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1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2020年,人民幣跨境收付佔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金額的比重為47.4%,創歷史新高,人民幣跨境使用便利化程度又上新台階。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這份報告名叫《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這已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五年發佈同主題的報告。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28.38萬億元,同比增長44.3%。人民幣跨境收付佔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金額的比重為47.4%,創歷史新高。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人民幣跨境收付佔比再創新高的根本原因,是國際金融市場和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充滿信心。董希淼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不但有效防控了疫情而且宏觀經濟穩步恢復,成為主要經濟體中保持正增長的少數經濟體之一。”
在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看來,人民幣跨境收付佔比創新高也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不斷開放的認可。張翠霞説:“中國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進程不斷加快,包括銀行間的債券市場投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滬深港通、基金互認、債券通、黃金國際版等人民幣投資渠道陸續放開,是導致人民幣跨境收付超過44%增長的一個核心因素。”
報告指出,2020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美聯儲、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都保持寬鬆,而我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穩字當頭”。利率、匯率在全球市場保持較強的穩定性,人民幣“全球避險資產”的功能逐步顯現,越來越多的境外主體和資金選擇進入我國金融市場。
報告認為,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中國有望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全球價值鏈中,產業得以進一步升級。實體經濟的真實發展需求和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將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現實基礎。
不過,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人民幣國際化同樣面臨不少挑戰。魯政委説:“讓人民幣能夠被更多的國外居民接納,目前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需要在國外有能夠方便國外居民持有、清算、交易的市場。但實際上從全球人民幣海外的資金池來講,最大的資金池首先是在香港,其次是新加坡,再就是倫敦,紐約一直髮展得比較小,這是一個問題。同時我們的企業在貿易當中,在與新興經濟體的貿易談判中,我們還是有一定的議價能力,議價能力就意味着我可以選擇幣種。但是對於歐美的很多企業來説,我們的議價能力不是那麼高,也影響了人民幣的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