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在上任後的首場記者會上説,美國政府將加大對技術和實體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這被廣泛認為是在呼應美媒之前爆出的“3萬億美元刺激計劃”。據説這份計劃已在醖釀當中,其中一部分資金將被用於增加對5G、綠色電網、普及寬帶互聯網接入、半導體生產和無碳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另一部分用於對全民學前教育、免費社區大學、兒童税收抵免以及為中低收入家庭參加醫保提供補貼等。稍早前的3月11日,拜登剛簽署了總額1.9萬億美元的新冠紓困救助法案。接連推出或制定如此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除了希望推動美國經濟儘快復甦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拜登也在以此踐行自己的競選承諾,即確保美國中產階層能夠提高工資和福利,以幫助實現他所謂“重建更美好未來”的目標。
這些經濟刺激方案實際也是拜登政府“百日計劃”的組成部分,其對中產階層利益高度關注並採取切實措施的行動,容易使人想起富蘭克林·羅斯福1933年時的舉措。羅斯福被認為是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當年他所實施的新政取得巨大成功,甚至成為經濟史上有為政府在市場失靈後啓動經濟復甦的經典案例,即在外圍經濟環境急劇惡化、廠商及消費者等市場主體信心嚴重不足的關鍵時期,擴大政府公共支出對提振經濟信心、復甦經濟具有關鍵作用。
有看好拜登新政的西方輿論認為,拜登政府的一攬子經濟復興計劃有可能賦予其“重置美國資本主義”的機會,使其能夠領導美國結束“中產停滯”困境。包括筆者在內的不少中國經濟學者,其實也願意看到美國能在戰勝新冠疫情後迎來新一輪經濟增長,希望美國中產階層能夠儘早告別不確定預期下的彷徨狀態。因為從理性角度講,美國畢竟依然是當今世界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如果美國經濟長期低迷,全球經濟要實現復甦繼而邁向強勁增長將會耗費更多時間和力氣。而在美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的中產階層,他們的收入增長與生活狀態直接關乎美國經濟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美國很多經濟指標都是以家庭為單位計算的,包括中產階層、税收和福利政策等等。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定義,美國中產階層是指收入在全美收入中位值的2/3到兩倍這個區間內的家庭。皮尤201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居民家庭收入的中位數為6.87萬美元,户均人口2.52人。當年美國中產階層的家庭收入為4.58萬美元到13.74萬美元之間。但新冠疫情發生後,美國有超過1000萬中產階層人口返貧,估計目前中產收入以下的人口在3500萬人左右。
筆者近期詢問長期在美國工作和生活的中產人士,得到的相關信息是,一旦家庭成員中的一方失去工作,則生活很快陷入窘境,日常支出捉襟見肘。對於拜登政府經濟復興計劃以及民主黨政府通過給富人加税或者説某種意義上的“劫富濟貧”,他們認為效果可能並不樂觀。這些美國中產早已聽膩了政客們的各種敍事腳本,何況他們本身的經濟學素養和直覺能力就並不低,對各種哪怕再高級別的“忽悠”也都有一些自己獨立的判斷。
就美國經濟當前的情況而言,任何經濟振興或復興計劃要想達到預期效果,既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更需建立在實體經濟有效增長的基礎上。問題是,美國過去幾輪刺激計劃所需的資金均非所謂的真金白銀,而是寅吃卯糧的“直升機撒錢”。美國早已債台高築,財政赤字屢屢突破國際公認的3%基準。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的相關數據,美國國債規模在今年3月初已突破28萬億美元,債務總額相當於一年GDP的134%。財政赤字方面,2017年至2019年,美國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分別為3.5%、3.9%、4.6%,2020財年美國財政赤字規模高達3.1萬億美元,佔GDP的15.2%,創下二戰以來最高紀錄。預計今年財政赤字規模將達到3.4萬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可能的3萬億美元中長期經濟復興計劃將會引致的增量財政赤字。
因此,如果美國不能正視其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嚴重倒掛後導致的經濟風險,不反思“飲鴆止渴”的經濟發展模式,不盡早收回損人並且實際也不利己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則任何依靠短期刺激計劃錄得的經濟繁榮,都終歸是一種幻象。在經濟真正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之前,拜登政府要結束長期以來的“中產停滯”狀態,就註定是黃粱一夢。(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