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媒體援引相關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中國有可能限制稀土金屬對美出口,如果這件事發生,那麼首當其衝受到打擊的就是美國的武器製造業,這種消息加劇了相關行業人士的擔憂,據觀察者網消息,《金融時報》也做了類似的報道,稱中國正考慮限制稀土出口,而稀土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國防供應商相當重要,據悉,每生產一架F-35戰鬥機就需要消耗417公斤稀土產品。
事實上,不僅是軍事裝備,許多電子高科技產品都需要用到稀土金屬,如手機、電動車等,目前中國在全球的稀土生產中佔據了主導地位,而美國、澳大利亞、緬甸等國排在後面。
近幾個月來,囤積稀土金屬的競賽愈演愈烈,價格相應的開始飛漲,相關分析師稱,稀土價格突然上漲很常見,但出現新一輪的上漲與澳大利亞等國跟中國關係的變化有關,上一次價格上漲是在2019年,當時市場也猜測中國可能實施相關的出口限制。為此,澳大利亞準備出手了。
據悉,澳大利亞稀土礦商“離子稀土”籌集了大量的資金開始加快推進自己在烏干達的馬庫圖項目進度。從澳方的舉動來看,自從商品對華出口受阻之後,其準備在稀土領域的競爭中跟中國“戰鬥”。然而,真的那麼容易嗎?
事實上,西方國家為了擺脱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已經推進了很多計劃,例如,澳大利亞公司萊納與美國國防部簽署了相關協議,將在美國建造一座稀土分離廠,該公司是中國以外的最大稀土生產商。不過,業內人士經常對這些西方國家的行為潑冷水,因為想要建造獨立的供應鏈,就要解決原料的成本和渠道等問題。相關專家早就指出,建造獨立供應鏈的成本和難度非常大。
比如,這些國家想要建立自己的技術和設備肯定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採礦也會破壞環境,以及產生其他的破壞,值得關注的是,美國雖然稀土資源豐富,但是勞動成本和能源成本也比較高,所以美國應當權衡相關的利弊。事實上,西方國家想要實現供應鏈多元化是明智的,然而,需要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否則將會嚴重依賴中國,但是在其他國家的成本更低之時,轉移供應鏈是相當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