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備付金交存再創歷史新高。1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央行近期公佈的最新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非金融機構存款(即“支付機構備付金”)為20929.64億元,較11月上升1413.8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支付機構開始交存備付金以來,交存金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再次突破歷史最高點,前值高點為2021年9月的19867.45億元。
備付金交存金額突破2萬億元
從2021年全年的備付金變動情況來看,整體呈現波動上漲態勢。
具體而言,2021年2月,備付金交存金額首次突破1.9萬億元關口,並在2021年5-9月間,出現了4個月連續上漲。在2021年8月再度達到1.9萬億元水平後,備付金交存金額在1.9萬億元以上小幅波動,隨後於2021年12月一舉突破2萬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注意到,從歷史數據來看,不止在2021年2月實現突破,備付金交存金額在年底以及國慶、春節等小長假前夕,也經常出現季節性上漲,屢屢刷新此前交存記錄高點。例如在2020年1月,備付金交存金額環比增長近2600億元,首次實現1.7萬億元水平。而在此之前的歷史高點,發生在2018年12月,數值為16299.8億元。
針對備付金交存金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這一情況,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備付金交存金額持續走高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首先是宏觀經濟不斷改善,生產、消費等均處於擴張區間,用户交易頻次、規模有所增長;其次是備付金監管政策不斷完善,以及支付機構的合規意識、合規水平等持續提升,支付行業整體交易呈現持續上漲,進一步帶動了備付金總額增長。
蘇筱芮認為,備付金在特定時節的增長主要來源於頭部機構。在備付金相關政策趨穩的大背景下,由市場消費環境的變化所引發。一是伴隨着支付領域互聯互通的提速,支付機構尤其是巨頭之間面對C端的競爭程度加劇,持續開展各類營銷活動;二是臨近年末,電商平台各類購物促銷活動頻出,如“雙十二”“年貨節”等,同樣會帶動年底以及假期前出現備付金的大幅上漲。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同樣指出,年關時節備付金上升,與經濟活動中的企業結賬、年關消費、預付卡消費等行為有一定關係。
中長期增長態勢已形成
據北京商報記者瞭解,所謂支付機構備付金,是指非銀行支付機構為辦理客户委託的支付業務而實際收到的預收待付貨幣資金,用户在電商平台購物付款後、商户收到資金前,支付機構累積的資金,用户通過預付費的形式充值的款項,以及用户在支付平台中的賬户餘額等,均屬於備付金範疇。
按照監管要求,自2017年開始,支付機構客户備付金集中存管穩步實施,並逐步提高交存比例。從2019年1月14日開始,支付機構備付金實現100%交存。在2020年初,央行宣佈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以0.35%的年利率按季結息,並從中計提10%作為非銀支付行業保障基金。
除了以計息新規提高市場活動、增強相關支付機構積極性外,央行還在2021年初出台《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户備付金存管辦法》,對備付金存放、使用和劃轉進行嚴密監督,並嚴肅懲處備付金違規行為。
備付金交存規模也在逐年上升,根據央行官網披露的數據,從2019年1月-2021年12月,備付金交存金額由13985億元增至20929億元。於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備付金總額的變化能夠真實反映支付行業的發展情況,備付金總額穩步上升,意味着經濟的交易活動、支付業務的向好態勢。從近三年趨勢看,備付金中長期增長態勢已經形成。
於百程表示,支付業迴歸本源等監管要求,也將進一步推動支付機構聚焦支付主業,有助於優化技術、擴充場景,並提升用户體驗,這些均有利於備付金規模的增長。
“2021年支付行業也有不少變化,不論是三批支付牌照的續展,還是條碼支付互聯互通實現‘大跨步’,支付行業在連續的監管政策下,合規度穩步提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得到有力保障。而備付金交存金額的增長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支付行業的良好增長態勢,預計後續備付金將持續呈現出波動式上升的走勢。”蘇筱芮如是説道。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