時僅看半年或1年業績,這是極為片面的。華寶證券分析師李真認為,僅以短期收益率指標篩選基金是無效的。在多變的A股市場,上半年表現與下半年表現並沒有關聯。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不應盲目追逐市場熱點,可採用“核心+衞星”策略,核心即長期鎖定投資優質基金,衞星基金則可結合專業服務機構觀點,結合不同市場環境,小倉位配置不同風格或不同行業基金產品,來衝擊更高收益。

  投資風格偏向成長

  從2013年至今,公募基金的投資風格相對穩健,一般僅在偏愛成長股、偏愛價值股中間切換。今年上半年,創業板異軍突起,漲幅達35.60%,成長股再次成為基金中報的“寵兒”,低估值、小盤股、高成長性仍是基金佈局重要選項。

  “A股邏輯已從流動性驅動向盈利驅動轉換。”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表示,“國內大循環帶來確定收益,外部衝擊帶來確定風險,趨利避害是較為明確的投資策略。高估值不是撤退理由,低估值是進攻依據,從品種看,確定週期和消費均是國內大循環受益者。”

  除了持股風格切換,持股集中度變化在中報裏也有體現。中報顯示,公募基金持倉集中度持續提高,並向龍頭股集中。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總監曾令華表示,“目前持倉是順趨勢的持倉。其原因有兩點,一是今年發行的爆款基金都是過往業績好的基金,會使上漲較多的股票進一步向上推升。二是公募的排名機制令其容易抱團。這種一致性也反應出市場脆弱性,投資者在選購基金時,目前要特別注意不要因為基金業績而買入。多想想基金經理賺的是什麼錢,為什麼基金經理能賺到這種錢,在認同其投資理念的基礎上再持有”。

  從換手率來看,上半年,普通股票型基金與偏股混合型基金單邊換手率中位數分別為197%和196%,比2019年下半年的168.6%和167%有所提升。多位基金經理也在基金半年報中透露,二季度進一步提升了持倉集中度。“二季度我們提升了持倉集中度,聚焦具備長期增長能力的成長龍頭。”中歐遠見基金經理周應波稱。

  基金為何“扎堆”少數龍頭股?金牛理財網分析師宮曼琳表示:“今年以來,結構性行情愈演愈烈,龍頭公司估值越來越貴,A股估值體系已發生變化。隨着行業競爭格局大幅改善,行業內部估值拉開差異,未來基金持股集中度或將進一步提高。”

  不過,也有人面臨基金持股集中、基金“扎堆”抱團龍頭股的風險。長量基金高級研究員王驊表示,對於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多隻不同基金,往往採取複製策略。基金抱團這一模式,一度成為某些基金公司盈利大增的重要推手,其中暗藏較大多次流動性風險,導致業績大起大落。投資者一定要關注基金“扎堆”的投資風險。

  哪些股票最受基金青睞

  從中信一級行業分佈來看,公募基金權益總規模有所上升,其中規模增長最多的行業為醫藥、計算機、傳媒、農林牧漁;規模下降最多的行業為非銀金融、銀行、家電、電子。公募基金重倉的行業分別為醫藥、食品飲料、電子、計算機。其中,前3個行業的公募基金持倉規模均在1000億元以上。公募基金持倉最小行業為石油石化、紡織服裝、綜合、綜合金融。

  從存量股票的基金持倉情況看,貴州茅台被持股總市值為833.85億元,成為基金圈最受追捧的“明星”公司。五糧液以545.21億元的持股總市值,緊隨貴州茅台之後。另有立訊精密、恆瑞醫藥、中國平安、長春高新4只個股被持股總市值均突破300億元。

  從持倉個股增持的規模變化看,邁瑞醫療增持規模最大為118.1億元,中信通訊增持規模為88.3億元。從持倉個股的增加比例來看,有33只個股增加比例超過5%,其中普洛藥業、中設集團、南洋股份增加比例為13.83%、10.69%、10%。從持倉個股減持的規模來看,中國平安、格力電器、招商銀行減持規模最多為176.06億元、134.22億元、102.71億元。從持倉個股的減持比例來看,有18只個股減少比例在5%以上,寒鋭鈷業、華友鈷業、大族激光減少比例最大,分別為12.04%、10.63%、10.18%。

  華創證券分析師盧威認為,從半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略有提升,與2020一季報總體規模相比,增加574.36億元。其中,製造業增加最多,為737.05億元;金融業規模減少最多,相比一季報減少828.33億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26 字。

轉載請註明: 解讀公募基金中期“成績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