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過高的收益率預期可能會對投資結果產生負面作用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財經

  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中曾記敍到:

  我曾聽有些人説,如果能夠從股票市場獲得25%~30%的年投資收益率,他們就會感到比較滿意了。

  滿意?按照25%~30%的年投資收益率,這些人可以像德克薩斯州的石油富豪家族貝思兄弟那樣迅速發財致富,很快就可以擁有整個美國一半的財富。

  的確,對於股票市場的參與者來説,在某些年份或許能夠獲得30%甚至更高的收益率,但在其他年份裏可能只有2%的收益,甚至可能會虧損20%。而這正是投資世界的基本規律之一,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去面對。

  那麼,過高的預期收益率問題在哪裏呢?如果我們期望每年應該獲得30%的投資收益率,那麼當表現達不到預期的高收益時,就很有可能會因為希望落空而感到嚴重受挫,這時焦躁不安的心情會使我們恰恰在最不應該放棄的時刻,錯誤地放棄自己本來正確的投資策略。或者更糟糕的,在追逐這種鏡花水月中的高收益率時,可能會冒不必要的風險。

  不論是在投資收益很好還是很壞的時候,都應該始終堅持一種正確的投資策略,只有這樣才可能使長期投資回報最大化。

  正確的投資策略有很多,價值投資正是這當中的一種策略。價值投資的核心邏輯是“便宜買好貨”,出發點是企業本身,並基於對企業內在價值的評估。

  由於股票代表的是企業的股東權益,代表了對公司財務利益的一份索取權,因此具有內在價值,股票的內在價值等於企業未來現金流的貼現,也就是説,資產的價值來自該資產可以獲得的預期現金流。

  對股票來説,這些現金流來自股息或源於盈利,及資產出售所帶來的現金分配。股票的價格還取決於這些未來現金流的折現率。未來現金流需要折現,這是因為未來所獲現金流的價值不如當前所獲現金流的價值高。

  而投資者要對未來進行貼現,這是因為:1。無風險利率的存在,指的是某種替代性安全資產(如政府債券等)的收益率,無風險利率讓投資者可以讓當前的潛在未來具有更高的價值;2。通貨膨脹,它減少了未來所獲現金的購買力;3。與預期現金流的規模有關的風險,這種風險讓投資者在持有類似股票這樣的風險資產時,會要求比安全資產更高的風險補償。

  這三種因素共同決定了股票的折現率,折現率也被稱之為股票的必要收益率或權益成本。從長遠來看,股票有迴歸公司內在價值的必然性:價格終將反映價值,只是時間的問題。

  價值投資遵循的策略始終是以合理的價格投資於優質的企業。合理的價格有賴於對股票估值的評估能力,股票市場的合理估值是預測股票未來收益率的必要條件。儘管那些持有多樣化投資組合的投資者如果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的話,最終會收復全部失地。但是,獲得超額收益更好的途徑仍然是以低於估值的價格買入股票。而市場波動性有的時候也會成為股票超額收益的源泉。

  價值投資還追求獲勝的概率。如果從一個投資的公式來看:

  每筆投資收益率=預期收益率X 概率即 E × P (E代表預期收益率,P代表概率)。多次交易後的收益率則=E1×P1×E2×P2×E3×P3 …

  我們可以從提高E或者提高P上去努力提高組合收益。如果是提高預期回報率E,相應的風險會加大,概率的要求則相對較難維持;價值投資的方法是提高獲勝概率P為主,預期回報率E為輔,關注長期可持續,能夠獲取複利的力量,從而獲得長期回報。

  投資本質上含有投注的性質,根據不同資產、不同標的的風險收益比來進行下注,而研究是為了評判不同資產和標的的預期收益率、潛在風險和對應的概率。

  除了堅持正確的投資策略,回過頭來再説投資於股票市場的收益率,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預期呢?

  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西格爾教授統計了美國自1801年至今大類資產的回報表現,美國權益資產200年間的回報高達100萬倍,實際年化收益率是6.7%,算上通脹的話名義收益率則為8%左右。根據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報等公開信息,股神巴菲特在其63年的投資生涯中取得了86000多倍的回報,對應的年化收益率為19.7%。就中國而言,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885001.WI)基日為2003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0點,到2020年8月31日指數已經上漲到10752點,期間年化收益率為15.23%。

  6.5%的年實際收益率(包括股息再投資)會讓投資組合的購買力每隔10年翻一番。如果通脹保持在2%-3%,股票的年名義收益率接近9%,這會使得投資組合的名義價值每隔8年翻一番。這樣的長期收益率已經非常出色了。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優秀的權益類基金管理人,追求的都是長期大概率獲勝的投資方法,賺長期優質企業盈利增長的錢。投資於股票的基金,本質上是要去賺取上市公司增長所帶來的收益。所以我們投資基金時,收益風險的目標預期也要拉長週期,“後其身而身先”,如果一心只想追求短平快,或許短期可能會帶來“爽”、“刺激”的體驗,但長期下來反倒得不償失,因為僅追求收益率而忽視獲勝概率的方式很難保證次次有效。

  長期來看,權益類市場和產品有很明顯的賺錢效應,但他又是一個好動的兒童,所以需要我們站在3-5年長期的視角去做投資規劃,花些心思去了解波動背後賺錢的邏輯以及我們收益的真正可靠來源,保持投資的合理預期,用時間平滑人性的躁動,以靜制動,實現投資目標。

  正如長途行車,我們更希望是一輛平穩駕駛的車輛,路途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顛簸,但如果做好了充分的行車準備,繫好了安全帶,提早出發不至於飆車趕路,就可以更加安心地抵達終點。

(文章來源:睿遠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