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3月11日,傳媒板塊的龍頭企業分眾傳媒股價出現大震盪,業界眾説紛紜。盤中一度觸及跌停,截至收盤,下跌7.16%,全天成交近49億元。這與當日A股大漲、一片飄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數據顯示,當日滬指、深成指、創業板指漲幅均超過了2%。盤面上,近九成個股上漲,84只股票漲停。俗話説,事出反常必有妖。此前分眾傳媒的股票曾一度大漲230%,此時卻瞬間崩盤,也讓業內人士不禁去分析背後的根本原因。
據瞭解,分眾傳媒當天的成交金額,也創出了天量,高達48.7億元,為該股上市以來最高。不過,蹊蹺的是,北上資金則趁機抄底,淨買入近6億元。盤後龍虎榜數據顯示,機構資金的瘋狂砸盤,或是該股暴跌的元兇。
不過,蹊蹺的是,北上資金則趁機抄底,淨買入近6億元。龍虎榜數據顯示,四個機構席位合計賣出13.86億元,三個機構席位買入3.92億元。北向資金買入8.76億元,並賣出2.92億元,估算淨買入5.84億元。由此也刷新了成交金額自其上市以來成交量的歷史記錄。
一面是四大機構瘋狂出手分,另一面則是北上資金“乘虛而入”。分眾傳媒的投資價值到底高不高,也突然之間變得撲朔迷離。我們不妨來一起揭開迷霧。
股票漲跌只是表象,營收下滑才是分眾傳媒的困境
分眾傳媒自成立開始,就一直是一種激進的姿態。在不斷開疆闢土、攻城略地的過程,也在傳媒界打下了牢不可破的江山。不過,隨着其大規模的擴張,也有兩個現實問題擺在面前。
其一是按照分眾傳媒對外宣稱的服務內容,給客户做品牌定位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其傳播是否真正的有效,值得打個問號。又或者,分眾傳媒對客户所講的成功案例,註定只能是少數個案。
因此,在相對可能更加有效的互聯網廣告,以及價格更低的競爭對手面前,分眾傳媒已經喪失了原有的優勢,這從其營收、利潤的數據表現就可以窺見一斑。
實際上,從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分眾傳媒營收已連續6個季度同比下滑,跌幅分別為12%、25%、15.3%、12%、25.8%、14%。而此前的6個季度,即2018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一季度,公司單季淨利潤分別下滑51.5%、71.8%、79%、60%、49%、89%。鑑於其營收及淨利潤雙向下滑,有業內人士稱,這是分眾傳媒暴利時代終結的信號。
實際上,早在2018年分眾傳媒就在擴張電梯媒體資源上花下了血本,原本應在2019年收穫廣告費營收的增長,但是殘酷的業績數據顯示,期業績卻不升反降。分眾傳媒董事會秘書的回答是,2018年擴張屏幕,但是2019年利用率沒有達到理想狀況,今年已經沒有再擴張屏幕了。
去年5月,分眾傳媒也因此收到深交所下發的年報問詢函。問詢函中,深交所對分眾傳媒連發13問,其中公司銷售淨利潤連續下滑的情形被重點追問,這也透露出分眾傳媒的經營現狀不容樂觀。
不過,因為2020年疫情的來襲,分眾傳媒反而有了一絲“復活”的跡象。去年10月,分眾傳媒發佈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前三季度分眾傳媒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73億-22.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5.07%-63.44%;其中第三季度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5億元-1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7.45%-140.37%。
儘管在“地主家也沒有餘量”的2020年上半年,分眾傳媒逆勢獲得遠超預期的業績增長。但是,當分眾傳媒因為彼時的股價自最低點,已然上漲超過146%而沾沾自喜時,本以為在“梯媒大戰”中尋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本和可持續生存之道,卻遭到外界眾多的唱衰之聲。
因為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分眾傳媒,除了其營收、利潤數據外,還有另一個致命的問題擺在面前。
這就是面臨的困局之二。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分眾傳媒過去主推的電梯、樓宇廣告的存在場景正在進一步喪失。
因為當前的用户,即使是乘坐電梯,也不會像過去那樣無聊,去看幾眼電梯裏面的廣告。而其注意力,基本在手中的智能手機上,這讓分眾傳媒的這類廣告價值也大打折扣。
與此同時,由於資本快速湧入,媒體廣告的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小,並不得不陷入“打價格戰”的困局。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獲得過百度、騰訊、紅杉投資的梯影傳媒,近日又拿到了58集團的戰略投資,而這已經是58
集團在電梯傳媒領域的第三次出手。58集團此舉,也讓人們不禁感嘆,連曾經那個神奇的網站,都開始來搶“分眾傳媒”的飯碗了,分眾傳媒的護城河何在?
實際上,這對於分眾傳媒還不是最致命的。其直接競爭對手新潮傳媒宣佈實現微利,並以更低的價格、更好的服務拿下了原本在三四線城市,屬於分眾傳媒的樓管、物業資源,這讓曾經幾近壟斷的分眾傳媒情何以堪?
在新潮傳媒快速形成的規模效應下,分眾傳媒才發現,原來自己打下的江山,並沒有護城河,分分鐘就被實力強勁的對手攻下山頭。這毫無疑問,也是對於分眾傳媒投資價值的最大挑戰。
規模擴張遭遇瓶頸,“再造一個分眾”淪為口號
近年,隨着分眾傳媒一線市場不斷趨於飽和,其規模擴張也漸漸凸現出瓶頸。因此,分眾傳媒也瞄準了下沉市場。不過與其它的消費產品所不同的是,三四線城市的人口密度相對偏少,媒體刊掛率不及預期,甚至有些慘不忍睹。
因此,分眾傳媒在下沉市場也並沒有產生預期中的爆發力,這也讓其“再造一個分眾”的號角,變成了一個十分尷尬的口號。
不過,分眾傳媒對此現狀卻充滿了樂觀態度。其對外宣稱:“分不同城市級看,目前三四線城市整體刊掛率及盈利能力弱於一二線城市,公司仍看好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潛力與廣告價值。”
據瞭解,分眾傳媒目前仍在推進其業務向小城市下沉:“目前公司點位梳理工作已進入後半程,未來公司會繼續結合實際市場需求,加強包括三四線城市在內的優質點位的開發。”分眾傳媒內部人士透露。不過,分眾傳媒此時發力下沉市場,可能已經喪失了最佳時機。
因為,另外一個曾經名不見經傳,如今也實力大增的新潮傳媒,很早就開始對分眾傳媒沒有覆蓋到的地帶,進行了地毯式的廣告屏鋪設。因此,原本下沉市場最有潛力的部分,已經被新潮傳媒開發殆盡。由此,一場媒體廣告領域新型的“農村包圍城市”戰役,也已經打響。
據新潮傳媒集團董事長張繼學近期公開表示,其目標是成為行業雙巨頭之一:“2016年,新潮是分眾的1/118,2017年至2019年,分別是其1/60、1/15、1/6”。
而此時,過去在分眾傳媒那裏,並不起眼的那個新潮傳媒,也在其不經意之間,成為可以公開與其叫板的勁敵,不得不令人唏噓。另外,分眾傳媒定位的行業,引爆品牌的廣告極大萎縮,只剩品牌展示等常規內容,也凸顯出其在客户結構方面存在問題,嚴重依賴頭部客户的情況客觀存在。
不過,一些相對傳統、保守的品牌與分眾傳媒的合作雖然由來已久,卻在分眾傳媒的平台上只起到了曝光、提醒用户不要遺忘作用。分眾上的新品牌資源卻相對較少,很難有被引爆的機會。
這一方面預示着,分眾傳媒存在着嚴重依賴老客户的拓客危機,另一方面,説明此時的分眾傳媒,再也難以找到因為與其合作,而成為新鋭品牌的案例。
此前的瑞幸咖啡,一直被分眾傳媒視為短期內為乙方打造品牌的經典之作。但是,如今已在資本市場暴雷,一時之間,其潛在的年入數億的廣告費營收,也如竹籃打水。
在樓宇媒體營收的佔比已達37.09%的日用消費品版塊,分眾傳媒也鮮有成功案例。而類似妙可藍多這種現象級的品牌,能夠藉助媒體廣告快速崛起,對於分眾傳媒來説,也是屈指可數。
儘管分眾對外解釋,其已從2019年開始調整客户結構,消除了互聯網行業下滑的負面影響。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整個樓宇媒體廣告的市場佔有率,已經無法回到過去。而其真正帶來的品牌營銷效應,可能也無法與早幾年同日而語。
結語
千億市值的分眾傳媒,曾經也是傳媒界的翹楚,有着輝煌的過去,也有困頓的現在。而其地位難保、擴張受限的僵局,或許在其早年的公司戰略上就埋下了伏筆。新潮傳媒的差異化競爭,對於分眾傳媒,更像是降維打擊,也讓分眾傳媒的市場地位岌岌可危。
因此,擺在分眾傳媒面前的樓宇、電梯廣告價值打折問題,以及其它行業對手對這個市場覬覦已久,紛紛入局的外部隱憂,都將可能是決定分眾傳媒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
時代已變,大敵當前。只是不知道,此時的分眾傳媒,是否做好了應對的準備。可以預見,未來的廣告傳媒領域,必然會有幾大巨頭的正面交鋒。狹路相逢勇者勝,但願彼時的分眾傳媒,依然還有再造一個分眾的決心,也依然能夠擁有行業王者的風範。鹿死誰手,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