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債出現"違約潮" 國企系3A級未能倖免

◎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曹萌

近日,債券市場掀起了“驚濤駭浪”。多個信用債違約或者大跌,引發了信用債市場整體動盪。

11月13日,多家國企債券繼續大跌,截止收盤,紫光集團的“19紫光02”下跌20.01%,“18紫光04”下跌16.96%。

隨後,中金公司表示,經債券受託管理人申請,“18紫光04”、“19紫光01”、“19紫光02”自11月16日起,僅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固定收益證券綜合電子平台上採取報價、詢價和協議交易方式進行交易。這意味着出於對散户投資者的保護,上述債券自16日起僅能由機構來進行交易。

10月下旬以來,從瀋陽盛京能源兩隻存續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PPN)違約、青海國投永續債延期,到華晨私募債違約、紫光集團不贖回“15紫光PPN006”,再到永煤實質性違約,一連串的信用風險事件令信用債投資者如履薄冰。

信用違約愈演愈烈

信用債是指政府之外的主體發行、約定了確定的本息償付現金流的債券。具體包括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分離交易可轉債、資產支持證券、次級債等品種。

Wind數據顯示,11月11日,逾10只信用債出現較大調整。截至當日收盤,“19紫光01”“18紫光04”均下跌超過34%;CFETS也顯示,19永煤CP003”和“20永煤SCP007”的成交淨價也大幅下跌。

其中,永煤控股10億短融的意外違約,讓本就風聲鶴唳的信用債市場再受重創。11月10日,河南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集團”)10億元超短融“20永煤SCP003”到期未能兑付,構成了實質性違約。

據瞭解,永煤控股母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是河南最大國企之一,主體評級同為AAA,存續期債券規模龐大。令人擔憂的是,永煤控股的違約有可能引發存續期債券交叉違約。

數據顯示,11月12日,“19永煤CP003”最新淨價跌逾90%報6.19元,“20永煤SCP007”淨價跌874%報8.61元。其他煤企債券也被帶崩,平煤股份“13平煤債”連續兩日下跌,跌9.65%報76.8元,冀中能源“16冀中01”跌8.14%,均創歷史新低。“20永煤SCP003”違約後,中誠信國際已將兩家公司主體信用評級從AAA瞬間降至BB。

11月12日,負責監管信用債市場的交易商協會公告稱,將對永煤集團及相關中介機構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是否有效揭示風險並充分披露,是否嚴格履行相關職責啓動自律調查。

交易商協會表示,在調查過程中,若發現相關機構違反自律規則的,交易商協會將予以嚴格自律處分;如相關機構存在涉嫌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等違法行為的,交易商協會將移交相關部門進一步處理。

紫光集團、清華控股亦未能倖免

11月12日,紫光集團存續債全線大跌30%左右,三隻債券盤中二次臨停,百元面值債券報價僅14元。另外,紫光集團母公司清華控股發行的存續債“16清控02”跌幅達到27%。

信用債出現"違約潮"   國企系3A級未能倖免
▲19紫光02的價格走勢圖

信用債出現"違約潮"   國企系3A級未能倖免
▲18紫光04的價格走勢圖

自10月底以來,紫光集團存續債異動頻頻,個別債券單日跌幅甚至超過57%。據財新網本週四報道稱,清華控股董事長龍大偉將進入紫光集團董事會,與紫光集團法定代表人趙偉國一起,處理紫光集團的債務問題。

本週二,紫光集團亦發佈公告稱,清華控股宣佈進一步加強本集團公司治理,優化董事會和經營管理機制,同時引入專門工作團隊,以有效推動校企改革工作,促進企業穩定運行,積極穩妥化解經營風險,實現產業戰略發展。

Wind消息顯示,紫光集團尋求支付即將到期的13億元境內債券“17紫光PPN005”10%本金及全部利息。知情人士稱,紫光集團希望將剩餘90%本金展期半年,以避免違約。

11月5日,中誠信國際將紫光集團 AAA 的主體信用等級以及“18 紫光 04”、“19 紫光 01”和“19 紫光 02”AAA 的債項信用等級列入可能降級的觀察名單。

悲觀情緒蔓延至整個信用市場

華西證券分析稱,11月12日,在沒有新的信用事件發生的情況下,市場開始進一步將近期密集發生的信用事件加以聯繫,風險偏好變化開始進一步向其他信用債傳導,部分與永煤、青海等債券模式具有相似點的信用債也開始遭到市場的拋售,恐慌情緒橫向蔓延;部分債基因持有違約債券導致淨值下降,遭遇份額贖回,開始通過拋售高等級、流動性較好的債券及在資金市場拆入資金的方式應對贖回壓力。

國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顯順表示,此次信用債背後不僅僅是疫情帶來的外生性衝擊,也存在地方國企等自身性問題。尤其是在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此類信用風險的暴露更凸顯信用債發行主體的資質擔憂。當前,AAA地方國企信用利差迴歸歷史地位(接近2016年),這意味着信用風險沒有真正定價,還是帶有剛兑預期。

信用環境惡化後果很“嚴重”

對於信用債來説,江海證券屈慶指出,信用環境一旦被破壞,要重新建立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前幾年民企違約多,所以後來它們的融資環境惡化,一直沒有真正的恢復。從整體信用債融資功能角度看,2016年後違約加劇後,信用債融資佔社融的比例明顯下降。雖然2019年以後有所改善,但佔比一直沒有恢復到過去的高位,説明信用環境一旦破壞了,再建立就非常難。未來中國經濟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本身的宏觀環境就不利於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如果社會各個部分對信用的建立不重視且主觀上破壞,那麼信用環境只會越來越差。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信用環境惡化,注入流動性是沒用的。流動性的注入只會緩和金融市場流動性緊張,而無法改善企業的信用資質。實際上,企業信用資質的改善,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屈慶指出,信用環境的惡化,最終會傷害實體經濟。客觀地説,實體經濟的好壞決定信用環境的好壞,而信用環境的變化又反過來影響實體經濟。最近違約的一些企業,既有實體經濟相對低迷的客觀環境,也有企業不重視信用環境的原因。但如果企業主觀上不重視信用,企業違約行為又會加劇信用環境的惡化,最終傷害到實體經濟。不管如何,信用債融資佔社融比例接近10%,而未來信用債到期壓力不小,如果信用環境惡化了,企業再融資難度加大,可能引發實體經濟的惡化。

END

|編審:崔曉林 |統籌:王茜

|責編:王茜 |版式:戴凱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89 字。

轉載請註明: 信用債出現"違約潮" 國企系3A級未能倖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