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赴西安特派記者 n白雲怡】5月下旬的一個上午,當《環球時報》記者來到西安國際港務區時,這裏正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作業線束上,一台台龍門吊正忙碌地吊裝來自世界各地的集裝箱;在集裝箱堆場內,一輛輛滿載貨物的卡車來回穿梭……這裏正是中歐班列“長安號”(以下簡稱“長安號”)的出發地和抵達地,每天,從這裏啓程和歸來的“長安號”班列多達十餘列,聯通20多個國內城市和4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開行十年獲多項全國第一
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同年11月28日,西安國際港務區為積極探索構築內陸國際貿易通道開通中歐班列“長安號”。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截至2023年4月底,“長安號”已累計開行17643列,其中40%的貨物經哈薩克斯坦運輸,中亞五國開行量達4294列。自首趟西安至阿拉木圖的國際貨運班列開行至今,“長安號”已開行國際幹線17條,向中亞方向常態化開行了西安至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等幹線,並通過公鐵聯運覆蓋中亞五國。
4月26日,中歐班列“一帶一路”十週年長安號西安-中亞專列發車。(視覺中國)
據西安國際港務區工作人員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2013-2014年“長安號”一共只開行46列,貨物總重約6.9萬噸,運送貨物以無縫鋼管、五金工具等為主,班列線路為西安至中亞五國。而到了2018年,“長安號”全年開行達到1235列,運送貨物總重達120.2萬噸,監管貨值17.2億美元,貨品種類也擴展到了工程原料、橡膠製品、裝修建材、服裝鞋帽、糧食等各個方面,重載率達到99.9%。2022年,“長安號”全年開行更是達到4639列,運送貨物總重達到400多萬噸。
“根據中歐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統計資料,目前,‘長安號’已達到開行數量全國第一、貨運量全國第一、重箱率全國第一、全年中歐班列質量評價指標全國第一,成為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的典範。”袁小軍向記者介紹稱。
方便快捷的“鋼鐵駝隊”
“長安號”之所以能在短短10年間綻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主要是由於運輸時效快、智能化程度高、線路輻射廣、服務功能全、綜合成本低等特點。《環球時報》記者瞭解到,作為“長安號”出發地和抵達地的西安國際港佔地5600畝,現在已建成鐵路線59條、設計集裝箱年吞吐量500萬標箱、運力6000萬噸,是首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家級多式聯運示範基地。此外,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也是全國第一個擁有3束6線的場站,國際集裝箱作業到發線達到18條,足可滿足“長安號”年開行一萬列以上的功能需求。
除了“硬件”優秀,“長安號”的“軟件”也不錯。西安國際港兑現啓運港退税政策,企業在這裏能享受和海港、河港一樣的退税政策;利用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為企業提供訂艙、報關、金融等一站式、一票制國際聯運全程服務;此外,國際港還搭建了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服務平台,已為企業提供融資57.2億元,並建成了全國鐵路首個無人自動化碼頭和海關車載移動式檢查系統。
“長安號”打造的高效國際貿易通道,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慕名而來。元朝輝和他創建的陝西絲路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他和哈薩克斯坦籍妻子共同創建的中國-中亞跨境電商平台於2015年落户西安國際商務港。2017年初,他們的公司開始通過“長安號”運載貨物,成為西安國際港務區首家利用“長安號”搭載跨境電商貨物的企業。目前,公司貨物大約有80%通過“長安號”運往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和俄羅斯。中歐班列的穩定運行,讓公司的貨運成本大大降低。以從西安到阿拉木圖一路為例,通過“長安號”運輸一個集裝箱的運費大約是5萬到6萬元人民幣,比傳統的陸路邊貿模式便宜一半。
“除此之外,港務區也給了我們很好的政策,比如提供了專門適應跨境電商業態的報關方式,這大大提升了我們的效率。”元朝輝對記者説,由於跨境電商的貨品很“雜”,普通的報關方式對他們來説成本很高,效率很低。這些軟性的便利政策也是他們“落户”西安國際港務區的重要原因。
“長安號”帶給企業的利好不僅僅是運費成本大大下降,還有時間成本的大幅縮減。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副總經理劉東萌告訴記者,在“長安號”開行以前,該集團和哈薩克斯坦等國做跨境大宗糧油貿易要取道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運至符拉迪沃斯託克後經海路運往連雲港,最後通過鐵運和陸運運抵西安,這一趟耗時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現在搭乘‘長安號’,我們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糧油7到10天就可以達到西安。對企業來説,時間成本就是金錢。‘長安號’這一‘鋼鐵駝隊’對我們的影響是巨大的。”他表示,搭乘中歐班列的“東風”,中哈農業合作的成果也得以更快地出現在中國民眾的餐桌上。目前,西安愛菊糧油已經在哈薩克斯坦建成年加工30萬噸的油脂廠,並與當地農場主建立了友好合作機制,簽訂了“訂單農業”協議,未來的合作將更加深入廣泛。
見證“中國製造”升級
元朝輝感嘆,正是“長安號”讓他和妻子的事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公司業務從創業之初的“代購”發展到目前已在哈薩克斯坦建立擁有13大類5000餘種跨境電商商品的海外倉。未來,他計劃通過“長安號”進一步擴大對中亞國家的出口,比如,為哈薩克斯坦帶去更多的中國新能源車。“中國生產的新能源車性價比高,且從低端、中端到高端都有,我認為在哈薩克斯坦市場很有潛力。”他笑着盤算道。
個體成功故事的背後是中國與中亞國家關係日益緊密的“大圖景”。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是中亞五國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夥伴,202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額達到70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袁小軍對記者感嘆道:“這些年來,我親眼看到‘長安號’上搭載的商品每天都在變得更加豐富:2013年剛剛開行時,中國主要出口的是工程機械和初級工業產品,規模也較小;後來,源源不斷運往中亞和歐洲的貨物變成了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板、冷櫃、冰箱和電子消費品等,尤其是向中亞方向的出口變化最為明顯。看着這一切,我們感受到的是中亞民眾對‘中國製造’日益增長的喜愛,中亞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國和中亞國家越來越緊密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