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6日,騰訊旗下的數字收藏平台幻核發布公告稱,幻核即日起做出業務調整,停止數字藏品的發行。在數字藏品業務的業務上,一向穩健的騰訊突然踩了個急剎車。
曾經的弄潮兒,怎麼突然就不行了?
騰訊幻核是國內首個基於NFT技術的數字藏品交易APP,其數字藏品業務始於2021年8月,隸屬於PCG業務線,首波產品以騰訊旗下高端訪談節目《十三邀》為主題,推出“限量版十三邀黑膠唱片NFT”,三百枚NFT上線後秒售罄。
2021年10月,騰訊幻核將NFT字樣刪去,改為“數字藏品”,強調其不具備虛擬貨幣屬性。
幻核的數字藏品主打文化和IP屬性,其上線以來先後發售大量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數字藏品,例如洛陽龍門數字石刻系列藏品、數字民族圖鑑藏品等;同時,騰訊依託自己高質量的版權庫與大型IP合作推出數字藏品,先後與人氣國漫《狐妖小紅娘》、《非人哉》等聯名合作發佈藏品。
據《北京日報》消息,幻核成立以來的銷售額已超過8000萬元,其中2022年4月的月銷售額近2000萬元。
但另一方面,幻核的“退場”早有痕跡。7月1日, 騰訊新聞因“業務模式調整轉型”暫停數字藏品的售賣服務。此前,也有消息稱騰訊正計劃裁撤“幻核”。
值得肯定的是,騰訊採取了一種較為體面的“退場”方式。騰訊在公告中表明,所有在幻核購買過數字藏品的用户可選擇自行持有或者發起退款申請,此次業務調整傳言也並不涉及人員的裁撤。
需要指出的是,幻核的“退場”並不代表騰訊在相關的業務的“退場”,其內部人員並沒有裁撤就可以證明這一點。數據猿認為,這代表騰訊整個元宇宙戰略佈局的轉變——由to C轉向to B。
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馬化騰也曾公開回應過“元宇宙”話題。他表示,元宇宙是個值得興奮的話題,相信騰訊擁有大量探索和開發元宇宙的技術和能力。事實上,騰訊早在2012年就收購了元宇宙世界標杆企業Epic Games40%的股份。
但面對不斷收緊的政策和C端用户不斷的質疑聲, C端市場不再是元宇宙相關業務發展的優先選擇,騰訊的腳步逐漸轉向佈局B端全場景,C端則會在具體的內容和場景方面繼續發揮作用,就像騰訊在大手筆投資黑鯊科技,成立“XR”部門的同時,也在QQ、QQ音樂等軟件中呈現元宇宙元素。
在這個過程中,削減一條監管嚴格、接受度不高的業務線也就不足為怪了。
騰訊折戟沉沙了,那其他家還好麼?
在國內的數字藏品業務中,儘管騰訊幻核最早佈局APP,但它既不是最早的入場者,也不是業務發展最為激進的玩家。在騰訊之外,阿里巴巴、字節跳動、京東等也在積極佈局。
數據猿整理了國內互聯網巨頭在數字藏品領域的佈局:2021年6月,阿里巴巴與自家的螞蟻鏈粉絲粒發行了聯名NFT產品,隨着業務的發展也上線了單獨的APP鯨探。字節則選擇在海外佈局數字藏品市場,2021年10月1日,其在Tik Tok上推出“Tik Tok Top Moments”。相對而言,京東則顯得有些姍姍來遲,其於12月17日才在京東APP小程序中推出數字藏品發行平台“靈稀”。此外,在7月,NFT中國正式成立。
在發行模式上,幻核、鯨探和靈稀都沒有開放私人創作,其發行的藏品都是平台聯繫藝術家或者與大的IP進行聯名創作。同時,這兩個平台都不允許將數字藏品放在二級市場中轉賣,產品僅僅可以贈送好友。
由於Tik Tok Top Moments立足於海外進行數字藏品的流通與發行,其相關NFT由社區創作者設計,流通與交易基於以太坊完成,可以實現在二級市場的轉賣和流通。NFT中國則開放了私人創作,支持盲盒發行、拍賣、定價等多種發行模式,並通過將作品同步到OpenSea、Rarible等海外幾個最大的市場,以解決二級市場流動性問題。
在運營策略方面,螞蟻鏈的佈局較為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從6月23日支付寶首發敦煌飛天付款碼NFT數字藏品以來,目前通過螞蟻鏈累計發行了46套237種合計294.5萬份數字藏品,銷售額達到3778.7萬元。騰訊的步伐則較為謹慎,其發行量低於螞蟻鏈,但單價普遍較高。靈稀的策略則與騰訊類似,但在IP和文化屬性的挖掘上暫時還不及騰訊深入。而NFT中國屬於UGC平台,其單份的發行量較小,但品類較多。目前,NFT中國已有數千名藝術家入駐,數百名藝術家同平台展開了深度合作。Tik Tok Top Moments在首個合集發佈後暫無其他報道。
總的來説,國內的數字藏品平台從2021年至今一直處於一個淺水區,其面臨政策收緊和市場狹窄兩方面的問題。
近些年來,中國的數字藏品行業中時不時出現版權糾紛、詐騙等問題,甚至騰訊幻核都曾與徐悲鴻美術館發生版權糾紛。在中國的語境中,數字藏品帶有金融屬性,其發展處於嚴格監管之下,相關部門非常關注其發展中的金融風險問題。
不斷加碼的監管政策是為了將數字藏品行業逐漸引向適合中國的合規道路,但在監管政策還沒有完善時,數字藏品行業的發展顯得有些左右為難,相比起互聯網行業早期的圈地跑馬,數字藏品行業的發展步伐確實有些緩慢了。
數字藏品還存在市場狹窄的問題。雖然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估值已達133億美元,但全球的NFT應用都基本集中於數字藝術藏品,其餘市場的發展並不順利。近期,數字藏品的交易額出現了暴跌,這進一步打擊了市場信心。
在中國,市場狹窄的問題更加嚴重。由於國內政策不允許數字藏品在二級市場交易,數字藏品只有收藏價值,而這種價值也時常顯現出泡沫化特徵,這對投資者的信心造成了很大影響,這也是NFT中國將數字藏品同步到海外市場的原因。
國內的數字藏品行業要踩急剎車了麼?
以上,我們全面梳理了國內主要數字藏品平台目前的發展態勢。那麼,這個行業的未來會怎麼走呢?是都步入騰訊幻核的後塵,關停數字藏品業務;還是探索新的商業模式,迎來更大的發展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需要回到NFT、數字藏品的本質,從技術特性和價值邏輯上進行分析。此外,在國內,政策對數字藏品的發展有關鍵影響。因此,政策風向也是分析預測數字藏品未來發展態勢的關鍵要素。
先來從技術和價值角度着手分析:
在國外,NFT是一種非同質化資產,一種不可分割、獨一無二的代幣,可以在二級市場中通過加密貨幣來進行自由買賣,實現了數字資產可擁有,契合虛擬世界經濟系統、元宇宙的發展需要,其版權確權、交易變現、收藏價值使NFT日益受到海外市場關注。
中國的數字藏品是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唯一標識的經數字化的特定作品、藝術品和商品,每個數字藏品都映射着特定區塊鏈上的唯一序列,不可篡改、不可分割,也不能互相替代,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但是目前多沒有開放二次交易。
對比國外NFT,國內數字藏品本質上可以理解為去幣化、受監管的NFT,是NFT在中國本土化的產物。國外NFT與國內數字藏品的主要區別如下表: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國內對數字藏品的政策風向:對於NFT或者數字藏品,國內的法律法規層面還處於空白,官方文件主要以倡議和風險提示為主。
數據猿整理了國內數字藏品相關政策、公約、倡議等,具體如下表:
通過分析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行業公約以及權威媒體(人民日報)等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目前數字藏品的政策風向:數字藏品正向價值獲得肯定,防範數字藏品金融化風險成為政策重點關注方向,積極探索數字藏品規範化發展。
從正面價值來看,數字藏品推動了文化產業數字化創新和傳統文化的傳播。然而,僅僅將其當作文創商品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藉助區塊鏈技術,藏品底層內容能夠被資產化,滿足確權、追蹤和價值流通的要求,這補充了數字資產在版權保護和資產確權領域的空白。
但另一方面,數字藏品有着金融化的潛質。其底層資產的非同質化使其具備獨特性和稀缺性,造成其價值難以估量且具備較大波動性,這種波動性使得數字藏品具備潛在的收益性和風險性。尤其當大量熱錢湧入,數字藏品的需求和價格遭到哄抬時,數字藏品將顯現很強的金融投機屬性。當數字藏品展現出金融資產的特性,成為投資獲利和資金融通的載體,其“藏品”屬性將被弱化。這時,購買數字藏品為的是其保值、增值等功能,並以轉售所有權獲利為目的。此外,以利益為導向的發展方式讓該行業容易觸及法律紅線,甚至引發金融風險。
因此,數字藏品自帶“雙刃劍”的特質。如何最大程度發揮其正面價值的同時,遏制其金融風險,成為相關政策法規探索的重點。
雖然數字藏品的未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有三點是比較確定的:
1、國內數字藏品未來會做大做強生產力屬性,但不會發揮金融屬性。數字藏品未來的方向是賦能實體經濟。國內將有可能擺脱“百團大戰”式的混亂局面,一定程度上進入寡頭壟斷競爭格局。部分試圖打擦邊球的數字藏品平台將被整治,而依靠數字藏品進行文化弘揚、文化傳播、業務賦能的企業,面對的政策環境沒有發生方向性變化。
2、由政府以及文化產權交易所(文交所)牽頭建立交易平台准入制度,將會是數字藏品重要的落地方式。文交所是具有官方背景,是為文化企業提供交易、拍賣、投融資等服務的綜合服務平台,其作為面向數字文化市場開展確權、確質和確價的權威性專業平台,對數字藏品的交易模式和平台准入制度的建設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事實上,除了民營互聯網公司、數字化內容公司,文化產權交易機構、國資媒體等具備一定官方背景的平台逐漸成為數字藏品重要的主導方。例如,2022年1月,浙文互聯與浙江文交所聯手打造 NFT 藝術交易社區;同月,北京文化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與三人行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共同建立數字文化創意產品交易平台。這些現象不禁讓人聯想:最終,數字藏品會不會像幾年前的數字貨幣一樣,把發行權收歸中央呢?
3、探索金融之外的盈利模式,是決定數字藏品行業未來發展態勢的關鍵。能否建立健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是一個行業最核心的問題。同樣的,數字藏品玩家,能否在不進行藏品交易,剝離金融屬性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持續性獲得可觀的收入和利潤,將決定着他們要不要繼續在這個領域“玩下去”。如果金融變現這條路被卡死,又長期找不到其他盈利路徑,那騰訊幻核絕不會是最後一個關停數字藏品業務的玩家。
目前,為了探索新的合規盈利模式,國內的數字藏品平台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探索出諸如發售費用、廣告商模式、會員模式等多種商業模式,在 IP 提煉、版權確權、IP 變現等環節,以及與VR/AR 生態的結合等方面,進行商業實踐打磨和產業鏈磨合。
未來會怎樣還未可知,先讓子彈飛一會吧。騰訊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接下來就看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百度能不能創造奇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