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製裁引發能源價格劇烈震盪

近期,國際能源價格劇烈震盪。各國紛紛採取措施,試圖減輕能源價格波動對經濟的影響。與此同時,美國、英國等國接二連三宣佈限制進口俄羅斯石油。專家分析,部分西方國家不斷煽動更多國家加入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大國政治博弈之下,全球恐重蹈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的經濟滯脹覆轍。

能源價格上漲難停

3月7日,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突破每桶130美元,歐洲天然氣價格也暴漲至3900美元/千立方米。據《紐約時報》報道,3月8日,美國全國汽油平均價格比一週前上漲10%以上,已飆升至2008年以來新高。當天,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講話宣佈,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並呼籲歐盟一同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布倫特油價一度衝高至近每桶140美元的高位。

為此,各國政府紛紛採取措施,緩解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勒梅爾稱,法國政府計劃支出超過200億歐元應對能源價格上升。西班牙第一副首相卡爾維尼奧表示,該國工人和僱主等各方將達成經濟損失分擔協議,政府將採取補償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加速能源轉型等措施,減輕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帶來的經濟損害。

此後,隨着歐佩克主要成員阿聯酋表態支持額外增產以及國際能源署表示將釋放更多原油儲備,國際油價震盪下行。

針對美國威脅聯合歐洲盟友進一步制裁俄羅斯、研究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的可能性,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警告稱,西方放棄俄羅斯石油將對世界市場造成災難性後果。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基金專家伊戈爾·尤什科夫預測,在最糟糕情況下,國際油價將上漲到每桶150至200美元。《紐約時報》分析,如果美國進一步制裁俄油氣,將可能損害美國經濟,進一步提高通脹。

對俄製裁各藏私心

“國際能源價格出現突然飆升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是近期俄烏衝突不斷升級,俄羅斯是能源生產和出口大國,烏克蘭是重要的能源輸出通道,這個地區局勢緊張引起國際能源供應緊張;二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多個國家與地區生產處於停滯或半停滯狀態,經濟發展受到影響,對能源需求下降,因此一些能源供應商降低了能源產量和輸出,助推能源價格攀升。”中國人民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閆瑾接受本報採訪時分析。

俄羅斯能源供應大國地位不可小覷。據路透社報道,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多稱,俄羅斯每天出口約700萬桶石油,佔全球供應7%。據《紐約時報》報道,俄羅斯是歐盟最大的天然氣和原油供應國,歐盟進口天然氣中約40%、進口原油中約30%來自俄羅斯。

法新社報道,美國總統拜登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英國首相約翰遜近日舉行了視頻會議,但四方會後聲明態度不一。“歐美國家對俄羅斯能源制裁表現出不同態度,根源在於它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程度不同,反映出它們各自的利益訴求。”閆瑾表示,英國表現最為積極是因為英國只有約8%的石油需求來自俄羅斯,對俄羅斯的石油依賴程度較低。德國等歐陸國家表現相對謹慎,因為它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十分嚴重。北溪2號被凍結,使德國和不少歐洲國家獲取便捷、經濟的俄羅斯能源受阻,能源供應前景不確定性增加。

加劇地區分裂對抗

事實上,美國“煽風點火”攛掇多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人為加劇了全球、特別是歐洲地區的能源供應緊張,多國深受其害。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近日表示,“美西方開展公開仇恨俄羅斯的活動,以及一攬子經濟制裁措施……已經對油氣、糧食價格造成全球性惡果。全世界都處在不安之中。”彭博社分析,西方層層加碼制裁俄羅斯,使油氣等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全球可能重蹈1970年代因通脹高企而致經濟衰退的覆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的單邊制裁。動輒揮舞制裁大棒換不來和平與安全,只會給相關國家的經濟和民生造成嚴重困難,帶來“雙輸”或“多輸”局面,進一步加劇分裂和對抗。

“美國禁止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加劇了國際能源供應的緊張,使能源價格進一步飆升。”閆瑾分析,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為疫情後世界經濟復甦蒙上陰影,導致生活成本和生產成本上升,通脹壓力增加,經濟恢復面臨更多困難,可能加劇歐洲乃至全球的緊張局勢。(張佳泋)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3月17日 第 06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5 字。

轉載請註明: 對俄製裁引發能源價格劇烈震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