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關鍵時刻,阿里巴巴“健身”進行時

本文轉自:證券時報

這份財報透露出這家大公司發展路徑的多個關鍵詞:揮別利潤高增速,業務健身進行時,更健康發展被賦予更高優先級;國內年度活躍用户數首次突破10億,仍然擁有中國最多元、粘性最高的線上消費者羣體;海外市場消費者衝破3億,成為中國數字經濟出海的重要力量之一。

這也是阿里巴巴發佈升級多元化治理體系,重新劃分商業分部後的首份季度財報。從更高、更快邁向更優、更強,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佔據重要一席的阿里還將帶來哪些想象?

揮別利潤高增速,擁抱更健康發展

這是阿里去年底大刀闊斧重新劃分商業分部後的首份季度財報。從2014年起,阿里逐漸明確了面向未來的三大戰略——內需、全球化和雲計算。2021年底,阿里迎來最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新設立“中國數字商業”和“海外數字商業”兩大板塊。

其中,“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包括大淘寶(包括淘寶、天貓、阿里媽媽)、B2C零售事業羣、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業務;“海外數字商業”板塊包括全球速賣通和國際貿易(ICBU)兩個海外業務,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場的多家子公司,更明確推進內需和全球化戰略的堅定決心。

透過“三張表”(資產負債、經營損益、現金流量)數據,也折射了阿里巴巴結構轉型後的業務健身效果:持續加大對中國商業投資力度,業務聚焦“練內功”,加固多元收入增長力量,更健康、高質量被賦予更高優先級。

從財報數據看,本季度,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722.26億元,同比增長7%,在行業市場發展環境日益負責和日益激烈的競爭格局下,該板塊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包括對於增長業務、為用户增長的投入增加,以及支持商家的舉措。

也因此,經歷一系列調整後,營收佔比最大的中國數字商業,本季度增速下滑,但仍佔公司整體營收的比例為71%;“中國數字商業板塊”作為阿里歷史上首次全面打通“淘系”和“B系”兩大業務線,依然穩住了阿里巴巴全力推進內需戰略的主陣地。

海外數字商業板塊的營業收入為164.49億元,同比增長18%,佔公司整體營收的比例為7%。其他各業務營收表現中,除數字傳媒和娛樂業務,其他6大業務板塊均處在增長狀態。

提升“健康度”的戰略優先級下,是企業收入表現的強韌勁和增長結構的持續優化,這也得到了用户數據的增長曲線的印證: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12個月內,全球阿里巴巴生態系統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約12.8億,單季增長4300萬。中國市場消費者單季淨增長2600萬至9.79億,海外市場消費者則首次突破3億。

健身進行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

財報健康度,背後其實是數字經濟的健康度。從財報看,阿里聚焦中國商業消費的基本盤依然夯實,同時,在“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精神下,圍繞加速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方向,推進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阿里推出了系列舉措。

通過裝上阿里雲的“工業大腦”,位於雲南昆明的浙能錦江環境西山垃圾發電廠,讓焚燒中負責控温的工人,可以從每天近萬次的控温操作中解放出來,工作量減少90%,發電量提升五個百分點,一噸垃圾能多發10度綠電,成為數字技術積極賦能 “雙碳”目標的一個應用創新。

速度是比拼能走多快,健康是比拼能走多遠;“更健康”不僅僅是中國企業現在的關鍵詞,更是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關鍵詞。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在行業強監管與全球化競爭的大背景下,大家也希望能從一份財報中,看到市場風向,看清企業動向,看到行業走向乃至整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方向。

阿里巴巴倡導的數字經濟,既在獨善其身,也在與社會共享。以市場普遍關注的硬核科技與產業互聯網方面為例,阿里的路徑是:一方面,堅持做深技術,從核心軟件技術、雲的操作系統不斷走向對芯片等關鍵底層技術的突破,建設核心能力。另一方面,依託雲計算能力,發展基於互聯網、零售、金融、交通、製造業等行業的解決方案,深度參與全社會的產業數字化進程。

“追求健康度”的戰略方向背後,或許也是一種新的思考:在以消費平台服務好內需發展之外,阿里更加積極主動探求服務產業數字化,講出新的符合時代先進性的故事。技術積澱日益從最初的商業應用創新,進入與製造業、科技更緊密接觸的“硬核層”,在2021年,阿里巴巴正式發佈了目前業界性能最強的ARM服務器芯片--自研雲芯片倚天710。當年10月,阿里雲進一步將原生分佈式數據庫PolarDB-X全功能開源。

當前,阿里雲數據庫已廣泛應用於政企市場,覆蓋了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統、中國郵政、中國太保、友邦保險、申萬宏源證券等政企用户。

2021年四季度,阿里巴巴來自雲計算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20%,經調整EBITA利潤1.34億元,實現了連續五個季度盈利,儘管當季度受到了頭部客户停止採購以及互娛與在線教育等行業的客户需求放緩影響,但也受益於金融及電訊行業的發展,使雲業務整體保持了穩增長,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

轉折時刻的想象

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報告顯示,行業的增速從2015年的46.5%降至16.7%,年均增速降幅達6個百分點。

長期以來,以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公司,向技術和效率要生產力,以輕資產、高效率的模式取得高速增長獲得外界矚目,而當前的一個逐漸形成的新共識是:以速度和流量論英雄的時代已漸行漸遠。

近兩年來,在多方因素作用和壓力之下,互聯網行業在二級市場擾動劇烈,互聯網中概股也經歷了大幅回調;作為代表公司之一,阿里的股價走勢更為陡峭。

不過,投資永遠是看預期的,是面向未來的。從去年四季度起,一些“聰明錢”持續加倉阿里巴。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公司繼續出手增持,將對阿里巴巴在內的主營電商中概股的持倉比例增至30%左右。貝萊德也在去年四季度增持了阿里巴巴ADR,增持幅度高達116%。此前披露的四季報也顯示,千億私募景林資產也增持了近20萬股的阿里巴巴ADR,增持幅度達182%。

資本為什麼而加倉?除了低估值、現金等價物、超跌等原因外,一個重要的考慮還是未來前景。某種意義上説,各路資本包括監管者都樂於見到一種轉折。數字經濟以及互聯網行業需要一場增長邏輯、商業模式系的大變革。

轉折時刻,在數字經濟時代佔據重要一席的阿里巴巴尤為引人關注。

在阿里巴巴業績電話會上,董事局主席、CEO張勇明確闡釋今後發展戰略,“未來的重點已經從用户的增長,轉變為用户的留存和ARPU值的增長。我們將始終堅持服務民生,服務以中小企業代表的廣大客户,服務產業數字化,服務實體經濟,造福社會,面向未來,堅持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從經歷“爆發增長”到靜候“長坡厚雪”,當市場重新發現行業,張勇在業績會描繪的“堅定執行多引擎增長戰略、高度聚焦能力建設和價值創造、在關鍵戰略業務上展現出積極發展態勢”大公司,所能具備的長期增長動力和堅實壁壘,仍然可期。

(CIS)

編輯:葉舒筠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19 字。

轉載請註明: 數字經濟關鍵時刻,阿里巴巴“健身”進行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