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訊,央行週二晚公佈1月金融數據超出市場預期。數據顯示,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單月增量高達5.17萬億元,創歷史次高;人民幣新增貸款達3.58萬億元,再次錄得“開門紅”。
分析人士表示,社融超預期的主要原因來自人民幣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兑匯票增長的支撐,或與年初搶放貸、春節錯峯、地產調控干擾等有關。隨着基數逐漸走高,預計未來兩個月社融增速大概率會緩慢下行。
此外,近期國內經濟持續恢復,融資需求旺盛,未來國內經濟漸進、政策緩退格局未變,央行貨幣政策仍處於觀望期,對逆週期調節工具的使用力度或將減小。
央行近日公佈2020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將經濟保持在潛在產出附近。
政府專項債缺席未影響社融增長
此前,多家機構曾認為,由於今年1月份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未落地,將直接影響1月份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但央行今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207億元。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9.74萬億元,同比增長13%。這一數據遠超此前市場的預期。
對社融貢獻最大的是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3.82萬億元;以及未貼現的銀行承兑匯票增加4902億元,同比多增3499億元。
而對社融增長形成抑制的,主要是政府債券淨融資和信託貸款。今年1月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缺席,政府債債券融資同比大幅少增逾5,000億。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預計,專項債可能在“兩會”後落地,額度預計3.5萬億,政府債券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仍有發揮的空間。
1月社融數據中,信託貸款繼續大幅壓降,當月減少842億元,為11年以來首次負增長。分析人士預計,未來房地產信託仍將是主要壓降方向。
雖然1月份的社融新增規模較大,但社融存量的同比增速有微幅回落。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財聯社表示,1月存量社融增速下行0.3個百分點至13%,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下行勢頭。這有助於控制穩定宏觀槓桿率“由升到穩”,也能保持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體現貨幣政策“不急轉彎”。
他並認為,1月金融數據環比大增符合季節性規律。伴隨2021年經濟進一步向常態化迴歸,預計貨幣投放增速將處於一個持續的小幅下行過程。
中長期貸款增長難以持續
央行數據顯示,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58萬億元,同比多增2,252億元。其中,尤以住户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以及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增較多,分別為3,278億元、9,448億元和2.04萬億元。
分析人士表示,1月信貸同比多增主要來自居民短貸、企業中長期貸款和居民中長期貸款三個方面,不過居民中長期貸款的增長或難以持續。目前中長期貸款佔比遠超常規比例,或已引發監管部門重視。
而1月信貸數據中的表內票據融資同比少增逾5,000億,主要與信貸總體額度受控,銀行將有限資金向收益較高的中長期貸款投放,造成票據融資供需失衡,進而導致1月表內票據融資出現負增現象有關。
陶川對財聯社表示,1月居民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均創歷史新高,顯示經濟復甦和低融資成本下按揭貸款和企業中長期貸款依舊旺盛,銀行按揭貸款壓降尚未出現成效。
央行去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我國居民槓桿率上升主要源自房貸、消費貸、信用卡透支增長,但有一部分實際上是個體工商户經營性貸款,對此要客觀甄別、合理評估。同時也要高度警惕居民槓桿率過快上升的透支效應和潛在風險,不宜依賴消費金融擴大消費。
光大證券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財聯社表示,1月國內信貸增長強勁,加之全球同步復甦趨勢推動能源商品價格走高,以及疫情對全球供給端影響,未來需要防範通脹壓力上升潛在風險。
M1增速回升、M2增速繼續回落
央行數據並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21.3萬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上月末低0.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62.56萬億元,同比增長14.7%,流通中貨幣(M0)餘額8.96萬億元,同比下降3.9%。當月淨投放現金5,310億元。
分析人士指出,低基數和實體經濟趨暖推高M1增速,M2增速放緩明顯。M1增速回升或與居民購房帶來的存款活化有關,M2增速回落較快,可能受財政支出、同業收縮等拖累。
王青分析稱,1月M2同比增速降幅較大,主要源於當月財政存款大幅多增,以及整體信貸減速後,存款派生速度隨之下降。其他存款方面,1月居民少增企業多增,主要與春節錯期相關。
1月M1同比增速大幅上行,上年低基數是主因。另外,近期經濟仍處於修復過程,製造業投資增速加快,帶動企業活期存款增長。最後,房地產市場仍然保持較高熱度,也對1月M1增速起到推動作用。
央行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3.57萬億元,同比多增6,245億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48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9,484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1.17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減少1,120億元。
對上述數據,周茂華對財聯社表示,主要受春節因素影響。去年春節在1月份,導致企業存款轉移至居民存款,進而也對居民投資非銀理財行為造成影響;由於宏觀經濟與春節因素,也會對財政投放節奏構成影響;預計2月居民、非銀機構存款增加,企業存款將明顯下降。