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財報,每年一度的海康大華財報披露對於安防行業來説就跟過年一樣熱鬧,而近日,海康大華也紛紛披露了2020年的業績快報,作為財報的先導,這兩家企業的業績快報,基本上也能算上2020年一整年的安防晴雨表了。
從往年的財報看來,兩家企業幾乎都保持着業內領先的增長勢頭,各路人士看得無非就是兩家誰漲得多,差距是進一步拉大,還是縮小。
不過今年,兩家給出的確是完全不同的答卷,海康的業績快報依舊保持可壓倒性的強勢,而大華的業績快報則十分獨特,一份增利不增收的答卷似乎預示着兩家龍頭,已經逐漸分道揚鑣。
其實拋卻那些光鮮的頭銜,大華的背後,反映的是整個行業2020年遭遇的真實情況。
大華不努力,還是行業不景氣?
從業績快報來看,2020年大華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64.7億元,同比增長1.21%;利潤方面,公司全年實現淨利潤43.4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2%;在股票方面,大華實現歸屬上市股東淨利潤40.01億元,同比增長25.51%。
僅從數據上來看,如此強硬的增利不增收,即便是縱觀全行業也是很少見的。
而要了解這背後的真實情況,就要把營收和利潤單獨拿出來分析,畢竟2020年的行業境況,實在是有些特殊。
先説營收,大華的業績顯然更貼接地氣一些,同比增長1.21%也算是基本能夠代表去年安防行業整體的情況——苦中作樂。
相比前幾年的穩定增長,以穩健著稱的大華在去年給我們交出1.21%的答卷其實並不意外。
從宏觀來看,疫情幾乎給了所有安防企業一次沉重的打擊,儘管市場上快速湧現的紅外測温需求讓大華成為了第一批覆工的企業,但疫情帶來的項目延遲、需求減少還是給大華帶來的沉重打擊。
馳援火神山讓大華拿到了提前復工的資格,但並未挽回業績上的下滑
從季度看,大華直到Q3季度才實現同時期業績的淨增長,而即便到了Q3季度,大華相比往年業績同樣是呈同比下降態勢,而Q4季度大華全線發力,實現營業收入103.01億元,同比增長6%。算是挽回了前三季度的頹勢。
Q3、Q4季度的發力總算是挽回了前兩季度的營收下滑
而縱觀大華在四個季度的表現,我們也不難看出,大華所反映的正是行業2020年的整體業務走向,從一二季度的大幅虧損,再到三四季度市場復甦,企業開始全線衝刺,再到全年整體的盈虧平衡。
大華股份,作為一個業務線涵蓋整個行業的綜合安防巨頭來説,這個成績無疑代表了行業本身的發展脈絡。
綜合近日其他安防頭部企業發佈的業績快報來看,2020年除了智慧城市相關的智慧停車、智慧交通領域發展較好外,以傳統監控業務為核心的安防業務表現平平。
特別是2020年作為雪亮工程的最後一年和新基建的開年,在G端的項目上呈現出激烈的競爭局面,以渠道為主的安防行業受到來自互聯網企業的激烈挑戰,這也是安防企業營收不佳的另一個原因。
而海外市場更是由於疫情的原因呈現出不穩定的特徵,一方面交通運輸受到阻礙,商品的過關效率較往年相比下降,另一方面後勤維護、店鋪銷售的人員成本、包括店鋪本身的運營成本激增,更加劇了海外業務的不穩定性。
所以僅從營收來看,大華的營收基本上作為行業的大勢圖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從利潤上看來,大華的利潤顯然就沒有那麼普通了。
離譜的利潤增長與大華的求變
提起大華的利潤增長,華圖微芯是2020年大華利潤怎麼也繞不開的一個關鍵詞。
8月12日,大華股份發佈公告宣佈完成子公司浙江華圖微芯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並已收到交易對方支付的第一期股權轉讓款6.12億元,而此前消息披露,該次交易的全款為12億元。
一時間輿論譁然,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大華為什麼會突然選擇出售華圖微芯,而坊間的各種猜測也在網絡上橫飛。
【什麼為了換取股東分紅的條件、現金流緊張等等】,迷惑恐怕是那個時期所有安防人對大華這一消息的反應。
其實這些猜測既對也不對,對的是以上條件都加大了大華出售華圖的決心,但不對的是這些對於大華來説都不是出售華圖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雖然去掉這12億元利潤大華2020年有利潤下滑的風險,但瘦死的駱駝還是比馬大,大華作為安防行業名副其實的巨頭即便去除這12億利潤,剩下28億淨利潤依然能夠維持企業的穩步發展。(而且28億淨利,足夠很多安防企業賺一輩子了)
要知道企業不是傻子,追求財報好看雖然重要,但並不足以讓企業拋售一傢俱有發展潛力的芯片公司。
特別是在全球挖礦流行、芯片短缺、華為海思被封鎖、國產芯片百廢待興的時機,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拋售芯片企業,大華的管理層能帶領大華走到今天,這些最淺顯的道理顯然他們明白得多。
而真正促使大華出售華圖,背後就是大華的求變,即業務線的精簡。
縱觀今年所有安防企業的業績快報,能夠實現業績、利潤雙增長的,且增長幅度增長較大的(相較疫情時期)的都是那些專注賽道的企業。
比如千方科技(智慧交通,營收增長8.66%)、捷順科技(智慧停車,營收增長12.45%)等等,在智慧城市的各條賽道上,這些找準賽道的企業更容易發力。
即便是大華,也必須從智慧城市多樣的賽道中做出取捨
説實在的,大華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能夠在政府主要的安防行業同海康掰腕子這麼多年已經實屬不易。在這個渠道為主的行業裏,大華做到這樣,真的已經算是草根的逆襲了,想想從外資企業包圍中突圍,大華小心翼翼走過這麼多年,對於經營謹慎些真的很容易理解。
而出售零跑、華圖微芯,則正是大華對於細分賽道的取捨,這點其實也是大華的戰略規劃。
要説新能源汽車、芯片企業現在賺錢嗎?當然了,無論是特斯拉、比亞迪、蔚來,還是芯片的海思、寒武紀,哪個不賺錢?但賺錢的背後是同樣巨大的前期投入。
寒武紀融了多少輪資才足以支撐到其上市?蔚來在發展的過程中又遭遇過多少磕磕絆絆?這些都是一個企業,尤其是集團型企業決策人需要考慮的問題。
而這對於剛剛經歷總裁(李柯)和高管離職的大華而言,想找一個有能力的人去規劃這些資產並維持集團的長遠發展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更何況這些資產在收到回報以前,顯然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這對於大華來説都是很難接受的。
此外,突然爆發的疫情成為了壓垮大華出售華圖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主營業務萎縮,抗疫遙遙無期、子企業需要鉅額成本的前提下,精簡業務輕裝上陣已經成為大華業務發展的重要舉措。
所以縱然稱得上是壯士斷腕,但大華仍舊義無反顧,畢竟做生意,能賺錢才是最重要的。
大未必能做到全,精簡業務為了更好發展
3月1日,電商巨頭蘇寧宣佈轉讓主營業務23%的股權,售價148億,而與其一同進行的還有蘇寧對於旗下體育事業的全板塊砍掉。
有消息指出,蘇寧針對零售業務的計劃也已經開啓。
而蘇寧總裁張近東也在微博放出豪言,如果京東的增速比蘇寧易購快,就把蘇寧易購的股份送給他,並且還繼續對媒體稱2021年蘇寧易購要做到扭虧為盈。
先不説蘇寧能不能做到放出的豪言,從企業發展的層面來看,在全行業都在精簡結構輕裝上陣的當下,大華出售華圖微芯,也屬於再正常不過的業務變動。
張老闆的“坐不住”,本質上還是為了企業盈利着想,步子太大總有拉胯的時候
然而業務變是變了,但問題就在於大華2021年能否做到業務上的騰飛,畢竟在業務精簡過後,如果企業運行效率還沒有上漲,那無疑會進一步降低大華投資者們的信心,這對於一個上市企業來説是極為不利的。
不過從股價上來看,大華持續上漲的股價也説明了投資者對於大華的信心,去年剛得到馮柳私募大舉加倉的大華同樣也是志得意滿。而這份信心能否持續下去,則要看2021年大華的具體表現。
畢竟如果輕裝上陣,還是被殺個下馬威,那也太説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