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 《經濟參考報》18日發表秦天弘撰寫的報道《德國汽車產業面臨“失速”風險》。文章摘要如下:
受新冠疫情衝擊,德國汽車工業正遭遇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危機。德國經濟研究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儘管汽車工業仍是德國經濟的核心,但是德國汽車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角色已不復存在。
受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斷裂,德國汽車生產到今年4月仍處於停滯狀態。在此期間,大型汽車公司還可以選擇重組或轉向電動汽車生產,而傳統小型汽車廠商顯然並沒有太多選擇餘地,受衝擊更大。
疫情導致汽車市場需求低迷,汽車行業復甦緩慢。同時,考慮到燃油車向電氣化轉型等因素,汽車行業還面臨着投資新技術的壓力。
目前,德國汽車行業直接僱用約80萬名員工,加上電氣工程和金屬生產等上下游供應商,僱員總數可達93.6萬。但疫情以來,汽車行業近60%的員工從事短期工作,未來也面臨大量裁員風險。德國《汽車週刊》援引專家的數據預計,今年德國汽車業或將裁員10萬人。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數據顯示,8月德國汽車生產同比下降約三分之一,預計今年德國汽車總體產量將下降25%。
德國主要汽車製造商也因疫情而損失慘重。大眾、寶馬、戴姆勒等公司公佈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業績下滑明顯,出現大幅虧損。
讓汽車業倍感無助的是,要得到政府支持恐怕並不容易。據德國《商報》報道,在總理默克爾與汽車業領袖們舉行的視頻會議上,反對以購車補貼等財政方式救助汽車行業的意見佔據上風。
在疫情發生前,以出口為導向,以汽車、機械製造為支柱產業的德國經濟疲態已現,而席捲全球的疫情導致經濟活動在短時間內陷入“停擺”,供需兩端“急凍”,令德國汽車業雪上加霜。《汽車週刊》預計,汽車業可能需要10年才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